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
大中型河流的上游,多流经地势险峻、地形复杂的山区,而一些较小的支流,全河可能全部位于山区。
山区坡面陡峻、岩石裸露、径流系数大、汇流时间短,因而河流洪水暴涨暴落、流量变幅很大。由于河谷断面狭窄,调蓄能力低,河流水位变幅也很大,洪枯水位差可达数米,乃至数十米不等。河流水量的补给主要来自暴雨径流,因而洪水期历时短,枯水期历时长,缺少稳定的中水期。山区河流的泥沙主要来自汛期暴雨的冲刷,平时极少。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流域特征,当流域岩石风化强烈,植被覆盖少时,含沙量自然较高,甚至在山洪暴发时形成泥沙流。山区河流主要为水流下切,堆积很少,河床多为基岩,仅河谷宽窄处有卵石或砾石堆积。河谷的平面形态与地质构造及基岩性质有密切关系。
由于构造和岩性的差异,山区河流常呈现峡谷段和宽谷段相间的藕节状外形。在背斜构造或岩石的抗冲性能较强的地区常发展为峡谷河段,那里谷坡陡峻、基岩裸露,两岸及江心常有巨石突出,岸相极不规则。在向斜构造或岩石的抗冲性能较弱的地区,常发展为宽谷河段,那里岸坡平缓、阶地发育,河中常有河漫滩、心滩等泥沙堆积物,纵剖面形态,由于沿河构造和岩性的差异,存在着许多折点,常表现为上凸曲线形式。横剖面形态,往往为发育不全的V形或U形河沟,两岸谷坡陡峻、坡面呈直线或曲线型。
由于山区河流洪水暴涨暴落,且绝大部分落差都集中在某些局部河段上,因而容易形成流速很高的急流或瀑布。又由于流量变幅大,加上河谷断面狭窄,调蓄能力低,其水位变化也很大。此外,由于河床上存在着急弯、石梁、卡口等局部障碍物,这些地方往往产生较大的横比降,引起较强的横流。与坡降相应,山区河流流速一般都较大,常在2m/s以上,且沿程变化亦大,急流河段,可高达7~8m/s,而在缓流河段上,其流速也可能小于1m/s。由于河床形态极不规则、山区河流流态十分紊乱,常有回流、泡水、旋涡、跌水、水跃、横流等流态,流象险恶。
山区河流挟带的泥沙多为细沙、粉沙和黏土,而组成河床的泥沙多为卵石、块石和基岩,二者性质迥然不同。因此,山区河流悬移质含沙量一般处于不饱和状态,挟运的泥沙都可看做冲泻质。其沙量的主要来源是汛期暴雨的冲刷,因而,一年中的来沙量大都集中在汛期几个月内,平时很少。山区河流的含沙量大小视流域情况而异,有很大差异。在岩石风化不严重、植被良好的山区,含沙量很小,汛期也不过每立方米几千克。在岩石风化严重、植被较差的地区,含沙量就很大,每立方米可高达几百千克甚至1000多千克,有的地区还常形成泥沙流。
研究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实际上也就是研究卵石的冲刷、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因卵石粒径较大,只有洪水季节才能运动,加上流速沿程变化的不连续性,因而卵石推移质运动呈间歇性,平均运动速度也很低。长江三峡河段的卵石推移质观测资料表明,某峡口的上游,壅水作用所造成的回水区使卵石淤积下来,非汛期时峡口回水作用消失,使淤积的卵石自宽谷段搬到峡谷段,并在那里堆积下来,到下次洪水时,又自峡谷段搬运到下一个宽谷段区。在山区河流的弯曲段,有规则的深槽和浅滩,也常常是非汛期卵石自浅滩移向深槽,汛期自深槽移向浅滩。
由于水力分选的作用,山区河流中的推移质卵石粒径有沿程递减的趋势,而且就某一河段而言,山区河流的河床组成还具有级配很分散的特点。例如,我们在研究寻峪沟的治理方案时,发现从黏土到砾石和漂石皆备,山洪暴发之时,沙石俱下,直径很大的漂石也有所运动。洪水过后,不仅在桥墩或河岸突出物所造成的缓流区可发现大量细沙落淤,而且在由卵石所组成的骨架的空隙中,也可找到很多黏土。
山区河流在河道外形上,同样具有弯曲、游荡、分汊、顺直等几种基本类型。例如:寻峪沟口段,就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游荡型河段,具有主流摆动频繁和水流堆积作用显著以及河身宽浅等特点。寻峪沟汇入洛河(洛河除下游一段外,也属山区河流),沟口形成冲积扇,侵占洛河河身,挤压主流流路。因此,在研究河流的河床演变规律时,要对两岸溪沟汇入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山区河流中水流输沙能力远大于其实际的输沙量,属于侵蚀性河床,河床变形以冲刷下切为主,但因河床多由基岩或卵石组成,抗冲性能强,故河床变形缓慢,以致在短期内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在一般工程问题中,有时可以认为河床基本上是不变的。但某些山区河流遭受强烈外因容易发生急剧变形,例如山崩、地震、大滑坡等,在短时间内,能堵塞河谷,上游形成壅水。因此,也应有所考虑。
对于重要的工程问题,尚须认真考虑山区河流的河床演变规律。山区河流在悬移质有可能发生沉积的地方,冲淤变化较大,例如在两个急滩之间的缓流区,悬移质泥沙有可能在非汛期淤积下来,到汛期又被冲走。黄河三门峡下游两碛之间的缓流河段,经过一个非汛期,往往落淤几米厚的细沙,入汛后又逐渐被冲走。
山区河流往往宽窄相间,在峡谷的进口处,洪水期有较强的壅水作用,引起上游宽谷段内比降变缓,流速降低,从而使得推移的卵石甚至悬浮的泥沙在上游宽谷段内落淤,淤积厚度有时可达几米甚至几十米;汛后水位回落,壅水作用消除,比降、流速增大,淤积的泥沙又被冲刷搬运到下游去。如是年复一年地冲淤循环交替。有时,大水大沙年淤积下来的泥沙量较多,非汛期不能全部冲走,一直要等到一个大水少沙年才可能完全冲走,从而使得河床产生以多年为周期的冲淤变化。非汛期由宽谷段冲刷下移到峡谷段的泥沙,由于此处水深较大,流势较缓,因此可能有相当大一部分泥沙落淤下来。宽谷段在洪水期往往出现主流易位现象,因而演变特性较窄谷段复杂一些。
总的来说,山区河流由于河谷比降陡,平均流速高,水流具有较大的输沙能力。此外,山区河流还常由于某些特殊的外部因素作用,使河床产生剧烈的冲淤变化,如因滑坡等地质作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大量物质推入河中,阻塞河道,剧烈地改变上下游水流情况,从而引起河床的急剧变形。泥沙流挤压主流通道,也会引起河床的剧烈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