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规划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3.3 园林水体及设计

水是大地景观的血脉,是生物繁衍的条件。人类对水更有着天然的亲近感。水景是自然风景的重要因素。广义的水景包括江河、湖泊、池沼、泉水、瀑潭等风景资源(海水列人滨海风景中)。水是园林的重要组成要素。

中国园林以山水为特色,自古就有“无水不园”之说。水因山转,山因水活。水体能使园林产生很多生动活泼的景观,形成开朗明净的空间和透景线,是园林造景的重要因素之一。

3.3.1 园林水体的功能与景观特性

3.3.1.1 园林水体的属性功能

园林水体的属性功能很多,主要有如下几点。

(1)具有调节空气温度和湿度的作用,又可溶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净化空气。

(2)多数园林水体具有蓄存园内的自然排水,对外灌溉农田的作用,有的又是城市水系的组成部分。

(3)园林中的大型水面,可进行水上活动。

(4)是水生植物的生长地域,增加绿化面积和园林景色,还可结合生产进行水面养鱼和滑冰。

3.3.1.2 园林水体的景观功能

园林水体的景观功能主要有如下3点。

(1)基底作用。大面积的水面视域开阔、坦荡,有托浮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利用水面的基底作用,在水面上的陆地上充分营造非水体景观,并使之倒映在水中。而且要将水中的倒影与景物本身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综合造景,充分利用水面的基底作用。

(2)系带作用。以水为联系纽带,将园林中多个景点有机组织成一个整体或依次展开不同的园林空间,充分将水体和周围的其他景物进行有机的结合,创造不同的水景。如南京瞻园,不同的水域空间中形成不同的景观,最终形成一个整体。

(3)焦点作用。部分水体所创造的景观能形成一定的视线焦点。如动态水景有喷泉、瀑布、跌水、水帘、水墙、壁泉等,其水的流动形态和声响均能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充分发挥此类水景的焦点作用,形成园林中的局部小景或主景。

3.3.1.3 园林水体的景观特性

1.有动有静

(1)动:飞流直下的瀑布和翻滚的溪水又具有强烈的动势。动水是引人注目的焦点(图3.42)。

(2)静:水平如镜的水面,给人以清澈的环境和平静、安逸的感受。静水形成景物的倒影,强调景观(图3.41)。

图3.41 水平如镜的水面

图3.42 飞流直下的瀑布

2.有声有色

(1)声:瀑布的轰鸣、溪水的潺潺、泉水的叮咚,这些声响给人以不同的听觉感受,构成园林空间特色。

(2)色:水本身无色透明,但它会将周围的环境色彩映入其中,还可以结合人工灯光,丰富色彩的变化(图3.43)。

图3.43 水面映衬天空的蓝色

图3.44 水面扩大空间感

3.扩大空间

园林中的水面可通过“映借”将周围的空间环境映入水中,形成另一层天地,使人感到视域扩大(图3.44)。

3.3.2 园林水体的主要类型

3.3.2.1 按水流的状态分类

园林水体的类型按水流的状态,可以分为两类。

(1)静态水体。静态水体反映出倒影,微波潋滟的水光给人们明洁、清宁、开朗或幽深的感受。如园林中的“海”、“湖”、池沼及潭、井等(图3.45)。

图3.45 园林静态水体

(2)动态水体。水景有湍急的溪流、喷涌的水柱、水花或瀑布等,给人们欢快清新、变幻多彩的感受。如动态水景:喷泉、瀑布、跌水、水帘、水墙、壁泉等,其水的流动形态和声响均能吸引游人的注意力。充分发挥此类水景的焦点作用,形成园林中的局部小景或主景(图3.46)。

图3.46 动态水景

3.3.2.2 按园林水体的布局形式分类

园林水体的类型按布局形式分可以分为3类。

(1)规则式水体。规则式水体包括规则对称式和规则不对称式两种。规则式水体是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外形轮廓为有规律的直线和曲线闭合而成的几何形,多为圆、方、椭圆或其他形状,线条轮廓简单,水位稳定,面积可小可大。如运河、水渠、方潭、圆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瀑布等。驳岸多为垂直砌筑驳岸(图3.47)。

(2)自然式水体。自然式水体外形轮廓为无规律的曲线组成,是保持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河、湖、溪、涧、泉、瀑等,水体在园林中多半随地形而变化,有聚有散,有曲有直,有高有下,有动有静。主要是对原有水体的改造,是对自然界水体的高度概括、提炼和缩拟。驳岸多为自然驳岸,也有采用或局部采用垂直砌筑的规则式驳岸。主要有两种类型,拟自然式的人工湖、池塘、潭等。流线型水体有一定的运动感的溪、涧、河、瀑布、泉等(图3.48)。

(3)混合式水体。规则式与自然式有机结合的一种水体类型,是两种形式的交替穿插或协调使用。优点富于变化,比规则式水体灵活自由,比自然式水体更易于与建筑空间环境相协调(图3.49)。

图3.47 规则式水体

图3.48 自然式水体

图3.49 混合式水体

3.3.3 园林水体的表现形式

3.3.3.1 集中式

全园以水面为中心。沿水面周围环列建筑和山地,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这一格局,可使小空间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效果。也可使小空间具有开朗的效果,使大面积的园林具“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气概。

水面集中于园的一侧,形成山环水抱或山水各半的格局。

3.3.3.2 分散式

将水面分割、分散成若干个块状、条状,彼此明通或暗通,可以形成各自独立的小空间,空间之间采取实隔或虚隔。也可形成曲折、开合、明暗变化的带状溪流或小河相通,具有水陆迂回、岛屿间列、小桥凌波的水乡景色。

在同一园中,既有集中式,又有分散式的水面,可以形成强烈的对比,具有自然野趣。在规则式园林中,分散的水景主要表现为喷泉、水池、迭水、壁泉等。对于水体的形状,不论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均依据园林形式而定。

3.3.4 水体景观构成的有关要素

3.3.4.1 岛

位于水中的块状陆地。

1.景观作用

(1)可划分水面空间,形成几种情趣的水域,水面仍具有连续的整体性。

(2)对于大水面,岛可以打破水面平淡的单调感。

(3)岛的四周有开敞的视觉环境,是欣赏四周风景的中心点,又是被四周所观望的视觉焦点,所以,可在岛上与对岸建立对景。

(4)岛可以增加水中空间的层次,具有障景的作用。

(5)通过桥和水路进岛,又增加了游览情趣。加了游览情趣。

2.岛的类型

(1)山岛:在岛上设山,抬高登岛的视点。有土山岛、石山岛。小岛以石为主,大岛以土石为主。在山岛上可设建筑,形成垂直构图中心或主景。

(2)平岛:岛上不堆山,以高出水面的平地为准,地形可有缓坡的起伏变化。面积较大的平岛可安排群众性活动,但不设桥的平岛不宜安排大规模的群众性活动。在平岛上可设建筑,形成垂直构图中心或主景。

(3)半岛:是陆地深入水中的一部分,一面接陆地,三面临水。半岛边缘可适当抬高成石矶,增加竖向的层次感。还可在临水的平地上建廊、榭、亭,探入水中。岛上道路与陆地道路相连。

(4)礁:是水中散置的点石。石体要求玲珑奇巧或浑圆厚重,只作为水中的孤石欣赏,不许游人登临,在小水面中可替代岛的艺术效果。

3.岛的布局

(1)水中设岛忌讳居中、整形,一般多设于水面的一侧或重心处。

(2)大水面可设1~3个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岛屿,不宜过多。

(3)分布须自然疏密,与全园景观的障景、借景结合。

(4)岛的面积要根据所在水面的大小而定,宁小勿大。

3.3.4.2 堤

堤是将大水面分隔成不同景区的带状陆地。

(1)堤上设路,可用桥或涵洞沟通两侧水面。

(2)长堤可多设桥,桥的大小、形式应有变化。

(3)堤的设置不宜居中,须靠水面的一侧,把水面分割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两个主、次水面。

(4)堤多为直堤,少用曲堤,可结合拦水坝设过水堤,能形成跌水景观。

(5)堤上必须栽树,加强分隔效果。

(6)堤身不宜过高,方便游人接近水面。

(7)堤上还可设置亭、廊、花架及坐椅等休息设施。

3.3.4.3 桥与汀步

桥与汀步可使水面隔而不断。

(1)小水面的分隔和近距离的浅水处多用汀步,连接岛与陆地或小水面的两岸多用桥。

(2)较大水面,在岛与陆地的最近处建桥,小水面则在两岸最窄处建桥。

(3)桥对水面也要有大小、主次的划分。

(4)平桥:梁板桥、曲桥(折线桥、曲尺桥);拱桥:单拱桥、多拱桥;亭桥、廊桥。

(5)汀步在自然式水面多为自然石块,在规则式或抽象式水面多为整形的预制构件。

3.3.4.4 水岸

水岸与水景的效果关系密切。

(1)水岸类型按坡度分,可以分为:①缓坡:小于土壤安息角,栽植草地和植被护坡或人工材料护坡、护岸;②陡坡:大于土壤安息角,人工砌筑保护性驳岸;③垂直:临水建筑、临水广场多采用垂直驳岸,要设置保护性栏杆或装饰小品;④悬挑:码头或临水平台采用悬挑驳岸。

(2)水岸类型按规划形式分,可以分为①规则式水岸:以石、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成整形岸壁;②自然式水岸:有自然曲折和高低变化,或用山石堆砌。

3.3.5 水景设计原则

3.3.5.1 满足功能性要求

水景设计要满足功能性要求。

(1)观赏功能。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

(2)娱乐功能。水景也有戏水、娱乐与健身的功能。随着水景在住宅小区领域的应用,人们已不仅满足于观赏要求,更需要的是亲水、戏水的感受。

(3)小气候的调节功能。小溪、人工湖、各种喷泉都有降尘净化空气及调节湿度的作用,尤其是它能明显增加环境中的负氧离子浓度,使人感到心情舒畅,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3.3.5.2 环境的整体性要求

水景是工程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产品,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作品。但是一个好的水景作品,必须要根据它所处的环境氛围、建筑功能要求进行设计,并要和建筑、园林的风格协调统一。

水景的形式有很多种,如流水、落水、静水、喷水等。其中喷水又因有各式的喷头,可形成不同的喷水效果。即使是同一种形式的水景,因配置不同的动力水泵又会形成大小、高低、急缓不同的水势。

3.3.5.3 技术保障可靠

水景设计包含了几个不同的专业:①土建结构(池体及表面装饰);②给排水(管道阀门、喷头水泵);③电气(灯光、水泵控制);④水质的控制。各专业都要注意实施技术的可靠性,为统一的水景效果服务。

水景最终的效果不是单靠艺术设计就能实现的,它必须依靠每个专业具体的工程技术,因此,每个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只有各个专业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3.3.5.4 运行的经济性

在总体设计中,不仅要考虑最佳效果,同时也要考虑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不同的景观水体、不同的造型、不同的水势,所需提供的能量是不一样的,即运行经济性是不同的。通过优化组合与搭配、动与静结合、按功能分组等措施都可以降低运行费用。

3.3.6 各类水景设计

水景的设计是景观设计的难点,它需要根据园林的不同性质、功能和要求,结合水体周围的其他园林要素,综合考虑工程技术、景观的需要等来确定水体在园林中的体量大小和布局形式。

3.3.6.1 静水设计

1.水池设计

水池指陆地表面凹陷蓄水的地段,一般面积不大,水体较浅。水池属于静水,面积可大可小,形状可方可园。

(1)水池的类型分为规则式水池和自然式水池两类。

1)规则式水池:用于规则式园林中,水体的外形轮廓为有规律的直线或曲线闭合而成几何形,大多采用圆形、方形、矩形、椭圆形、梅花形、半圆形或其他组合类型,线条轮廓简单,常采用垂直水岸(图3.50)。

2)自然式水池:外形轮廓由无规律的曲线组成,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自然式水池的驳岸常结合假山石进行布置(图3.51)。

(2)水池的设计要注意两点。

1)注重形轮廓的设计(图3.52、图3.53);

2)与环境的有机结合也是水池设计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获取水中倒影方面,水面波光粼粼,利用水池水面的倒影作借景,能丰富景物的层次,扩大视觉空间,增强空间的韵味,从而产生一种朦胧的美感。但需要确定好观赏点位置和水面大小同其他形成倒影的园林要素之间的关系。

图3.50 规则式水体

图3.51 自然式水体

图3.52 规则式水体

图3.53 自然式水体

2.湖的设计

湖是指陆地上面积较大的水洼地。也属于静水,常用作园林构图之中心,同水池一样,可以获取倒影,扩展空间。设计要点:湖体轮廓,岛、桥、礁等分隔形成水体景观。

大面积的静水设计应丰富,切忌空而无物。通常通过岛、桥、矶、礁等来分隔大水面空间,形成水体景观,避免大水面空洞呆板(图3.54)。

3.3.6.2 动水设计

1.溪、涧

(1)人们习惯上将从山谷中流出来的小股水流称为溪、涧。溪、涧,在自然环境中是由山间至山麓、集山上的地表水或泉水而成。溪:浅、缓、阔;涧:深、急、狭。

(2)溪、涧的设计:在平面设计上,应蜿蜒曲折,有分有合,有收有放,构成大小不同的水面或宽窄各异的河流。在立面设计上,随地形变化,形成不同高差的跌水。园林中的溪涧要集自然的特征,应弯曲萦回于山林岩石之间,环绕盘留于亭榭之侧,穿岩入洞,在整体上要有分有合、有收有放、有急有缓(图3.55)。

图3.54 杭州西湖平面图

图3.55 园林溪流设计

2.河流

河是中国大地的动脉,著名的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大河名川,奔泻万里;小河小溪,流水人家。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小有曲水流觞之趣,都是不可多得的动水景观。

3.瀑布设计

(1)瀑布是指从山体的坚硬岩石或河溪(湖泊)的水道突然降落的地方,近乎垂直下的水体。瀑布主要是利用地形落差和砌石构成的落水,水流量的大小和落水的声音,组成独特的水景图。在人工创造瀑布景观时,是模拟自然界中的瀑布,按园林中的地形情况和造景需要,创造不同的瀑布景观(图3.56)。

图3.56 人工假山瀑布

(2)瀑布的设计可以通过水泵来设计水量,设定落水口大小,形成预期瀑布景观。

瀑布按形象势态可以分为:直落式、叠落式、散落式、水帘式、薄膜式、喷射式;按大小可以分为:宽瀑、细瀑、高瀑、短瀑、涧瀑。

4.喷泉

(1)喷泉是将水向上喷射形成的一种景观,也属于动水。主要是用动力系统驱动水流,利用喷射的速度、方向、水花等变化创造出不同的丰富的水形,配以灯光音乐的变化,给人以神奇的感受。

(2)喷泉形式有直射形、编织形、集射形、放射形、散射形、鼓泡形、混合形、球形等。喷泉水姿多种多样,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出现光、电、声控以及电脑自动控制的喷泉,致使喷泉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3)喷泉设计要注意做好喷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合理使用喷泉水体景观。在园林绿地中设置喷泉时,应根据总体设计意图及造景的需要,做好喷泉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合理使用喷泉这一水体景观(图3.57、图3.58)。

图3.57 喷泉

图3.58 旱喷

3.3.7 水岸的处理

3.3.7.1 自然式水岸

自然式水岸通过使用植物或非植物材料的结合,减轻坡面及坡脚的不稳定性和侵蚀,恢复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点的可渗透性的驳岸,同时实现多种生物的共生与繁殖,有自然曲折和高低变化或用山石堆砌。

1.自然水岸的特点

(1)缓解内涝、补枯、调节水位。

(2)增强水体的自净作用。

(3)促进水陆生态系统平衡。

2.自然水岸的分类

(1)原始缓坡型自然水岸。对于坡度缓或腹地大的河段,可以考虑保持自然状态,配合植物种植,达到稳定河岸的目的。如种植柳树、水杉、白杨等耐水湿的树种以及芦苇、菖蒲等具有喜水特性的植物,由它们的发达根系来稳固堤岸,进而增加抗洪、护堤的能力(图3.59)。

图3.59 原始缓坡型自然水岸

图3.60 砌块型自然水岸

(2)砌块型自然水岸。对于较陡的坡岸或冲蚀较严重的地段,不仅种植植被,还采用天然石材、木材护底,以增强堤岸抗洪能力,如在坡脚采用石笼、木桩或浆砌石块(没有鱼巢)等护底,其上筑有一定坡度的土堤,斜坡种植植被,固堤护岸(图3.60)。

3.自然驳岸的做法

在空间允许的情况下,河岸最好不要设计成笔直直立型混凝土护岸,适当运用块石、鹅卵石、木桩等营造一个岸线曲折,岸坡起伏的形态。在岸坡上给陆生植物以及在岸边给水生植物的生长营造适宜的场地,将多种植物交替配置,实现了生物的多样性。在空间不允许,河岸不得不采用直立岸壁的情况下,要尽可能地为植物的生存创造一点空间(图3.61)。

图3.61 自然式处理垂直驳岸

图3.62 规则式水岸

3.3.7.2 规则式水岸

规则式水岸指以石、砖、混凝土预制块砌筑而成的岸壁,又叫人工驳岸。

人工驳岸可以分为:垂直驳岸,缓坡驳岸,阶梯驳岸,带平台的驳岸,缓坡、阶梯复合驳岸(图3.62)。

3.3.7.3 水岸的处理

水岸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山石驳岸应有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北方寒冷地区要防止冻胀。

(2)自然式驳岸线要富于变化,但曲折要有目的,不宜过碎。较小的水面,一般不宜有较长直线的水岸,岸面不宜离水面太高。假山石水岸常在凹凸处设石矶挑出水面,或设有洞穴,似水流出。在石穴缝间植水生、湿生植物,使其低垂水面,障景并丰富水岸景观。

(3)在建筑临水处可凸出数块叠石和灌木,打破水岸的单调感。

(4)水面宽阔的水岸,靠水边建筑附近可结合基础设施砌筑规则式驳岸,其余水岸为自然式。

(5)利用自然水系的水体,须设有进、出水口和闸门,控制水位。水深一般1.5m,最浅0.5m。进、出水口宜隐不宜露。

(6)栽植水生植物时,设栽植床。

(7)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时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大于0.5m。

3.3.7.4 水岸设计

常见的自然式水岸计如图3.63~图3.66所示。规则式水岸计如图3.67所示。

图3.63 自然式垂直驳岸

图3.64 沙滩式自然驳岸

图3.65 卵石自然驳岸

图3.66 湿地式自然驳岸

图3.67 规则式水池驳岸设计(单位: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