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的水库塌岸预测与风险评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3 塌岸研究中的GIS应用现状

GIS技术的发展,为水库塌岸预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国外学者在对河流岸坡稳定性研究中较早地应用了GIS技术。Downward等(1994)基于GIS矢量分析方法,对岸坡在平面上的变化进行了展示;Kelley等(2000)在进行缅因州海岸的稳定性制图中采用了GIS技术;Winterbottom等(2000)在河岸侵蚀概率分析中引入了GIS方法,使其能够在地图上直观地进行表达;Zimmer等(2004)利用间隔13年的两期不同的遥感影像获取湖岸的变化状况,以GIS矢量格式数据展示这一变化,并分析影响岸坡侵蚀的因素,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Bhakal等(2005)通过卫星数据对过去30年间雅鲁藏布江的河道变迁进行研究,并探讨河道变迁和河岸侵蚀之间的关系;Buckingham等(2007)为了研究城市化进程对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水文系统的影响状况,通过24年间3个时段的影像,基于GIS空间分析,对河道变化与侵蚀进行评价;Stone等(2010)基于ArcGIS平台开发了河道稳定性评价的工具,通过将野外调查获得的参数(包括河岸坡度、河岸植被等)输入系统,进行河道稳定性评价。

我国在地质灾害的研究与评价中,较早地引入了GIS技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唐川等(1998)利用GIS的叠加分析功能编制了云南省地震诱发滑坡危险性预测图;何政伟等(2004)构建了基于GIS的库区塌岸空间信息管理系统;向喜琼等(2000)提出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步骤;殷坤龙等(2007)基于信息量模型将多个单因子图层加权叠加进行滑坡危险性评价。

就目前而言,GIS在地质灾害研究领域的应用已经十分普及,GIS在塌岸研究领域的应用也是如此,但大多是将GIS作为数据处理、结果展示的工具,其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没有进一步开发出来,应用深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