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东南亚音乐
第一节 概述
一、自然、社会、历史、文化
东南亚,指亚洲的东南部地区。主要包括中南半岛(包括南端的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又称南洋群岛)两个部分。从地形上看,中南半岛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横分布;马来群岛包括苏门答腊岛、加里曼丹岛、爪哇岛、苏拉威西岛、新几内亚岛等众多岛屿。气候上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赤道地区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其中大陆地区可以分为北部阔叶林山区和沿海平原。受地势影响,中南半岛的河流自北向南流,上游水能丰富,下游形成冲积平原。资源主要有以天然橡胶、油棕、椰子等为主的热带经济作物和以石油、锡矿为主的矿产资源。
中南半岛地区包括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西马)、新加坡,岛屿地区包括印度尼西亚(部分领土属于大洋洲,即伊里安岛)、马来西亚的东马地区(沙捞越与沙巴)、菲律宾、文莱、东帝汶等国家和地区。总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占亚洲总面积的1/10。人口约4.2亿。
素有种族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东南亚,早在16世纪前就在政治上、人种上和宗教上经历了数次的巨大变化。在人种方面,泰国人、柬埔寨人、越南人、马来人和菲律宾人的大多民族属于蒙古人种(即黄种人);马来西亚的塞诺伊人、塞芒人,菲律宾的阿埃塔人及印度尼西亚东部的巴布亚人,属于赤道人种(即黑色人种)。在语言方面,缅甸人、泰国人、苗族人、瑶族人属于汉藏语系;印度尼西亚人和马来人属于南岛语系,有爪哇语、比萨扬语、他加绿语、马来语、马都拉语和米南加保语等;越南人、柬埔寨人属于南亚语系;印度尼西亚东部地区和东帝汶又属于巴布亚诸语。在宗教方面,有以南传上座部为主的佛教国家,如佛教传播的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印度尼西亚,以及越南中、南部的部分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在缅甸、泰国和新加坡也有部分信仰伊斯兰教的教徒。少数马来西亚的泰米尔人信仰印度教。此外,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的巴厘人则是信仰一种印度教和佛教相混合的宗教。菲律宾是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大多数国民是天主教徒。此外,在东南亚的一些狩猎采集和刀耕火种民族中还有自然力崇拜、精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古老信仰。
位于亚洲大陆和大洋洲之间,同时又沟通着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东南亚,以其特殊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揭示出了东南亚所受的两大文明(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长期浸润,近代以来又接受了随殖民统治而来的欧洲文化的影响。东南亚不仅在交通经济上具有世界性的重要地位,同时在政治变革、历史文化和社会形态等诸多方面也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二、东南亚文化及音乐概况
(一)大陆东南亚
越南 位于中南半岛东部。边界线总长约3730千米,北面与中国接壤,西面与老挝接壤,西南面与柬埔寨接壤。面积约32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632万,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旱季和雨季。
在越南地区较早的原居民为当地矮黑人和陆续前来的澳大利亚人种、美拉尼西亚人种的矮黑人,后被印度尼西亚人同化。公元前600~400年间,先后有越人和泰人迁入,大约公元前200年后的4个世纪里,渐渐形成红河流域的越南民族。
从考古学上的研究结果可知,越南的史前文化即与中国大陆互有渊源。之后,特别是中国汉代时期,越南在宗教、文学、艺术和农业技术等方面受到中国文明强烈的影响。唐朝末年,越南独立。12世纪,汉字成为越南的正式文字,直到13世纪,出现了以汉字为基础的越南文字。
在音乐方面,公元10~14世纪,越南音乐就包含着中国音乐和印度音乐因素的融合。其音乐形式以宫廷音乐和仪式音乐为主。公元15~18世纪,越南音乐体现了中国音乐(特别是明代音乐)的强烈影响,宫廷音乐达到了鼎盛。16世纪下半叶,宫廷音乐逐渐衰落,政治上的矛盾冲突,导致在南方以宫廷音乐和仪式音乐,以及其他宗教音乐为主,在北方,则以民间音乐为主的两种形式。19世纪至20世纪中期,越南在文化上虽然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但仍然是越南本土音乐的主要发展期。1945年后,西方音乐的影响则越来越浓厚,传统音乐许多都已进入衰落之中。
泰国 位于亚洲中南半岛的中南部,与老挝、柬埔寨、缅甸、马来西亚交界。东南临暹罗湾,西南是安达曼海,面积约51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5500万。气候常年温暖而潮湿。季候风是支配泰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历史上泰国经历过多次的民族迁移,包括蒙古族、高棉族和傣族。泰国的文化起源于大约五千年前的青铜文化期。11至12世纪间,为邻国的吴哥王朝的高棉族征服。1238年,推翻高棉族的统治后,建立了泰国第一个真正自主的素可泰王朝。13世纪期间,素可泰王朝开始没落,1314年大成王朝建立,取代了素可泰王朝。随后泰国又分别经历了郑信王朝和第四个拉玛王朝。
素有“黄袍佛国”之称的泰国,在音乐方面,早在7至11世纪的德瓦拉瓦提(Devaravati)时期,就可以看出泰国与缅甸两国音乐文化之间的交往。8至13世纪,受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的影响,形成泰国古典音乐舞蹈的基础,如舞蹈-戏剧、木偶戏和皮影戏(nang)。11至14世纪,受柬埔寨高棉文化的影响,之后的阿瑜陀耶时期,是泰国古典音乐的黄金阶段,并间接继承了潜在的印度文化传统。至17世纪,伴随着与西方国家的接触,宫廷音乐也吸收了国外的文化因素。
早期泰国古典音乐通常是与戏剧相结合表演的。近来古典音乐越来越作为独立的音乐形式被欣赏。它除了皮帕特(piphat早期为古典舞蹈的伴奏乐队)之外的乐队,还有使用多种多样乐器的乐队,如玛霍里(mahori)、库朗赛(kruang sai)乐队组成的纯粹的音乐演奏。
在泰国古典音乐形式中,“康”和“拉坤”是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康”是以宫廷生活为基础的一种戴面具的古典戏剧,以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罗摩坚》为题材的戏剧音乐。剧中的每一场景和事件都是通过哑剧和舞蹈表演来实现,自始至终贯穿音乐。舞剧“拉坤”则以日常语言,情节出自《玛诺拉》(Manohro)故事。拉坤的风格特点可以分为恰托乌里拉坤、诺库拉坤、纳依拉坤等。
老挝 位于中南半岛北部的内陆国家,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东面与越南为邻,西面和西南面分别与缅甸、泰国交界,南面与柬埔寨相接。境内80%为山地和高原。气候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面积约23.14万平方千米,人口约600万。全国共有60多个部族,大致分为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三大民族。85%的居民信奉佛教,通用老挝语——泰语系的一支。
据考古,史前该地区曾先后有美拉尼亚人、尼格罗人和印度尼西亚人居住过。公元1~12世纪的主要居民是高棉人。公元10世纪泰佬人相继迁入并兴起。
在音乐方面,老挝音乐最具特点的体裁形式是摩拉姆(molam),是一种符合语言声调的歌唱。
柬埔寨 地处中南半岛西南部,与老挝、越南、泰国相邻。面积约18.1万平方千米,人口约706万(1984年),有20多个民族。其中高棉族占人口的80%,少数民族有占族、普侬族、老族、傣族和斯丁族等。高棉语为通用语言。大多数人信奉佛教。
柬埔寨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扶南、真腊、法国殖民统治、王国政府和民柬政府5个时期。公元4、5世纪的扶南时期,婆罗门教和佛教先后传入。
柬埔寨的传统音乐是与戏剧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与日常生活密切融合,在礼仪场合和婚礼、葬礼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古典音乐的乐队形式分为平荜特(pinpeat)和玛霍里(mohori)。平荜特乐队用于宗教仪式的古典表演,如为《罗摩衍那》舞剧伴奏;玛霍里乐队除了为古典舞蹈戏剧伴奏外,还广泛用于婚礼仪式和聚会等普通民众的场合。柬埔寨的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艺术和音乐形式。
(二)海岛东南亚
马来西亚 位于亚洲东南的热带雨林区。南接新加坡,北连泰国,西面马六甲海峡,东面南中国海。面积约33万平方千米。其全部疆域由连接东南亚大陆的马来西亚半岛和位于婆罗州的沙巴和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的移民多来自中国、印度和孟加拉。当地的马来民族大多信仰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所以它的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类型。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其独特的音乐传统,如马来族的甘美兰,华族的传统戏曲,印度族的传统乐器维纳(vina)和婆罗多舞(bharatanatyam)。在马来西亚西北部的几个州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音乐舞蹈,如舞蹈戏“美诺拉”、皮影戏“瓦扬·库立”等。但在西南部地区受欧洲音乐的影响,传统音乐发生了巨大变化,如马六甲的“弄迎”就是受到欧洲影响而产生的交谊舞。东部地区由于居住着大量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更为丰富,如鼻笛、音乐弓、竹琴和弹拨乐器萨佩演奏,以及这些少数民族的歌唱。
马来西亚民族音乐中最常用的乐器是鼓和围锣。
印度尼西亚 位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之间,由17508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为19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2亿多,散居在约7000多个岛屿上。海岸线长3.5万千米。热带雨林气候。印度尼西亚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1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总人口的47%。全国约87.2%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有着众多的文化元素,仅语言就有300多种。
印度尼西亚的音乐以甘美兰及其舞蹈为代表,此外还有皮影戏等。在印度尼西亚,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影响着地方宗教,近代历史中还可以看到西方文化的基督教对印度尼西亚的影响。但印度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摩诃婆罗多”的表演。
菲律宾 位于亚洲东南部、太平洋西部海面的菲律宾群岛上。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由7000多个岛屿组成,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耳岛等是主要的岛屿,占总面积的96%。属于季风型热带海洋性气候。
菲律宾的音乐文化是在众多民族中发展起来的,最初是包含在马来人的文化范围内。菲律宾文化基本上是本土文化与欧洲特别是西班牙文化混合后的产物。所以西方文化对菲律宾的音乐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再就是近些年美国文化的影响。
菲律宾人口相对较少(约八千万),但许多少数民族仍旧保留着自己的音乐文化。总体说来,北部菲律宾音乐文化体现了与印度尼西亚、中国南部山区民族的联系,尤其运用没有突起的扁平围锣;而南部菲律宾则包含在印度尼西亚和东马来西亚文化领域中,以运用突起的围锣乐队为特征。其传统乐器的特色主要是以竹子为制作材料,有鼻笛、口弦、竹皮弦琴、散竹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