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水利施工安全管理
2.1 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原则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群防群治制度,确保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减少一般事故的发生,结合工程的特点,建立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编制原则如下。
(1)要适用于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和控制。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国际劳工组织167号公约《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规程进行编制。
(3)结合安全管理体系必须包含的基本要求和内容,项目经理部应结合各自实际加以充实,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确保项目的施工安全。
(4)建筑业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施工项目的安全管理,指导、帮助项目经理部建立、实施并保持安全管理体系,施工项目安全管理体系必须由总承包单位负责策划建立,分包单位应结合分包工程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安全保证计划,并纳入接受总承包单位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
(1)安全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2)安全管理是生产活动的前提和根本保证。
(3)安全管理是满足职工对安全需求的有效途径。
2.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建筑公司要设专职安全管理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安全管理部门是公司的一个重要的施工管理部门,是公司经理贯彻执行安全施工方针、政策和法规,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建筑公司施工队以上的单位,要设立专职安全员或安全管理机构,公司的安全技术干部或安全检查干部应列为施工人员,不能随便调动。按职工总数的2%~5%配备专职人员。
安全管理人员应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的经验和相当文化程度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以有利于促进安全科技活动,进行目标管理。
1.项目处安全管理机构
公司下属的项目处,是组织和指挥施工的单位,对于管理施工、管理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项目处经理为本单位安全施工工作第一责任者,根据本单位的施工规模及职工人数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安全员,并建立项目处领导干部安全施工值班制度。
2.工地安全管理机构
工地应成立以项目经理为责任人的安全施工小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同时要建立工地领导成员轮流安全施工值日制度,解决和处理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和进行巡回安全监督检查。
3.班组安全管理组织
班组是搞好安全施工的前沿阵地,加强班组安全建设是公司加强安全施工管理的基础。各施工班组要设立不脱产安全员,协助班长搞好班组安全管理。各班组要坚持岗位安全检查、安全值日和安全日活动制度,同时要坚持做好班组安全记录。由于建筑施工点多、面广、流动、分散,往往一个班组人员不会集中在一处作业,因此,工人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在同一作业面的人员要互相关照。
2.3 安全管理的特点
安全管理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长期性
安全管理随着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人们生存的需要而长期存在。安全管理的长期性是由于旧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消除之后,还会出现新的不安全因素或隐患,还会产生新的问题。因此安全管理要常抓不懈,不允许有时间上的停顿和空间上的间隔。
安全管理的长期性,还由其艰巨性所决定。我国目前的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这就必然影响我国企、事业劳动条件的改善。这种情况下要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任务是艰巨的。安全管理的长期性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低估了这种形势,就有可能做出不切合实际的决定来。
2.预防性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既是我们安全生产的方针,又是安全管理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相辅相成的,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首先保证安全,采取各种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事故和危害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事故和危害的事前控制。事故预防是安全管理的出发点,是安全管理的归宿点。伤亡事故的预防,贯穿于企事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1)要根据建设发展制定事故预防的基本方针。
(2)从机械、物质、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因素等诸方面,对危险源进行分析。
(3)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制定消除危险的对策。
(4)将对策实施后的情况及时反馈,根据反馈情况确定新的对策。
3.科学性
安全管理是一门科学,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实践中长期积累的自我保护的知识体系。劳动生产错综复杂,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生产特点。同一行业,由于生产工艺、产品、设备和材料不同,所带来的不安全、不卫生因素也不相同,长期以来人们不断进行各种现象的研究,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劳动生产的客观规律,逐渐形成了安全科学。
安全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单纯的自然社会学科不同。它不仅在本学科内每个层次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而且又与其他各有关的自然、社会科学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安全管理科学以社会科学中的政治经济学、哲学、社会学为基础理论,又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应用理论相互渗透、相互交叉(如事故预测与系统工程学、安全教育与教育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同样在工程技术方面,如防尘工程,它既要以安全科学的基础理论为依据,同时也要以自然科学的流体力学、气溶胶力学为基础理论,而某些内容又与通风工程学相渗透、交叉。这样,就形成了复杂的、综合的安全科学,决定了安全的科学性。
4.群众性
群众性是群体动力学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安全管理中运用群体动力学,是希望通过群体这个环境因素,来促进安全管理,并通过群体进行协调。安全管理中运用群体动力学实现其群众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提高群体内聚力。群体内聚力是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他们之间的感情。群体内聚力影响着群体成员之间的团结、协调。一个组织内聚力大,各方面的工作都易于开展。同样,安全工作也只有通过团结、协调的群体才能顺利畅通的开展,反之就可能阻力重重。
(2)建立良好的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是群体所确立的行为准则,每个群体成员都必须遵守。通过树立安全生产的群体观念,使“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观念成为每个职工的行为准则,就能使安全管理工作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一个群体成员之间要发生交往,相互沟通与了解,进行思想交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就能使群体更为协调,而各种安全工作也就易于开展和落实。职工作为一个安全因素,同时又是防护对象,既是安全管理的推动者,又是被管理对象,这就决定了安全管理必须有广泛的群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