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1.3 滑坡的成因

1.滑坡产生的原因

滑坡的产生是斜坡的一定岩土体的滑动力超过抗滑力的结果。滑动力一般是由滑动面以上的斜坡外形决定的,抗滑力则取决于滑动带泥土的抗剪强度。而这种抗剪强度不仅受地质条件(岩性和构造)、地形地貌条件、降雨、冲刷、振动和其他人为作用等,外界因素及其变化都对滑坡的产生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地质结构和地形地貌是内在条件,降雨、地震、冲刷等属于外部诱发因素。滑坡的产生也与组成斜坡的岩石和泥土的性质密切相关。

产生滑坡的基本条件是斜坡体前有滑动空间,两侧有切割面。从斜坡的物质组成来看,具有松散土层、碎石土、风化壳和半成岩土层的斜坡抗剪强度低,容易产生变形面下滑;坚硬岩石中由于岩石的抗剪强度较大,能够经受较大的剪切力而不变形滑动,但是如果岩体中存在滑动面,特别是在暴雨之后,由于水在滑动面上的浸泡,使其抗剪强度大幅度下降而易滑动。

2.滑动面(带)与斜坡稳定性的关系

滑动面(带)是滑坡形成演化的关键要素。滑动面(带)的埋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滑坡体的规模,其形状直接控制着滑坡体的稳定状态,是滑坡研究、勘测、稳定性分析、灾害预测预报以及工程处理的重要对象或依据。

典型的滑坡滑动面由陡倾的拉张段(后段)、缓倾的滑移段(中段)和平缓以至反翘的阻滑段(前段)三部分组成,在剖面上状似船底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滑动面的总体真实形态可表现为直线形、折线形、圈椅形、阶梯形等形状。

直线形滑动面主要形成于具有单一结构面的坡体中,即多形成于层状岩体(包括层状火山岩)内或堆积层下伏基岩面和堆积层内的沉积间断面上。其特点是地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前缘在坡脚附近及以上位置剪出,后缘与上方斜坡面相交,呈一倾斜的平面。直线形滑动面不存在前缘反翘抗滑段,故稳定性差、危害大。

折线形或阶梯形滑动面多发生在滑动面坡角大于岩层倾角的斜坡地带,滑动面由节理或层理等软弱结构面组成,在纵剖面上呈阶梯状折线。

圈椅形滑动面的中部顺层段一般不发育,前缘段的长短取决于滑坡规模和所处岩层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对滑坡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船底形滑动面滑坡多发育在土质边坡,其后缘较陡,倾角大多在60°以上。在蠕变阶段,滑坡后缘首先出现弧状拉张裂隙,是滑坡预报的重要依据。中部滑面一般比较平缓,倾角多小于20°,但长度占整个滑动面的一半以上,是滑坡的主滑段。前缘平缓甚至反倾,形成抗滑段。当主滑体滑至滑动面前缘时,大多数滑坡已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