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概预算(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定额的编制原则和方法

一、定额的编制原则

(一)平均合理的原则

定额水平应反映社会平均水平,体现社会必要劳动的消耗量,也就是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大多数工人和企业能够达到或超过的水平,既不能采用少数先进生产者或者先进企业所达到的水平,也不能以落后的生产者和企业的水平为依据。

定额水平要与建设阶段相适应,前期阶段(如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阶段)定额水平应反映平均水平,还要留有适当的余地;而用于投标报价的定额水平宜具有竞争力,合理反映本企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水平。如施工定额应按企业平均先进水平确定。

(二)基本准确的原则

定额是对千差万别的个别实践进行概括、抽象出一般数量标准。因此,定额的“准”是相对的。人们不能要求定额编制得与实际完全相符,而只能要求其基本准确。定额项目(节目、子目)按影响定额的主要参数划分,粗细应恰当,步距要合理。定额计量单位、调整系数及附注的设置应科学。

(三)简明适用的原则

在保证基本准确的前提下,定额项目不宜过细过繁,步距不宜太小太密,对于影响定额的次要参数可采用调整系数等办法简化定额项目,做到粗而准确,细而不繁,便于使用。为了利于国际、国内招投标工作,在定额的表现形式、内容组成、子目设置等方面,要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

(四)统一性和差别性相结合的原则

统一性就是由中央主管部门归口,考虑国家的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要求,统一制定定额的编制原则和方法,具体组织和颁发全国统一定额,颁发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条例细则,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定额的分项、名称、编号,统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的名称及计量尺度。

差别性就是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各部门和地区可在管辖范围内,根据各自的特点,依据国家规定的编制原则,编制各部门和地区性定额,颁发补充性的条例细则,并加强定额的经常性管理。

二、定额的编制方法

水利工程建设定额以施工定额为基础,施工定额由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机械使用定额三部分组成。在施工定额基础上,编制预算定额和概算定额。根据施工定额编制预算定额时,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人工工时和机械台时按施工定额分别乘以1.10和1.07的幅度差系数。由于概算定额比预算定额有更大的综合性,它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因此以预算定额为基础综合扩大编制概算定额时,一般对人工工时和机械台时乘以不大于1.05的扩大系数。

编制定额的基本方法有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结构计算法和技术测定法。实际应用中常将这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一)经验估算法

经验估算法又称调查研究法。它是定额编制专业人员根据工程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以往的实际施工及操作经验,对完成某一建筑产品分部工程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材料、机械等)的数量进行分析、估计,通过座谈、讨论分析和综合平衡最终确定定额标准的方法。其关键是要搜集符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经验与资料,防止陈旧保守,并尽可能减少编制过程中的主观片面性。这种方法技术简单,工作量小,速度快,但精确性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计算依据,对影响定额消耗的各种因素,缺乏具体分析,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施工实际中的人工、材料、机械台时消耗和产品完成数量的统计资料(如施工任务单、考勤报表、施工日志、领料单等原始记录和其他有关统计资料),经科学的分析、整理,剔去其中不合理的部分,并结合当前的施工组织技术水平和生产条件,分析对比后拟定成定额。其关键是要搜集和积累真实、系统、完整、准确的统计资料。这种方法简便,只要对过去的统计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就可以推算出定额指标。但由于统计资料不可避免地包含着施工生产和经营管理上的不合理因素和缺点,它们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定额的水平,降低定额工作的质量。所以,它也只适用于某些次要的定额项目以及某些无法进行技术测定的项目。

(三)结构计算法

结构计算法是根据现行设计规范和施工规范的要求,确定定额项目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标准,选择典型图纸进行结构计算,用理论计算的方法拟定完成单位工程量所需的人工、材料及施工机械台时耗用量定额。这种方法比较科学,但计算工作量大,而且人工、机械台时还必须根据实际资料推算而定。

(四)技术测定法

技术测定法是深入施工现场,应用计时观察法和材料消耗测定法,制定定额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基本方法是:首先对施工过程和工作时间进行科学分析,拟定合理的施工工序,然后在施工实践中对各个工序进行实测、查定,从而确定在合理的生产组织措施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定额。这种方法具有充分的技术依据,合理性及科学性较强,但工作量大,技术复杂,普遍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但对关键性的定额项目必须采用这种方法。

(五)比较类推法

比较类推法是根据同类型项目或相似项目的定额进行对比分析类推而制定定额。本方法只有在用于比较的典型定额与相关定额之间呈比例关系时才适用。此法常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用于定额编制中某项数据的确定。

三、施工定额的编制

(一)施工定额的概念

施工定额是施工企业直接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管理的一种定额,是编制施工预算、实行内部经济核算的依据,也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它是以同一性质的施工过程或工序为测定对象,确定建筑安装工人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为完成一定计量单位的某一施工过程或工序所需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等消耗的数量标准。以混凝土工程为例,现行水利水电建设工程施工定额分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两册。模板工程又按木材加工、模板制作、安装、拆除、运输等工序分别设节。混凝土工程又按配运骨料、水泥运输、凿毛、清仓、混凝土拌和、运输、浇注、养护等工序分别设节。

施工定额是安排施工作业计划,实行计件工资,签发任务单,限额领料以及计算超额奖和材料节约奖等方面的依据。在施工过程中,正确使用施工定额,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开展劳动竞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推动技术进步,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施工定额应反映企业的施工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属于企业定额性质,是企业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工程建设定额体系的基础。施工定额包括劳动定额、材料定额和机械定额。

(二)施工定额的作用

(1)施工定额是建筑安装施工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

(2)它是施工企业编制施工预算,进行工料分析和“两算”对比的依据。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作业计划和确定人工、材料及机械需要计划的依据。

(4)施工队向工人班(组)签发施工任务单,限额领料的依据。

(5)组织工人班(组)开展劳动竞赛、经济核算,实行承发包,计取劳动报酬和奖励等工作的依据。

(6)它是编制预算定额的基础。

(三)施工定额的编制原则

1.平均先进原则

施工定额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用定额的性质,决定了其定额水平必定为平均先进水平。既不能以少数先进企业和先进生产者所达到的水平为依据,也不能以落后企业及生产者的水平为依据,而应该依据在正常的施工和生产条件下,大多数企业和生产者经过努力可以达到和超过、少数企业或生产者经过努力可以接近的水平,即平均先进水平。这个水平略高于企业和生产者的平均水平,低于先进企业的水平。实践证明,如果施工定额水平过高,大多数企业和生产者经过努力仍无法达到,则会挫伤生产和管理者的积极性;定额水平定得过低,企业和生产者不经过努力也会达到和超额完成,则起不到鼓励和调动生产者积极性的作用。平均先进水平,可望也可及,既有利于鼓励先进,又可以激励落后者积极赶上,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定额水平有一定的时限性,随着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定额水平必须作相应的修订,使其保持平均先进的性质。但是,定额水平作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准,又必须具有相对稳定性。定额水平如果频繁调整,会挫伤生产者的劳动积极性,在确定定额水平时,应注意妥善处理好这个问题。

2.简明适用原则

(1)定额项目划分要合理。要适应生产(施工)管理的要求,满足基层和工人班组签发施工任务书、考核劳动效率和结算工资及奖励的需要,并要便于编制生产(施工)作业计划。项目要齐全配套,要把那些已经成熟和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编入定额;对于缺漏项目要注意积累资料,组织测定,尽快补充到定额项目中。对于那些已经过时,在实际工作中已不采用的结构材料、技术,则应删除。

(2)定额步距大小要适当。步距是指定额中两个相邻定额项目或定额子目的水平差距,定额步距大,项目就少,定额水平的精确度就低;定额步距小,精确度高,但编制定额的工作量大,定额的项目使用也不方便。为了既简明实用,又比较精确,一般来说,对于主要工种、主要项目、常用的项目,步距要小些;对于次要工种、工程量不大或不常用的项目,步距可适当大些。对于手工操作为主的定额,步距可适当小些;而对于机械操作的定额,步距可略大一些。

(3)定额的文字要通俗易懂,内容要标准化、规范化,计算方法要简便,容易掌握应用。

3.定额的编制要专业和实际相结合

编制施工定额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经济工作,而且又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有专门的技术机构和专业人员进行大量的组织、技术测定、分析和资料整理、拟定定额方案和协调等工作。同时,广大生产者是生产力的创造者和定额的执行者,他们对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情况最为清楚,对定额的执行情况和问题也最了解。因此,在编制定额的过程中必须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这是确保定额质量的有效方法。

(四)施工定额编制的依据

(1)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劳动制度。如《建筑安装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工资标准、工资奖励制度、工作日时制度、劳动保护制度等。

(2)有关规范、规程、标准、制度,如现行国家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验收规范、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标准图;全国建筑安装工程统一劳动定额及有关专业部门劳动定额;全国建筑安装工程设计预算定额及有关专业部门预算定额。

(3)技术测定和统计资料。主要指现场技术测定数据及工时消耗的单项和综合统计资料。技术测定数据和统计分析资料必须准确可靠。

(五)劳动定额

劳动定额也称人工定额,是指在一定的生产组织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需要的劳动消耗量标准。劳动定额是表示建筑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指标,是施工定额的重要组成部分。

劳动定额按其表现形式不同又分为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

1.时间定额

时间定额是指某种专业、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合理使用材料的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定额时间包括准备时间与结束时间、基本生产时间、辅助生产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及工人必需的休息时间。

时间定额的单位是以完成单位产品的“工日”或“工时”表示,一个工日表示一个人工作一个班,每个工日工作时间按每个人8h计算。计算公式为

例如,某砌砖小组由4人组成,砌一砖半基础,2d内砌完22.6m3,则

即一个工人砌筑1m3质量合格的一砖半基础需0.354工日。

2.产量定额

产量定额是指在合理的劳动组织与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某种专业、某种技术等级的工人班组或个人,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产量定额的计量单位通常以一个工日或一个工时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来表示。计算公式为

例如,某砌砖小组由4人组成,砌一砖半基础,小组的时间定额为0.354工日/m3,则小组完成单位产品的产量定额==11.3 (m3/工日)。

时间定额和产量定额互为倒数,使用过程中两种形式可以任意选择。在一般情况下,生产过程中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完成一件产品,以采用工时定额较为方便;若需要时间不长的,或者在单位时间内产量很多,则以产量定额较为方便。一般定额中常常采用工时定额。

劳动定额是根据国家的经济政策、劳动制度和有关技术文件及资料制定的。制定劳动定额常用经验估算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类推法和技术测定法。

(六)材料消耗定额

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既节约又合理地使用材料的条件下,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材料数量,它包括合格产品的净用量以及在生产合格产品过程中的合理的损耗量。前者是指用于合格产品上的实际数量;后者指材料从现场仓库里领出,到完成合格产品的过程中的合理损耗量,包括场内搬运的合理损耗、加工制作的合理损耗、施工操作的合理损耗等。基本建设中建筑材料的费用约占建筑安装费用的60%,因此节约而合理地使用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建筑工程使用的材料可分为直接性消耗材料和周转性消耗材料。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有观察法、试验法、统计法和计算法。

1.直接性消耗材料

直接性消耗材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一次性消耗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砖、瓦、砂、石、钢材、水泥等。这类材料的消耗量由两部分组成,即材料消耗净用量和损耗量。

材料消耗净用量是直接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数量,材料损耗量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废料和操作损耗量。

式中 损耗量——上述的各种合理损耗量,亦即在合理和节约使用材料情况下的不可避免损耗量,其多少常用损耗率表示。

用损耗率这种形式表示材料损耗定额的原因,主要是净耗量需要根据结构图和建筑产品图来计算或根据实验确定,往往在制定材料消耗定额时,有关图纸和实验结果还没有做出来,而且就是同样的产品,其规格型号也各异,不可能在编制定额时把所有的不同规格的产品都编制材料消耗定额,否则这个定额就太繁琐了,用损耗率这种形式表示,则简单省事,在使用时只要根据图纸计算出净用量,材料消耗量可以用式(2-5)计算得出:

材料消耗定额是编制物资供应计划的依据,是加强企业管理和经济核算的重要工具,是企业确定材料需要量和储备量的依据,是施工队向工人班组签发领料的依据,是减少材料积压、浪费,促进合理使用材料的重要手段。

2.周转性消耗材料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除了构成产品实体的直接性消耗材料外,还有另一类周转性消耗材料。周转性消耗材料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工具性材料,如临时支撑、混凝土工程的模板等。周期性消耗材料的消耗量,属多次使用、分次摊销的方法确定其摊销量。周转性消耗材料的摊销量与周转次数有直接关系。

式中 一次使用量——周转性材料为完成产品每一次生产时所需用的材料数量。应根据模板设计图或结构图以及典型构件计算接触面积,从而确定一次使用量。对于拦河坝、闸墩等体积较大混凝土,往往采用分块浇筑,实际立模面积大于接触面积,即在层与层之间的模板有一部分要搭接,计算时应予考虑;

损耗率——周转性材料使用一次后因损坏不能重复使用占一次使用量的损耗百分数;

周转次数——新的周转材料从第一次使用起,到材料不能再使用时的使用次数。

周转次数的确定是制定周转性材料消耗定额的关键。影响周转次数的因素有:材料性质(如木质材料在6次左右,而金属材料可达100次以上),工程结构、形状、规格,操作技术,施工进度,材料的保管维修等。确定材料的周转次数,必须经过长期现场观测,获得大量的统计资料,按平均合理的水平确定。

在水利工程定额中,预制混凝土构件模板摊销量的计算方法与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摊销量的计算方法不同,预制混凝土构件的模板摊销量是按多次使用平均摊销的方法计算,不计算每次周转损耗率,摊销量直接按式(2-7)计算

(七)机械消耗定额

机械消耗定额指在合理使用机械和合理的施工组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机械台时数量的标准。

机械台时消耗定额的数量单位,一般用“台班”“台时”或“组时”表示。一个台班是指一台机械工作一个工作班,即按现行工作制工作8h。一个台时是指一台机械工作1h。一个组时表示一组机械工作1h。

机械台时使用定额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时间定额表示,计量单位为台时;另一种是用产量定额表示,计量单位为产品数量。机械的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互为倒数关系。

1.机械时间定额

机械时间定额是指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及正常使用机械的条件下,某种施工机械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工作时间。计量单位以完成单位产品所需台班数或台时数量来表示,计算式为

2.机械产量定额

机械产量定额是指在合理的劳动组织和正常施工条件下,某种机械在一个台班时间内必须完成的单位合格产品的数量。计算式为

机械时间定额与机械产量定额互为倒数,以小组工日表示的机械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的乘积在数值上等于小组人数。

四、预算定额的编制

预算定额是确定一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或构件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的数量标准。预算定额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建设单位按预算定额的规定,为建设工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供应,施工单位则在预算定额范围内,通过施工活动,保证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预算定额是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或授权单位组织编制并颁发执行的,是基本建设预算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法规。

(一)预算定额的作用

(1)它是编制施工图预算的依据,也是编制标底和确定投标报价的基础。

(2)它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也是评价工艺设计方案合理性的基础。

(3)它是施工企业与建设单位办理工程结算的依据,也是施工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

(4)它是编制概算定额和概算指标的基础。

(二)预算定额与施工定额的关系

预算定额以施工定额为基础进行编制的,但是,预算定额不能简单地套用施工定额,必须考虑到它比施工定额包含了更多的可变因素,需要保留一个合理的幅度差,此外,两种定额水平的确定原则也是不同的。两者有以下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预算定额以分部分项工程为研究对象,施工定额以施工过程为研究对象,前者在后者基础上编制,在研究对象上进行了科学的综合扩大。

(2)编制水平不同。预算定额按社会平均水平编制,施工定额按平均先进水平编制。因此,确定预算定额时,水平要相对低一些,一般预算定额水平要低于施工定额5%~7%。

(3)编制程序不同。预算定额是在施工定额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的。

(4)所起作用不同。施工定额为非计价定额,是施工企业内部作为管理使用的一种工具。而预算定额是一种计价定额,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价格的依据。

(三)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

为保证预算定额的质量,充分发挥预算定额的作用,使之在实际中简便、合理、有效,在编制工作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按社会平均水平确定预算定额水平的原则。预算定额理应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按生产该产品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来确定其价值。这就是说,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以平均的劳动强度、平均的技术熟练程度,在平均的技术装备条件下,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需的劳动消耗量就是预算定额的消耗量水平。这种以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来确定的定额水平,就是通常所说的社会平均水平。

(2)简明适用原则。为了保证定额在使用过程中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要求,在编制过程中应贯彻简明适用的原则。对于主要、常用和价值量大的项目,定额子目划分宜细;次要、不常用和价值量相对较小的项目,则可以粗一些。因此预算定额要在适用的基础上力求简明。

(四)预算定额的编制依据

(1)国家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现行的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和施工机械台时定额,以及现行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等有关定额资料。

(2)现行的设计规范、施工验收规范、质量评定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等文件。这些文件是确定设计标准和设计质量、施工方法和施工质量、保证安全施工的法规,确定预算定额,必须考虑这些法规的要求和规定。

(3)通用设计标准图集、定型设计图纸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纸等有关设计文件。

(4)现行的预算定额、过去颁发的预算定额和有关单位颁发的预算定额及其编制的基础资料。

(5)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及科学实验、技术测定和经济分析等有关最新科学技术资料。

(6)常用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机具性能资料、现行的人工工资标准、材料预算价格和施工机械台时费等有关价格资料。

(五)预算定额的编制步骤

预算定额的编制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工作阶段

(1)根据国家或授权机关关于编制预算定额的指示,由工程建设定额管理部门主持,组织编制预算定额的领导机构和各专业小组。

(2)拟定编制预算定额的工作方案,提出编制定额的基本要求,确定预算定额的编制原则、适用范围,确定项目划分以及预算定额表格形式等。

(3)调查研究、收集各种编制依据和资料。

2.编制初稿阶段

(1)对调查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2)按编制方案中项目划分的规定和所选定的典型施工图纸计算出工程量,并根据取定的各项消耗指标和有关编制依据,计算分项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编制出预算定额项目表。

(3)测算预算定额水平。预算定额征求意见稿编出后,应将新编预算定额与原预算定额进行比较,测算新预算定额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并分析预算定额水平提高或降低的原因。

3.修改和审查定额阶段

组织基本建设有关部门讨论《预算定额征求意见稿》,将征求的意见交编制小组重新修改定稿,并写出预算定额编制说明和送审报告,连同预算定额送审稿报送主管机关审批。

(六)预算定额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根据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机械台时定额来确定消耗量指标。

1.人工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人工消耗量指标包括完成一定计量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所必需的各种用工量,可分为基本用工和其他用工。

(1)基本用工。基本用工是指完成该分项工程的主要用工量。如砌砖工程中的砌砖、调制砂浆、运砖和运砂浆等的用工量。

(2)其他用工。其他用工是辅助基本用工消耗的工日或工时,按其工作内容分为辅助用工、超运距用工和人工幅度差用工三类。

1)辅助用工,是指施工现场发生的加工材料所用工时,如砌筑中的筛砂、淋灰膏等的用工。

2)超运距用工,是指材料、半成品等运输距离超过劳动定额规定运距时,应增加的用工量。

3)人工幅度差用工,是指劳动定额中没有包括而在消耗量指标中又必须考虑的工时消耗。具体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各种零星工序的工时消耗量,如各种工种搭接、交叉作业时不可避免的停歇工时消耗,施工机械转移以及水电线路移动造成间歇工时消耗,质量检查影响操作消耗的工时等,其计算采用乘系数的方法。人工幅度差系数一般为10%~30%。

2.材料消耗量指标的确定

材料消耗量指标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用合理使用材料的方法,完成单位合格产品所必须消耗的各种材料、成品、半成品的数量标准。

预算定额材料用量包括材料净耗量和材料不可避免的损耗量。预算定额的材料,按其使用性质、用途和用量大小划分为主要材料、次要材料和周转性材料。

(1)材料净耗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计算法、换算法、测定法等。

1)计算法。凡有标准规格的材料,按规范要求计算定额计量单位耗用量,如混凝土、钢筋,凡设计图纸有标注尺寸及下料要求的按图纸尺寸计算材料净用量。均可采用计算法。

2)换算法。指各种胶结、涂料等材料的配合比用料,可以根据要求条件换算,得出材料用量。

3)测定法。包括试验室试验法和现场观察法。指各种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及砌筑砂浆配合比的耗用原材料数量的计算,须按规范要求试配,经过试压合格以后并经必要的调整后得出的水泥、砂子、石子、水的用量。对新材料、新结构又不能用其他方法计算定额耗用量时,须采用现场测定方法来确定,根据不同条件可以采用写实记录法和观察法,得出定额的消耗量。

(2)材料损耗量的计算方法。材料损耗是指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可避免的材料损耗,如现场内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操作过程中的损耗等。

(3)其他材料用量的确定方法。一般按工艺测算,并依编制期价格以占主要材料的比率计算,列在定额材料栏之下,定额内可不列材料名称及消耗量。

3.机械台时(台班)消耗量的确定

施工机械台时消耗量的确定,应考虑企业采用的机械施工方法和施工水平,依据现行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中各种机械施工项目所规定的台时产量进行计算。预算定额中以使用机械为主的项目(如机械挖土、空心板吊装等),其工人组织和台时产量应按劳动定额中的机械施工项目综合而成。此外,还要增加机械幅度差。

机械幅度差是指全国统一建筑安装工程劳动定额中没有包括而实际又必须增加的机械台时数量。机械幅度差通常包括以下内容:①机械转移及配套机械相互影响损失的时间;②机械在正常施工条件下不可避免的工序间歇;③工程结尾工作量不饱满所损失的时间;④检查工程质量影响机械操作时间;⑤临时水电线路的移动所发生的机械操作间歇时间;⑥冬季施工机械发动间歇时间;⑦不同厂牌机械的工效差;⑧配合机械施工的工人,在人工幅度差范围内的工作间歇影响的机械操作时间。施工机械幅度差通常以系数表示,大型机械可参考以下幅度差系数:土方机械为1.25,打桩机械为1.33,吊装机械为1.30。其他分项工程机械,如木作、蛙式打夯机、水磨石机等专用机械,均为1.10。

根据施工定额确定机械台时消耗量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直接用施工定额或劳动定额中机械台时产量加机械幅度差计算预算定额的机械台时消耗量。

以现场测定资料为基础确定机械台时消耗量的方法。如遇施工定额(劳动定额)缺项者,则需依单位时间完成的产量测定。

4.编制定额项目表

当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指标确定后,就可以着手编制定额项目表。

在项目表中,工程内容可以按编制时包括的综合分项内容填写;人工消耗量指标可按工种分别填写工时数量;材料消耗量指标应列出主要材料名称、单位和实物消耗量;机械台时消耗量指标应列出主要施工机械的名称和台时数。

定额项目表编制完成后,列出分项工程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

《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002)由土方工程、石方工程、砌石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砂石备料工程、钻孔灌浆及锚固工程、疏浚工程、其他工程及附录组成。共计10个单元、349节、4284个子目。

五、概算定额的编制

概算定额是在预算定额基础上以主要工序为主综合相关工序的扩大定额。它是按主要分部分项工程规定的计量单位及综合相关工序的劳动、材料和机械台时的消耗标准。

(一)概算定额的作用

(1)概算定额是编制概算、修正概算的主要依据。

(2)概算定额是编制主要机械和材料需用计划的依据。

(3)概算定额是对设计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的基础资料之一。

(4)概算定额是编制概算指标的基础。

(二)概算定额的内容

概算定额一般由目录、总说明、工程量计算规则、分部工程说明或章节说明、有关附录或附表等组成。

在总说明中主要阐明编制依据、使用范围、定额的作用及有关统一规定等。在分部工程说明中主要阐明有关工程量计算规则及本分部工程的有关规定等。在概算定额表中,分节定额的表头部分分列有本节定额的工作内容及计量单位,表格中列有定额项目的人工、材料和机械台时消耗量指标。

《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2002)由土方开挖工程、石方开挖工程、土石填筑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砂石备料工程、钻孔灌浆及锚固工程、疏浚工程、其他工程及附录组成。共计10个单元,317节、4656个子目。

(三)概算定额的编制依据

(1)经过批准的标准设计和有代表性的设计图纸等。

(2)现行工程设计规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建筑安装工程操作规程等。

(3)现行全国统一预算定额、地区预算定额及施工定额。

(4)过去颁发的概算定额。

(5)现行地区人工工资标准、材料价格、机械台时单价等资料。

(6)有关的工程概算、施工图预算、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等经济资料。

(四)概算定额的编制步骤

概算定额的编制步骤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编制概算定额准备阶段、编制概算定额初审阶段和审查定稿阶段。

(1)编制概算定额准备阶段。确定编制定额的机构和人员组成,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行的概算定额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明确编制目的。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编制方案和确定概算定额项目。

(2)编制概算定额初稿阶段。根据所制定的编制方案和确定的定额项目,在收集资料和整理分析各种测算资料的基础上,根据选定有代表性的工程图纸计算出工程量,套用预算定额中的人工、材料和机械消耗量,再加权平均得出概算项目的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指标,最后编制出定额初稿。

(3)审查定稿阶段。组织有关部门讨论定额初稿,在听取合理意见的基础上进行修改。最后将修改稿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五)编制方法

概算定额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与预算定额基本相似,由于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初步设计阶段,设计资料尚不如施工图设计阶段详细和准确,设计深度也有限,要求概算定额具有比预算定额更大的综合性,所包含的可变因素更多。因此,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之间允许有5%以内的幅度差。在水利工程中,从预算定额过渡到概算定额,一般采用的扩大系数为1.03。

概算定额均以工程设计的几何轮廓尺寸计算的有效单位实体工程量为计量单位。定额中已考虑施工操作损耗、允许超挖超填量、合理的施工附加量和体积变化等因素。

(六)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的联系与区别

1.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的联系

(1)两者都是以建(构)筑物各个结构部分和分部分项工程为单位表示的,内容都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时使用量定额三个基本部分。概算定额表达的主要内容、主要方式及基本使用方法都与预算定额相似。

(2)概算定额的编制以预算定额为基础,是预算定额的综合与扩大。

2.概算定额与预算定额的区别

(1)项目划分和综合扩大程度上不同。概算定额综合了若干分部分项工程的预算定额,因此概算工程项目划分、工程量计算和概算书的编制都比施工图预算的编制简化。

(2)适用范围不同。概算定额主要用于编制设计概算,同时可以编制概算指标。而预算定额主要用于编制施工图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