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原来是这样(白金升级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6章 圣人还是阴谋家(上)

关于帝尧的传说,最有名的是他把帝位禅让给舜的故事。这个故事有多少真实性呢?背后是不是暗藏玄机呢?

我们先来看看《尧典》中的说法。

由于被洪水的灾害折腾得精疲力竭,加之年龄老迈,晚年的帝尧萌生退隐之心。谁能成为接班人呢?帝尧召集大臣讨论这个事情。

放齐推荐说:“您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

帝尧回答说:“丹朱喜欢说大话,又喜欢跟人争吵,不是合适人选。”

讙兜推荐说:“共工这个人有本事,有号召力。”

帝尧摇摇头说:“共工巧言令色,阳奉阴违,表面谦恭,满脑袋却是坏点子。”

这里说的共工,与颛顼时代那个触不周山而死的共工有什么关系吗?也许是那个共工的后人,也可能仅仅是同名罢了。如此古老的历史,也很难去弄得一清二楚。

儿子丹朱不行,共工也不行,帝尧把诸部首领招来,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在位七十年,你们之中谁能顺应天命,继承我的帝位呢?”

诸部首领都谦虚地答道:“我等德行浅薄,难堪此任。”

帝尧提示说:“你们也可以推荐地位卑微的贤人。”

这时有人站出来说:“在民间有一个穷苦却有德行的人,他名叫虞舜。”

虞舜!帝尧对这个名字很感兴趣,他虽然未尝见过虞舜本人,却对他的大名早有耳闻。一个地位低微的平民百姓,为什么会闻名天下呢?究竟虞舜有何过人之处呢?诸部首领是这样说的:“虞舜原本是乐官瞽叟的儿子,他的父母行为不正,弟弟是个傲慢奸邪之人。出生于这样的家庭里,他仍然能以孝悌之心来对待双亲、兄弟,用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们。他德行高尚,出淤泥而不染,没沾上邪恶的边。”

说白了,虞舜的优点,就是他品德好。

韩非子后来曾经这样说:“上古竞于道德。”在华夏文明的开端,便有重视道德的传统。“修德”一直被视为顺应天命的象征,比如《史记》中记载黄帝“修德振兵”,颛顼大帝“有圣德焉”,帝喾“修身而天下服”,后来这演变为儒家所鼓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那么虞舜是不是名副其实呢?

帝尧当然不能偏听偏信传闻,他想了一个办法,对诸部首领们说:“让我试探试探他吧。虞舜还是个单身汉,我打算把两个女儿嫁给他,通过女儿来观察他的德行。”

舜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我先说说正史的观点,然后再说自己的看法。

在古史中,舜总是以一个圣人的面目出现。

据《史记》的记载,虞舜的六世祖是颛顼大帝,这样说起来,他也有高贵的血统。他的谱系是这样的:颛顼大帝—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虞舜,经历六代,到虞舜时,已经从贵族掉到平民百姓了。虞舜的父亲叫瞽叟,这个名字只是一个俗称,意思就是“瞎老头”。瞽叟最早娶了一个老婆,生下虞舜,但是她不久后就去世了。后来瞎老头又娶了一个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

后妈的到来,让虞舜吃尽苦头。由于不是亲生的,后妈非常讨厌虞舜,经常给他小鞋穿、刁难他、虐待他。瞎老头眼睛看不到东西,新老婆又不断在他耳边说虞舜的坏话,久而久之,他也非常讨厌虞舜。与虞舜相反,象则是生活在父母的过度溺爱之中,从小开始,他处处占便宜,养成了傲慢的性格,把哥哥视为下人。

只要有小小的过错,虞舜便要遭到父亲与后妈的毒打。这还不够,瞎老头受后妻的影响,甚至多次想杀掉自己的长子。面对这样的父亲、后妈与弟弟,虞舜是怎么做的呢?他不动声色,仍然对父母十分孝敬,对弟弟十分友爱。

稍年长后,虞舜就外出自力更生了。他干过各种活,曾在历山种田,在雷泽捕鱼,在黄河边上制作陶器,除此之外,还学了不少其他手艺。大概在这个时候,他的孝名开始传开了,史书上记的是二十岁左右。在父亲与继母面前,他仍然是和颜悦色。

十年后,也就是虞舜三十岁左右,他已经成为一个全国知名人物。诸部之长都听过他被父母虐待却又孝敬父母的故事,连帝尧也听到了。帝尧打算把两个女儿嫁给虞舜,通过她们二人来观察舜的德行。当然,舜在结婚后,表现得中规中矩,有模有样。两个女儿也向父亲汇报,说自己的丈夫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人。帝尧听后当然十分开心,便赏赐给虞舜衣服、牛马等,还给他盖了粮仓。

所有人都觉得舜这个人特别好,唯独舜的父亲、继母与弟弟始终与他为敌,势不两立。瞎父亲又捣鼓着怎么暗算大儿子,有一回,他叫虞舜到粮仓里面去修补穴隙,虞舜表现得很听话,拿着工具就进去了。这时瞎老头子就放火烧粮仓,虞舜拿着两个斗笠护住身体,逃了出来。

过了段时间,瞎老爹又吩咐虞舜去挖井。井挖得深了,趁虞舜在井底,瞎老爹与舜的同父异母弟弟象一起往井里倒土,把井给填平了。可是没想到舜早有防备,他事先在井底下挖了一条秘密通道,借着这条通道,从另一个出口爬了出来。

瞎老头与弟弟都以为虞舜被活埋了,两人拍手相庆,并商量着瓜分舜的财产。象出主意说:“舜的两个妻子就归我了,他的牛羊、仓库就留给父母吧。”说完后,象就大摇大摆地走进舜的卧室里,室内有一把琴,这把琴也是帝尧送给虞舜的。正当象拨动琴弦时,舜走了进来,象一脸愕然,一时间不知要说什么,急中生智说:“我正想你呢。”舜听了后也没有怪他,只是呵呵一笑说:“这样就很好。”

这件事情后,舜仍然一如既往地孝敬瞎父亲,关心弟弟。这个事情传到帝尧的耳中,帝尧是赞叹不已,对舜的好感与日俱增。

如此看来,舜的德行真的是高得不能再高了,修养的功夫也算登峰造极,真正可称为圣人了。

可是这一切的可信度有多高呢?

舜的故事,真实性有多少呢?

很值得怀疑。

我们不妨先从瞎子父亲处心积虑要杀死虞舜这件事说起吧。这件事疑云重重,我们且从几个方面分析:

其一,既然舜那么孝顺,瞎子父亲为什么要杀他,这事合理吗?

非常不合理。可是这则故事,几千年流传下来,没有人去置疑,只是因为舜一直被认为是完美的圣人。按照史料的说法,舜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孝子,无论父母如何虐待自己,甚至想杀了自己,他都一笑置之,孝敬若旧。

如果瞎老头真的那么讨厌大儿子,把他逐出家就是了,舜倘若真的孝顺,他会违背父亲的意愿赖着不走吗?再者,杀死舜有什么好处吗?是担心舜会与弟弟象争夺家产吗?且不说瞎老头没有什么家产可言,就算有的话,他也完全可以指定象为财产继承人,舜倘若真的孝顺,会违背父命跟弟弟抢吗?所以我们实在想不出,父亲对舜有什么深仇大恨,有非杀了他不可的理由。

其二,“父亲杀子”作案过程存在诸多疑点。

《史记》中记录了瞎老爹谋害儿子的两个案例,我们且来看看。

第一次老爹打发虞舜去仓库里去补墙,在外面放一把火,想烧死儿子。几千年来没有人置疑这个故事,因为舜的父亲是以一个恶毒者的面目出现。可是人们似乎忘了一件事,父亲可是一个瞎子!

我们且来分析一下犯罪现场,看看有什么疑点。

瞎子父亲怎么放火的呢?他不可能用火柴或打火机,古代没这个玩意儿,尽管当时人们会取火,可是取火估计还是很麻烦的。所以父亲得先在哪里弄个火堆,也许他先叫舜在仓库附近烧一堆火,等舜进去后,他冒着被火烧着的危险,拿了根木柴点了火,然后这个瞎子举着火柴摸黑前进,摸到了仓库前,点燃了仓库。作为一个瞎子玩火,随时可能被火烧死,他到底是烧别人还是烧自己啊?所以这件事不太靠谱。

第二次瞎子父亲打发舜去挖井,等舜下井后,他与象两人把井给填了。舜预先挖好一条隧道,得以死里逃生。这种版本同样疑点重重。

首先,舜在井底挖了一条逃跑的隧道而未被发觉,想必井已经挖得很深了,如果父亲与弟弟要害他,何必要等井挖得那么深呢?只要挖一半就可以把他给埋了,怎么会留下那么充裕的时间,让舜从容挖一条隧道呢?其次,舜独自一人挖一条隧道工程量有多大,要搬运的土石有多少?没有别人的帮忙,他怎么把这么多的土石从井底下搬走呢?其三,象在填完土后,跟父亲说:“舜的两个女人归我。”舜的妻子是何许人也?是天子帝尧的女儿,象敢公然霸占吗?况且华夏文明,并没有哥哥死后媳妇嫁给弟弟的传统。

因此,这个故事近乎荒唐,真实性值得怀疑。据《史记》载,瞎子父亲不止这两次想杀舜,而是“常欲杀舜”。那么,“瞽叟杀舜”的传言是怎么流传开的呢?又是谁传播出去的呢?

其三,“瞽叟杀舜”的故事,是谁传播出去的?

史书记录瞎子父亲两次谋害舜未成,第一次只有瞽叟与舜在场,第二次只有瞽叟、舜、象三人在场。我们不禁要问,谋杀未遂的故事是谁传播出去呢?有两种可能:第一是瞽叟与象说出去的,但是杀人犯会去宣扬自己杀人的事吗?这种可能性很小,还怕天下人不知道自己是杀人凶手吗?第二种可能,就是虞舜本人放出的风声,他向外界透露父亲与弟弟想谋害自己。他通过舆论的力量,把父亲及弟弟置于十分尴尬难堪的境地。

以常理推论,第二种可能性显然是比较大,也就是“瞽叟杀舜”的故事,是舜传播出去的。

翻开《史记》里的《五帝本纪》,可以看到这样的记录:“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爱后妻子,常欲杀舜,舜避逃;及有小过,则受罪。”舜在家庭里是感受不到丝毫的温暖,受到父亲、后妈、弟弟的排斥。在生母死后,舜不仅失去母爱,也失去了父爱。从人性角度出发,我认为虞舜报复父亲,比父亲报复虞舜的理由要合理得多。

其四,“孝顺”还是“报复”?

中国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的说法,而舜帝“孝顺”的美名更是千古流传。父亲、后妈、弟弟都想置自己于死地,而他“顺事父及后母与弟,日以笃谨,匪有懈”,以此记录来看,舜之孝,可谓感天动地矣。古代“孝子”的故事很多,为什么舜的故事特别有名呢?正在于“父恶”与“子孝”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更加反衬“孝”的含金量。

《史记》的说法:“舜年二十以孝闻。”既然舜从小受虐待却不改孝心,怎么到二十岁时孝名才开始流传开呢?难道他在二十岁以前,同村的人就没有称赞他的孝行吗?根据史料,我们知道舜在青年时代,曾经到许多地方去打工,又是种田,又是捕鱼,又是制陶器。这里我们发现一个十分蹊跷的事,舜是在外出打工时,孝名才开始传开。大家想想,舜到了外地,外地人怎么知道他的“孝行”呢?很明显,大家听了他讲述“悲惨”的故事,未免掬一把同情的泪。面对凶恶的父亲、后妈与弟弟,舜却“日以笃谨,匪有懈”,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啊。由是乎舜的孝名驰名远近,甚至传到尧帝的耳中。

我认为舜的少年时代确是很悲惨,他对父亲及后妈“日以笃谨”也应该是真的,但这里可能有不为人所知的动机。他的“笃谨”可能是一种隐蔽的报复手段,因为他真的成功地把自己的父亲、后母以及弟弟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大家都知道,尧舜在古代被认为是旷世贤君,特别是尧舜禅让更成为千年美谈,他们也成为道德的标榜。可是我们在看待历史人物时,必须抱有一些警惕之心。为什么这么说呢?历史上成名的政治家,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不一定发自于内心,而更多的是出于计谋。

笔者读的历史越多,越发现历史不等同于历史的记载,真实的历史要远远比书本复杂得多,而人的内心更复杂。虞舜这个人,并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纯朴憨厚,而是非常有心机的,这点我后面还会说到。

为什么作为一个平民百姓,虞舜的大名不仅为诸部首领所知,也为尧帝所知呢?在那个通信手段落后的年代里,他的名声何以能广为流传呢?说实话,像虞舜家里那么点小事,我很怀疑邻居有没有兴趣,更别提远在天边的人了。可是舜却搞得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我不得不佩服他有高超的宣传本领,他不断地制造出“新闻”,以吸引别人的眼球。从这点看,舜无疑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