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剪辑:盘点十大掌权女子](https://wfqqreader-1252317822.image.myqcloud.com/cover/725/40974725/b_40974725.jpg)
第185章 始皇,刘邦,汉武帝
第一百九十六章 始皇,刘邦,汉武帝
刘邦推翻秦朝,本质上还是推翻赵高继续了秦始皇的梦想。
刘邦是秦始皇的粉丝,他做的基本是根据秦始皇来延续的。
汉随秦制。
刘邦哥为了抗衡项羽,用了统战策略。
在没有夺取天下的情况下提前分封了异姓诸侯王。
刘邦称帝后,只能实行郡国并行制。
这些异姓诸侯王的地位仅次于皇帝,在封国内独揽大权,拥兵自重,自行征收赋税、铸造钱币,成为实际上的独立王国,时间久了,就尾大不掉了。
一些天子经常把还没有收归到自己地盘的封地封给下面的功臣。
这个就是鼓励大臣们去开疆辟土,比如秦国时候的很多功臣的封地都不在秦国,这个搞得那些大臣很郁闷。
说白了,就是画饼,根本吃不到。
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苏秦就利用了陶邑这个地方作为杠杆的支点,因为那时候秦国的大佬是陶邑的封地国王。
汉朝的丞相起步的时候权利很大,丞相可以直接任命400石以下的官员,举荐2000石以下官员,举荐大概率就采纳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围绕在宰相身边的庞大利益集团。
中国大一统的框架还是汉武帝夯实的,秦始皇开了个头,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诸侯王的王位除了由嫡长子继承以外,还可以用“推恩”的形式把其他的儿子在本侯国内分封。
新的侯国就脱离原来王国的限制,地域独立,而且政治权力也基本被剥夺,受当地郡县官吏的管辖。
这样不断的切西瓜后,那些诸侯国就成了小国寡民了。
武帝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
地方割据的问题解决了,武帝还要着手解决权臣的问题,这个时候汉武帝为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建立中朝制。
汉武帝选用一批地位较低的内廷人员参与朝政,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平凡出身的文员,比较好控制。
慢慢的,决策中心就从外朝变到了内朝,朝廷政务往往先与尚书、侍中、大将军等近侍内廷“中朝”人员商议,然后告之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
外朝官实际作用被削夺,成了纯粹的执行人。
中朝制的建立既是皇权与相权矛盾的产物,不过也导致了后来的宦官和外戚专权。
汉成帝时,大司马(原太尉)、大司空(原御史大夫)和丞相(大司徒)的三公权力进一步削弱,慢慢走向荣誉身份。
尚书权力扩大,尚书令为主管,设五曹。
汉朝中后期,中央政务逐步由三公向三省转移,行政事务渐由九卿向六部过渡。
东汉时期,刺史改为州牧,执掌州的军政大权,一旦地方官拥有了枪杆子,就变成了割据势力。
东汉末年的地方行政区划,由郡县二级制转变成州、郡、县三级制。
所以,三国的时候会看到很多人叫做州牧,这个就是军阀的意思。
比如曹操就做过冀州牧,吕布则是徐州牧。
所以,枪杆子一定不能落入到地方手上,否则都是割据。
汉朝晋升考核主要还是靠政绩,考核均采用会议形式,公开举行评议,类似今天的在线问答,主考者可以提出种种问题,受考核者需据政绩实情回答。
最后各级官员的考核成绩表统一由丞相上交给皇帝,皇帝就重要的进行复审,表现好的就是加薪升职,升爵位。
表现不好的,就是降级、降薪,严重的空开处理。
但东汉末年,封官很多是为了挑拨离间。
汉朝主线还是郡县制度,其中干部的任免就成了核心权力,官员的选拔主要通过察举制和征辟制来完成的。
察举制是通过对人才进行考察,然后自下而上的推荐给上级乃至中央,再通过考核来决定任命的选拔制度。
察举制考察考核的主要内容有孝敬廉洁的孝廉;才能优秀的秀才;能通晓经义的明经;能直言极谏的贤良方正。
征辟制是对察举制的一种补充,主要是征召那些有名望的人士来进行考核任命的选拔制度。
其中“征”是由皇帝征召,“辟”是由地方官府征召的。
类似今天的保送奇才。
所说,秦朝的制度大体上可以说是华夏政治体制的创造者和缔造者。
如果没有秦朝依据国情制造出来的一系列制度,那么汉朝或许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制度,但远远没有借鉴秦朝制度制定出来的汉朝制度来的那么简单方便。
在整个华夏的历史中,政治体制的建立,与秦朝是分不开的。
当然了,这一切又要归功于李斯独特的郡县制度的提倡和完善。
所以说,在整个秦朝的历史中,始皇虽然作为帝国的统一者让后世永远铭记,但作为总设计的李斯也不应该被人们遗忘。
李斯不得不说是秦朝政治体制变革最主要的推手。
我们在盘点秦朝的过程中,李斯永远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大山。
他这个人虽然醉心功名,爵位,这与他草根出身的实际情况是分不开的。
但他在位时候做出来的这些努力,确实应该受到褒扬和继承。
后世的王朝虽然知道始皇大帝乃是华夏第一帝王,更应该知道李斯乃是这个帝国的总设计师。
也可以说,如果没有李斯,那么也就没有秦始皇的大一统。
盘点到了在这里,几乎是彻底肯定了李斯在大秦帝国的重要性和地位。
当然了一个人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
看着视频盘点的李斯内心不由地激动起来。
他没想到这穿越千年的知己竟然是吴辰先生。
这一刻,他也顾不得身边脸色不太好看的秦始皇了,向着上空的苍穹镜微微一拜:“多谢吴辰先生肯定,多谢苍穹镜盘点。”
说完,李斯转身向着秦始皇微微一拜:“多谢陛下!”
秦始皇脸色平淡,这一刻看不出他的任何表情,许久后他叹息一声:“朕没想到朕的后世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王朝。难道这天底下就真的没有万世长存的王朝?”
“陛下,虽然这世间没有长久的王朝,但陛下建立起来的大秦和一些制度必将是后世的典范和临摹的来源。”
“由这一点来看,这万世的江山依旧是陛下你的。”
苍穹镜光芒微微闪烁
【盘点结束】
【赐予始皇三百年寿命】
【赐予北方安定牌,可保万里江山百年太平】
【赐下风调雨顺】
【赐下五谷丰登】
众多位面王朝惊讶万分,特别是那三百年寿命和百年太平,这简直就是再说秦朝的统治至少还有三百年的历史。
在这三百年的历史中,只要秦始皇慢慢发展,那么他一定能够选择出强大甚至比他更适合大秦发展的国君来。
秦始皇脸色激动,猛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人,将朕的和氏璧拿过来,朕要亲谢苍穹镜,亲谢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