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任务1.3 崩塌评价

1.3.1 崩塌稳定性评价

崩塌即硬质岩石裸露的陡峻坡体,因岩块自重在岩性、地质结构面、气候、地下水、地震和暴雨等综合因素作用下脱离母岩,有大的岩块突然而猛烈地由高处崩落的物理地质现象。大规模、大范围的山坡崩塌称为山崩;在岩体风化破碎严重或软质岩(特别是膨胀岩)边坡上发生小岩块、岩屑或碎裂土颗粒的散落现象称为碎落。崩塌是山区常见的不良地质现象,因其危及行车安全,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而备受关注。认真做好崩塌边坡勘察工作,采取有效且经济技术可行的处治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崩塌体稳定性评价为崩塌成灾的可能性和危险性评价提供依据,为防灾抗灾和编制防治工程可行性报告提供依据。

1.3.1.1 稳定性评价的内容

1.稳定性现状评价

即在综合分析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崩塌体(危岩体)在现有因素作用下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2.稳定性预测评价

包括:①崩塌稳定性发展趋势及破坏产生时段的预测;②主要致灾外动力作用(暴雨、地震、库水位升降、人工振动及其叠加作用等)的致灾强度、灵敏度分析与概率预测;③崩塌方式、规模及运动特征预测;④派生灾害的预测。

1.3.1.2 稳定性评价的方法

崩塌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方法有地质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及力学计算法等。其中,地质历史分析法与工程地质类比法属于定性评价方法,力学计算法属于定量评价方法。

1.地质历史分析法

地质历史分析法指根据调查获得的资料,运用工程地质学等多学科知识对崩塌体进行稳定性分析。该方法有变形历史分析法、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法等,包含理论分析和类比分析。在分析中应确立地质灾害研究的系统观,即地质灾害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原则、整体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原则。

(1)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岩体稳定的结构分析主要是研究结构面之间、结构面与临空面之间的组合关系,确定可能失稳的结构体的形态、规模与空间分布,判定不稳定块体可能移动的方向和破坏方式。该方法主要采用图解分析,包括摩擦圆法、玫瑰图法、极射赤平投影法、节理统计极点图与等密度图、平面投影法和实体比例投影法等。

(2)地质综合分析评价。地质综合分析评价是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灾害地质学的理论,对崩塌体的形态特征、地质结构、成灾条件、成灾动力、成灾因素、变形破坏形式和特征、失稳条件和机制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崩塌体现阶段的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价其失稳的必要条件、相关因素、失稳的可能性和失稳的规模、方式、方向,预测失稳的时间的一种评价方法。

2.工程地质类比法

该方法根据相似性原则将已经发生过的崩塌体特征、成灾条件、成灾因素、成灾类型和成灾机制与被调查对象进行类比分析,评价其稳定性。相似性具体包括:①崩塌体岩性、主控结构面、岩土体结构、斜坡结构等相似性;②崩塌体赋存条件相似性;③孕灾因素、动力因素相似性;④发育阶段相似性。

对已有的崩塌或附近崩塌区以及稳定区山体形态、边坡坡度、岩体结构、地质结构面分布及其产状、闭合或充填胶结情况等进行调查对比,分析边坡稳定性,判断崩塌落石的可能性及破坏力。

3.地质综合分析评价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灾害地质学的理论,对崩塌体的形态特征、地质结构、成灾条件、成灾动力、成灾因素、变形破坏形式和特征、失稳条件和机制等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评价崩塌体现阶段的稳定性,预测其发展趋势,评价其失稳的必要条件、相关因素、失稳的可能性和失稳的规模、方式、方向,预测失稳的时间。

4.力学分析法

该方法在分析可能发生崩塌及落石受力因素的基础上,用“块体平衡理论”计算潜在可能崩塌岩块侧向压力值大小,计算时应考虑当时地震力、风力、爆破力、地面水和地下水冲刷力以及冰冻力等的因素。依该值评价崩坡稳定性及发生崩塌产生的破坏力,并为加固治理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1.3.1.3 稳定性评价应提交的成果

(1)单项评价报告及附图,如有限元法、极限平衡法、模拟试验成果等。

(2)综合分析报告,包括崩塌体稳定性现状评价、崩塌体发展趋势及稳定性预测、派生灾害的预测。报告附图为:①崩塌稳定性评价图;②崩塌运移堆体分布预测图;③其他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