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渗流工程问题与处理措施
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渗流工程问题,分析评价和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提出防护或监测等工程措施。
一、渗流工程问题
(一)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地下水不仅对水位以下的土体产生静水压力和浮托力,并对建筑物基础产生浮托力。
当建筑物位于粉土、砂土、碎石土和节理裂隙发育的岩石地基时,按设计水位的100%计算浮托力;当建筑物位于节理裂隙不发育的岩石地基时,按设计水位的50%计算浮托力;当建筑物位于黏性土地基时,其浮托力较难准确确定,应结合地区的实际经验考虑。
土体孔隙中的水与外界的地下水相通,其浮托力应为土体的颗粒体积部分的浮力。《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规定,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时,地下水位以下均取有效重度。
(二)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在施工降水等活动过程中产生水头差,在渗透力作用下,土颗粒受到冲刷,将细颗粒冲走,使土的结构破坏,称为地下水的潜蚀作用。潜蚀作用通常产生于粉细砂、粉土地层中。
(三)流砂
本章第三节提到流砂属于土的流土渗透破坏类型,通常易在粉细砂和粉土地层中产生,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坑开挖、埋设地下管道、打井等工程活动中常出现。流砂在工程施工中能造成大量的土体流动,致使地表塌陷或建筑物的地基破坏,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影响建筑工程的稳定,因此,必须进行防治。
(四)基坑突涌
当基坑下部有承压水层时,开挖基坑减小了底板隔水层的厚度,如图2-11所示。当隔水层较薄经受不住承压水头压力,承压水头压力就会冲毁基坑底板,这种现象称为基坑突涌。所以,当基坑下部有承压水层时,应评价造成突涌的可能性。
图2-11 基坑底隔水层
二、防渗处理措施
(一)水工建筑物渗流处理措施
水工建筑物的防渗工程措施一般以“上堵下疏”为原则,上游截渗、延长渗径,下游通畅渗透水流,减小渗透压力,防止渗透变形。
1.垂直截渗
垂直截渗的主要目的是延长渗径,降低上、下游的水力坡度,如果垂直截渗能完全截断透水层,防渗效果更好。垂直截渗墙、帷幕灌浆、板桩等都属于垂直截渗。
如图2-12所示心墙坝混凝土防渗墙,防渗墙完全截断透水层,防渗效果好;若透水层深厚,防渗墙未截断透水层,那么防渗墙起到了延长渗径的作用。
图2-12 心墙坝混凝土防渗墙
图2-13 水平黏土铺盖防渗
2.设置水平铺盖
上游设置水平铺盖,如图2-13所示黏土铺盖,与坝体防渗体连接,延长了水流渗透路径。
图2-14 河堤基础土工布反滤层
3.设置反滤层
在水工建筑物下游设置反滤层,既可通畅水流,又起到保护土体、防止细粒流失而产生渗透变形的作用。反滤层可由粒径不等的无黏性土组成,也可由土工布代替,如图2-14所示即为某河堤基础加筋土工布反滤层。
4.排水减压
为减小下游渗透压力,常常在水工建筑物下游、基坑开挖时,设置减压井或深挖排水槽,如图2-15所示土坝减压井。
图2-15 土坝减压井
图2-16 基坑排水
(二)基坑开挖防渗措施
1.工程降水
可采用明沟排水和井点降水的方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明沟排水就是在基坑内或基坑外设置排水沟、集水井,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排水沟或集水井排出。浅基坑可用敞开式排水,如图2-16所示基坑排水。
当基坑开挖要求地下水位降得较深时,可采用井点降水的方法。在基坑周围布置一排乃至几排井点,从井中抽水降低水位。井点的间距取1~3m,根据土的种类及要求降水的深度而定。各井的顶部用管子相连,并由一个水泵抽水,如图2-17所示为多级井点降水。
图2-17 多级井点降水
图2-18 基坑开挖中板桩设置
2.设置板桩
沿坑壁打入板桩,如图2-18所示,它一方面可以加固坑壁,同时增加了地下水的渗流路径,减小水力坡降。
3.水下挖掘
在基坑或沉井中用机械在水下挖掘,避免因排水而造成流砂的水头差。为了增加砂的稳定性,也可向基坑中注水,并同时进行挖掘。
基坑开挖防渗措施还有冻结法、化学加固法、爆炸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