电子政务教程(第三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3 中国电子政务的效益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取得明显的成效和收益。电子政务的效益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政府通过实施电子政务而节约政府开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二是政府利用电子手段行使管理职能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从目前的具体情况看,我国的电子政务主要在以下方面获得了令人满意的效益。

1.通过加强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促进了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为世界瞩目。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更好,成就斐然,2008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2009年稳居第三位,2010年开始超过日本跃升世界第二位。这些成就是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进取、艰苦奋斗的成果,也与我国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要求,加强经济调控和市场监管密不可分。而其中电子政务也功不可没。最值得肯定的是,它非常有效地放大了政府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效能,产生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最有说服力的是我国电子政务若干“金”字工程项目的建设实施。

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我国正式启动了“金关工程”、“金税工程”、“金卡工程”等若干“金”字工程。“金”字工程全部由国家主导,目的是通过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部门对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力度和效果。

1993年,国务院提出实施“金关工程”,其直接目的就是通过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EDI)业务,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办理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以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通关业务接轨。“金关工程”非常有效地遏制了伪造假单证、假批文和假印章的“三假”走私、骗汇、骗税活动。1996年全国海关查获“三假”走私案件案值7亿元,1997年为14亿元,1998年上升为21亿元,在实现通关信息化以后,1999年“三假”走私案件案值迅速下降为3亿元,且多是1998年以前的积案,2000年开始,此类案件基本绝迹。“金关工程”不仅较彻底地打击了走私活动,并且保障了国家的外汇储备安全。

1999年起,我国在建设“电子海关”的同时,启动了“口岸电子执法系统”专项工程,有力地打击了逃汇套汇等不法行为。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一直都为逃汇套汇问题而困扰,虽然我国外贸顺差总是不少,可外汇顺收却总是不多,如1998年我国外贸顺差为435亿美元,但外汇顺收只有48亿美元,曾有人断言:“每年通过各种渠道从我国境内外逃的资金可能比我国引进的外资还要多”。在“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启动当年的1999年,我国外贸顺差就达到293亿美元,外汇顺收235亿美元,基本保持了平衡。

“金税工程”始于1994年,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目的在于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全国税务机关信息共享,全面加强对税收各税种、各环节的监控和管理。经过一期、二期工程,从发票发售、申报认证、稽核,到协查等各环节都建立了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实现了不同环节在信息共享基础上的相互监督和制约。于2001年开始运作的“金税工程”二期,主要监控对象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它的实施效果良好,特别在遏制骗税和税款流失上取得了显著的收效,基本上堵塞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中的漏洞。2001年由国家税务总局稽查局督办了57起虚开发票案件,共涉及113户企业。其中,属于2000年“金税工程”开通以前虚开的有40户,2001年上半年虚开的有68户,2001年7月1日“金税工程”全面开通后,下半年虚开的只有5户。可见,“金税工程”实施后,案件数量明显下降。“金税工程”为税收连年快速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全国税收突破1.5万亿元、增加额超过2500亿元,“金税工程”功不可没。2005年9月国务院第10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金税工程三期项目建议书》,标志着“金税工程”三期正式批准立项。“金税工程”三期建成后,有利于税务部门加强对各税种的控管,有效打击涉税犯罪行为;有利于防范和遏制腐败,加强队伍建设和推进依法治税;有利于提高税务部门工作效率和税收征管质量,营造公平纳税的环境,实现方便、快捷地纳税。此外,还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防范财务风险的能力。

“金税工程”三期工程把整个税收征管业务纳入计算机系统,实现国税和地税系统的信息共享,全面推进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的稳步增长。

“金卡工程”即金融电子化工程。1993年6月国务院启动了以发展我国电子货币为目的、以电子货币应用为重点的各类卡基应用系统工程——“金卡工程”。“金卡工程”广义是金融电子化工程,狭义上是电子货币工程。它是我国的一项跨系统、跨地区、跨世纪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以计算机、各种通信设备等现代科技为基础,以银行卡等为介质,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以电子信息转账形式实现货币流通。它的启动加速了我国金融现代化步伐,提高了社会运作效率,方便了人民的工作、生活。金融电子化主要包括银行清算系统、联网信息系统、柜台业务系统,以及个人的信用卡和储蓄卡应用等方面。这个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各大中城市企事业单位职工以卡代发工资,并能在城市各银行、各储蓄所实现通存通兑,能在联网的各大中型商场销售点终端上利用信用卡实现转账消费等。

“金卡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大社会系统工程。“金卡工程”的实施与发展,对于我国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加速资金周转,减少现金流通,遏制经济犯罪,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方便税收征管和信用管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金卡工程”将是政府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和措施,并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信息安全保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上述事实证明,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了政府的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促进了经济增长,增加了就业,稳定了物价,保持了国际收支平衡,增加了财政收入,促进和保障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市场秩序的建立。

2.节省人力、物力、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网络化的办公技术和手段,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政府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知识和信息时,能够快速灵活地作出反应,有效地驾驭信息,从而提高政府利用信息的效率。网上建立的虚拟机关、虚拟办公室、规范的工作流程和简化的管理程序等,减去了多余、重叠的机构和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得人们可以从多种渠道方便地获取政府的信息及服务,节省了人们的精力和时间,降低了行政费用支出,提高了办事效率。

电子政务还促进了政府采购的发展,相应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政府财政支出的实际使用效益。电子政务的建设使政府将采购需求公布在网上,发出邀约,进行公开招标。在对产品的质量、价格、服务都满意的情况下,政府与商家可选择在网上结算,完成交易。这样方便、简单的交易方式,可以为政府节省许多人力和财力;而以往传统的政府采购要有专门的采购点,派专门的车辆,涉及专门的采购部门,必然造成人力和财力的大量消耗。

3.政府的服务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电子政务在政府与公民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政府部门与部门之间实现了更多高效便捷的沟通联系,推动政府理顺整体的工作流程,为政府机构处理事务提供了优化方案,从而显著提高政府部门为社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给企业和社会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益。

政府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建立信息网络,降低了进政府办事的“门槛”。原来所谓的“门难进,事难办”的现象,在电子政务环境中将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过去,公民有事情要办,需要走进政府机关和公务员进行交涉,这种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个人的态度、素质,公众要得到好的服务只能靠运气或其他非制度因素。而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使公众充分享受到服务的高效性与统一性,节省了时间,也维护了政府形象。同时,随着政府信息化的不断深入,公务员的观念不断转变,综合素质也在逐步提高,这也可以促进政府服务水平的提高。

政府为民众服务的效率明显提高。各级政府为社会提供的网络化公共服务平台,使公众免除奔波之苦,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

电子政务发展使政府部门窗口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态度改善,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成效得到公众认可。社会公众享受到的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比以往更加快捷、方便,公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也有很大的提高。

4.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已经是当前我国政治改革所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与发展也已经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让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二是建立法治。我们知道,实现这两项任务的首要前提,就是保证公共信息的公开性。因为在人民当家作主的诸项权利中,基础的权利就是知情权。而要建立法治,首先要做到的也是公共信息公开,否则公平公正都是空话。

电子政务给社会公众享用知情权,进而参政、议政提供了现实可能的条件。过去由于缺乏合适的手段,公众参与政府决策往往难以落实。现在这一难题得到了顺利解决。在我国,多部重要法律、许多重要公共政策的制定和修订过程中,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都通过电子化手段公开征集公众意见,集思广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数字安全技术的完善,公民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选举登记,了解被选举人的资料,进行电子投票。公众通过电子方式参加在线听证会,已经司空见惯,通过“村委会电脑选举系统”,进行直接选举也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有效方式。

5.带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等战略的提出,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而在信息化进程中,掌握我国社会最广泛、最重要资源的政府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

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通常是电子政务发展关键性的第一步和启动器。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既满足了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也为整个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还为整个社会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动力。随着各级政府机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这些设施运行维护和后继服务的需求也将逐渐增大,并成为电子政务日常开支的重要方面。这无疑将对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很大的推动力。

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是电子政务效益的更直接的体现。政府是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最大利用者、消费者。电子政务的发展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方面,政府可以为这个产业提供价低质优的“原材料”来源,另一方面又以最大消费者的身份进入信息资源市场,成为刺激生产者积极投身信息资源产业的重要推动力。虽然目前我国信息资源市场的规模还不大,但却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这其中电子政务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总体目标的确立,中西部电子政务建设的步伐将明显加快,新农村建设运动为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在农村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围环境。应当看到,电子政务建设对国家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国家的重要举措。

电子政务建设蕴含着无限的商机、庞大的市场、实实在在的利润,以及由此获得的政府资源,使国内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资源产业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世界较高水平行列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