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水文化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水资源

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是工农业生产、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不可替代的极为宝贵的自然资源。随着时代进步,水资源及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广义上的水资源是指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对人类活动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均可称为水资源。狭义上的水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以直接利用的淡水,即与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及社会进步息息相关的淡水资源。

一、我国水资源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水看似在地球上的储量非常丰富,可淡水量的全部总和只占总储水量的2.53%,而能供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使用的淡水资源(即水资源)不到淡水储量的万分之一。我国属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占世界人均量的1/4。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水危机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每年为2.8×1012m3,其中,河川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为2.7×1012m3,地下水资源量为8.3×1011m3,我国水资源总量约占全球的8%,居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之后列世界第六位,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每年占有量仅约2300m3,在世界上排名109位,属水资源缺乏国家。随着人口增长、不合理使用和污染,地球的生命之源被逐渐榨干。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加剧,“环境难民”不断增加,水资源危机带来的生态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破坏,也严重威胁人类生存。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形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北方资源性缺水,南方水质性缺水,中西部工程性缺水。全国600多个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到缺水困扰。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2.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江河湖泊众多。中国是河川之国,据统计,河流总长度达42万km以上,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大于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580条,大于1万km2的有79条。其中长江和黄河,不仅是亚洲两条最长的河流,而且是世界著名的巨川。中国天然湖泊也很多,湖面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大湖就有13个。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洪泽湖等,都是闻名全国的大湖。二是水资源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降水是中国河川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主要补给来源。由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河川水量丰、枯相差悬殊。汛期和丰水年水量大,且来水集中,容易泛滥成灾;枯水季节和少雨年份水量不足,常常出现供水紧张的局面。因而兴修水利,调节水量,防洪抗旱,便成为合理开发利用河川水资源的根本措施。三是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极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地区分布的不均匀,带来地表、地下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由东南部沿海向西北部内陆逐渐减少。长江和珠江流域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1/4,地表径流量却占全国的1/2,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面积约占全国的1/7,而地表径流量只占全国的1/25。水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

3.我国水资源利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大力开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倡导节水型社会建设,有效减轻和防治洪涝灾害,水土保持和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国不但缺水严重,水资源利用方式的“粗放、浪费、污染”三大“顽疾”,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极为低下。例如,农业灌溉大部分地区仍然采取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5左右,节水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35%;工业用水效率也较低,尤其是水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程度比较低,约为60%~65%;日常生活用水常常被不经意地浪费掉,如街头洗车、维护草坪、美发美容、自来水管道老化漏失等大量水资源因没有回收处理措施而白白流走;水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要大力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节约用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保护水资源,把水污染防治放在突出重要的地位;科学进行水资源评价,根据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状况,科学制定水资源利用、配置规划;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明晰水权,建立水资源的宏观控制体系和水资源的微观定额体系;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水务管理体制,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在可能条件下实现更为科学的调水;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在调整产业结构和节水的基础上向人均水资源量短缺和自然水生态不平衡的地区实行跨流域的科学调水;加大水资源利用的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对水资源实行优化配置;依靠市场机制,建立水价形成机制,推进城市供、排水、污水处理及回用的民营化,以形成竞争,解决投入严重不足,真正实现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江西水资源

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近海内陆,居长江中、下游南岸。全省土地面积16.7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1.74%。周边与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毗邻。江西省山地丘陵占64%,东、西、南三面为武夷山、罗霄山、南岭等山岭环绕,连同中南部红岩丘陵,向北开口为鄱阳湖平原盆地形势。江西山清水秀,风景独好。

1.江西水资源概况

(1)江西省水资源比较丰富。全省地表水资源1546亿m3,地下水资源量380亿m3,扣除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间重复计算量,全省实际水资源量为1565亿m3。江西水资源总量约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2%,居全国第7位;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为3500m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单位土地面积水量为85万m3,居全国第5位。江西省内水系纵横、河流密布、交互成网,全省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450余条,1000km2以上的45条,10000km2以上的5条。河流总长约18400km,其中常年有水的有160多条,赣江是境内主川,自南向北纵贯全省,与抚河、信江、饶河、修河构成江西五大河流,源于东、南、西三面山地,汇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构成一个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在湖口县注入长江。可以说,江西是一个河流密布,并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比较完整的鄱阳湖流域生态系统。

(2)江西的水质良好。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及主要支流枯水期符合饮用水标准的河段占56.35%(评价长度为3188 km),符合渔业水标准的占86.8%,符合农灌水的占98.3%,严重污染河段约占1.7%。而丰水期的水质还要好于枯水期水质。鄱阳湖水质的优劣不仅中国人、江西人十分关心,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国际组织的专家也都对湖区生态环境及质的变化极为关注。根据连续测评结果,从总体上来说,鄱阳湖水质是良好的或至少是较好的,在全国大型淡水湖泊中,水质名列第一。但近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有“富营养化”的趋势,或者说有“中营养化”的发展趋势,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江西的水资源分布。江西省水资源量虽然丰富,但存在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和年内不同季节变幅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其主要表现为:资源与热量资源分布不完全同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生产潜力的发挥;4~7月的径流占全年的 60%~70%,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易酿成洪涝灾害;降水的分布和变化趋向,总体上是赣东大于赣西,中部小于东部,山区大于平原、盆地。这就需要我们江西水利人掌握水的规律,除害兴利,让丰富的水资源为江西儿女服务。

2.江西水资源存在的问题

(1)江西可利用水资源并不富裕。江西省人均拥有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属于少水地区。其中,特别缺水的萍乡市人均水资源量仅2000m3,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5,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从全年水资源问题上看,虽然不会出现严重缺水的现象,但由于水资源量不仅在年际间变化较大,同时年内的分配也极不均匀,汛期大量洪水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就白白流走,枯水期又无水可用,所以,总体属于缺水状态。

(2)江西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一是由于节水宣传教育工作做得不够好,廉价水作为社会公共产品又未引起人们对节水的足够重视,从而导致公民节水意识薄,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二是水利工程建设相对滞后,渠系年久失修,漏水渗水现象比较严重,农业大多采取大水漫灌,农田实灌亩均用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水器具使用率普遍偏低,水利工程转化为水利资源的能力低下;三是再生水利用水平和水资源重复利用率较低,万元工业产值耗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等指标均较大的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使有限的水资源不能发挥最大作用,说明江西的水资源利用比较低下,浪费较为严重。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

(3)江西水体污染日益严重。随着江西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工业和生活废、污水量的增加,部分企业未按要求运行污水处理设施,大量排放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达标进入水体,偷排污水,农田施用化肥、农药等,使水质总体呈下降趋势。从“十五”期间来看,污染河长增加了10个百分点,并且平均每年以2个百分点速度增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3.江西的水资源开发利用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江西经济发展是江西水利人的光荣使命。小康社会的标准是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要满足小康社会的用水需求,就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人与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水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使之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实施需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统筹解决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一是要抓紧实施水资源立法,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二是按水功能区划实施水资源管理,控制各水域的纳污总量;三是要建设完善的水源工程,保障用水安全;四是建设节水型城市和节水型社会,充分发挥价格对促进节水的杠杆作用;五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对地方领导实行生态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考核体制,用绿色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硬指标。

三、江西的“五河一湖”简介

江西河湖密布,水系发达,呈现千河万水以鄱阳湖为汇集中心的辐聚水系。其中,流控制流域面积大于1万km2的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流占鄱阳湖水系控制流域总面积90.6%,各河来水汇聚鄱阳湖后,经调蓄于江西省湖口注入长江,号称江西的“五河一湖”。

1.赣江

赣江是鄱阳湖水系中最大河流,长江八大支流之一,纵贯江西省南部和中部。赣江的正源为东源—贡水,源自武夷山瑞金市与长汀县的赣源岽下的上石寮之南溪,经石城、于都汇入贡水,继续西流,至赣州市;赣江的西源—章水,源自赣、粤交界处的大庾岭,北流经大余、南康两县境,至赣州市。章、贡二水均在赣州市的八镜台会合始称赣江。主河道长823km,控制流域面积82809km2,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80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686亿m3。赣江河网密布,水系发育,主要一级支流有湘水、濂水、梅江、平江、桃江、章水、遂川江、蜀水、孤江、禾水、乌江、袁水、肖江、锦江等。干流自南向北流经赣州、吉安、宜春、南昌、九江5市,至南昌市八一桥以下扬子洲头,尾闾分南、中、北、西四支汇入鄱阳湖。

(1)水利资源。赣江水资源丰富,流域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67万kW,占鄱阳湖水系60.5%。其中干流111万kW,占流域水力资源总量41.6%,支流156万kW,占58.4%。技术可开发量为280万kW,相应年发电量101亿kW时。经济可开发量223万kW,相应年发电量83.3亿kW时。

(2)蓄水灌溉工程。流域已建成蓄水工程4052座,其中万安、上犹江、江口等大型水库13座,总库容54.9亿m3;中型水库117座,总库容24.9亿m3;小型水库3913座,总库容45.8亿m3。兴建引水工程6.24万座,各类排灌站万余座,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87.2万hm2,占流域耕地总面积的88.7%。

(3)防洪圩堤工程。总长1234.7km,经过多年整修加高加固,大部分堤顶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1~2m,赣东大堤、富大有堤已达到抗御50~100年一遇洪水标准。

(4)水能开发。流域已开发装机容量98.5万kW,年发电量33.4亿kW·h。其中万安大型水电站装机容量53.3万kW,年发电量15.16亿kW·h。上犹江、江口、龙潭3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3.52万kW,年发电量5.18亿kW·h。

(5)水土保持。赣江上游是江西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兴国县是全国八片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之一。赣江流域是江西省开展水土保持最早的地区。1997年编制《赣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规划》,至2004年,流域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4万km2,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6)航运。赣江是江西的黄金水道,也是全国水运主通道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多次对主航道实施较大规模治理,通航条件得到改善。赣江水系航道里程2 480km,赣州、吉安、樟树、丰城、南昌5个主要港口年货运量1 130万t,客运量4.22万人次。

2.抚河

抚河是鄱阳湖水系中第二大河流,位于江西省东部。因隋朝废郡立州,临川郡改为抚州,故名抚河。发源于广昌、石城、宁都三县交界处的广昌县驿前镇灵华峰(血木岭)东侧里木庄,干流自南向北流,经广昌、南丰、南城、金溪县、临川区、丰城市、南昌县、进贤县,在迸贤县三阳集乡三阳村汇入鄱阳湖。主河道长348km,降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732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5.8亿m3,流域面积200km2以上一级支流10条,其中500km2以上一级支流4条分别为黎滩河、芦河、临水和东乡水。

(1)水利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57.9万kW(其中干流21.69万kW),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43.12万kW(其中干流19.16万kW),经济可开发量24.1万kW(其中干流16.7万kW)。

(2)蓄水灌溉工程。清代之前就已修建较大陂堰2624座,典型的陂堰有崇仁宝水渠、宜黄博梓陂和永丰陂、广昌文下里官陂、临川千金陂等水利工程。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金临渠、宜惠渠、芦河渠、赣抚平原灌区以及众多山塘、陂坝等灌溉工程。建成洪门、廖坊等2座大型水库,燎源、麻源等20座中型水库,以及929座各类小型水库,总库容28.97亿m3,灌溉面积16.89万hm2

(3)防洪圩堤工程。建有抚西、抚东、唱凯等3条保护6667hm2以上耕地的圩堤,中州、蒿湖等17条保护667hm2耕地的圩堤。

(4)水能开发。流域内建成洪门、廖坊等大小水电站共计1061座,总装机容量22.8万kW,年平均发电量7.41亿kW·h。

(5)水土保持。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2000年统计约4602.79km2,占流域面积27.9%,较1997年减少317.94km2。采取营造水保林、经济林、生态自我修复、封育治理、种草等生物措施;修建坡面水系、塘坝、蓄水池、谷坊等小型蓄水保土工程进行综合治理,至2006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33.73km2

(6)航运。南城以上河段已断航,南城以下至廖坊水库坝址可通100t位以下船舶,廖坊水库坝址以下河道可通10t位以下船舶。

3.信江

信江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古称余水,又称信河,因流经江西省古信州府故名信江。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发源于浙赣边界江西省玉山县三清乡平家源,干流流经玉山、上饶县、上饶市信州区、铅山、横峰、弋阳县、贵溪市、鹰潭市月湖区、余江、余干县,在余干县潼口滩分为东西两大河,东大河汇同饶河在龙口汇入鄱阳湖,西大河在瑞洪镇下风洲注入鄱阳湖。主河道长359km,流域面积500km2以上支流8条(其中一级支流7条),较大一级支流有丰溪河、铅山河、白塔河。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860mm,多年平均年径流209.1亿m3

(1)水利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7.35万kW(干流18.68万kW),技术可开发量58.46万kW(干流16.72万kW),经济可开发量37.56万kW(干流4.42万kW)。水能蕴藏主要集中在铅山河、石溪水、玉琊溪等支流。水域总面积21.3万hm2,其中可开发水域面积8万hm2

(2)蓄水灌溉工程。利用信江天然径流灌溉,始于唐、宋而兴于明、清,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较典型的工程为弋阳县上葛坝,始建于清代,拦截葛溪河引水灌溉。现流域内建成蓄水灌溉工程主要有七一、大坳、界牌大型水库3座,七星、茗洋关等中型水库32座,各类小型水库1146座,以及众多山塘、陂坝、水井、提水等万余座灌溉工程。总库容17.5亿m3,总有效灌溉面积14.3万hm2

(3)防洪圩堤工程。信江洪水灾害频繁,为了抗御洪水侵袭,筑堤防洪历史悠久。建设防洪堤总长约730km,总保护耕地6.5万hm2,保护人口70万人;除涝工程的除涝面积2.4万hm2

(4)水能开发。流域已建水电站965座,总装机容量20.35万kW(其中干流3.42万kW),2003年发电量7.05亿kW·h。

(5)水土保持。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4325km2,占流域总面积24.5%。采取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物措施为主,修建水平梯田、水平沟、水平条带、谷坊、拦沙坝、挡土墙等工程措施为辅的方式治理,至2005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0km2,占流域总面积10.23%,占水土流失总面积41.6%。

(6)航运。按《江西省信江流域规划报告》,信江流口以上设有岭底、青沙溪、流口3个梯级,各梯级枢纽建成后该河段达到通航300吨级船舶的Ⅴ级航道;流口以下设有界牌、貊皮岭2个梯级。另加上饶河的双港梯级,各梯级枢纽建成后该河段达到通航l000吨级船舶的Ⅲ级航道,1000吨级船舶可直鄱阳湖。

4.饶河

饶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古称鄱江,其中,乐安河为其纳昌江之前干流名称。因流经古饶州府治故名饶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发源于皖赣交界江西省婺源县段莘乡五龙山,干流流经婺源县、德兴市、乐平市、万年县、鄱阳县,在鄱阳县双港镇尧山注入鄱阳湖。主河道长299km。流域面积500km2以上支流9条(其中一级支流8条),较大一级支流有昌江、建节水和安殷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850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65.6亿m3

(1)水利资源。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65.6亿m3。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23.71万kW(其中干流8.60万kW),技术可开发量24.63万kW(其中干流10.65万kW),经济可开发量19.70万kW(其中干流8.65万kW),年发电量1.76亿kW·h。水能蕴藏主要在昌江、长乐水等支流。水域总面积18.6万hm2,其中可开发水域面积6.7万hm2

(2)蓄水灌溉工程。利用饶河天然径流灌溉,始于南北朝,至今已有l400多年历史。景德镇市昌江区宁家陂始建于南北朝,拦截昌江引水灌溉。现已建有滨田、共产主义大型水库2座,段莘、双溪、大港桥等中型16座水库,各类小型水库986座,以及众多山塘、陂坝、水井、提水等灌溉工程,总库容10.5亿m3,有效灌溉面积达7.2万hm2;兴建各类引水、提水工程5410座,有效灌溉面积达5万多hm2

(3)防洪圩堤工程。饶河洪水灾害年年发生,为抗御洪水侵袭,筑堤防洪历史悠久。流域内有防洪堤总长300km,总计保护耕地4.11万hm2,保护人口30万人。干流河道经多年整治,沿河城市的防洪能力大大提高。1998年后饶河河段按规划设计的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可增加蓄滞洪水总量1亿m3

(4)水能开发。流域己建水电站总装机5.34万kW(其中干流1.8万kW),2003年发电量1.76亿kW·h。

(5)水土保持。水土流失面积达1362km2,占流域总面积8.8%。采取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生物措施为主,修建水平梯田、水平沟、水平条带、谷坊、拦沙坝、挡土墙等工程措施为辅的方式治理,至2005年已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0km2,占流域总面积的5.23%,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58.7%。

(6)航运。饶河干流呜山以上设有铜埠、黄柏垣、鸬鸶埠、坝口、呜山五个梯级,各梯级枢纽建成后该河段达到通航300吨级船舶的Ⅴ级航道;呜山河段在《江西省信江流域规划报告》中已按三级航道作出规划;昌江按浯溪口、樟树坑、景德镇、鲇鱼山、凰冈梯级开发成为Ⅴ级航道,现已建成鲇鱼山、凰冈船闸,300吨级的轮驳船队可由景德镇经昌江、饶河、鄱阳湖直航长江。

5.修河

修河是鄱阳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古称建昌江、于延水,又名修河、修江,得名于修远悠长之意。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发源于铜鼓县高桥乡叶家山,即九岭山脉大围山西北麓。干流流经铜鼓、修水、武宁、永修县,全长419km。八百里修水流至吴城镇,经吴城水位站与赣江汇合于望湖亭下注入鄱阳湖。流域面积500~1000km2一级支流3条(渣津水、安溪水、巾口水),1000~3000km2支流1条(武宁水),3000km2以上支流1条(潦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663mm,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35.05亿m3

(1)水利资源。流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35.05亿m3。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44.72万kW(其中干流19.88万kW),技术可开发量83.16万kW(其中干流58.31万kW),经济可开发量76.78万kW(其中干流55.91万kW)。技术可开发年发电量20.93亿kW·h(其中干流11.71亿kW·h)。

(2)蓄水灌溉工程。流域筑堤防洪历史悠久。唐代筑何公堤,清朝筑孙公堤。此后修水中下游陆续修建一些疏防结合的水利工程。现流域已建成柘林、东津、大塅等大型水库3座,郭家滩、抱子石、盘溪等中型水库13座,各类小型水库610余座,以及以及众多山塘、陂坝、引水、提水等工程。

(3)防洪圩堤工程。建起保护耕地667hm2以上圩堤总长150余km,其中永修县有7座保护耕地667hm2以上圩堤,18座保护耕地66.7hm2以上圩堤。全流域有效灌溉面积达11万hm2,旱涝保收面积9.3万hm2,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68%和58%。

(4)水能开发。柘林水电站装机42万kW;东津电站装机6万kW的,抱子石电站装机4万kW,流域还先后建成各类小水电站630余座,全流域水电总装机容量达63.01万kW,年发电量13.3亿kW·h,宜丰、奉新、靖安、铜鼓、武宁、修水6县已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建设目标。

(5)水土保持。流域重点水土流失区的修水县,1952年起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以来,通过封山育林育草的措施恢复植被,通过坡面、沟谷工程,修建拦沙坝以抬高和稳定侵蚀基点,年治理面积由1980年的0.933km2发展到1991年的38.53km2。至1991年全县综合治理小流域27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23km2,营造水保林130km2,修造水保拦蓄工程1407座。治理后植被覆盖率提高21.2%,治理区泥沙冲刷量减少70%。2000—2006年又治理小流域22条,治理面积152km2,每年减少水土流失量4.93万t。

(6)航运。修水历史上通航条件较好,木帆船曾上溯到上游段的渣津。后来由于公路交通日趋发达,沿河拦坝引水,航道淤浅堵塞,力口之港口设备落后,使修水于流水道没有得到充分利用。2002年修水中上游交汇处再次拦河建起抱子石水库大坝,使续航能力到此终止。修水下游永修河段航道基本保持不变,货物运输可经鄱阳湖进入长江。永修县城至吴城河口30km的航道经1991年初整治后,已由ⅤI级提升至Ⅴ级。水上客运也是永修县重要交通方式,2005年全县水上客运量为14.6万人次。

6.鄱阳湖

鄱阳湖古称彭蠡泽、彭泽、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右岸,江西省北部,为中国最大淡水湖。公元6世纪末7世纪初,因水域扩展到鄱阳县境内,隋代称为鄱阳湖,沿袭至今。湖泊成因系中生代末期燕山运动断裂而形成地堑性湖盆,属新构造断陷湖泊。鄱阳湖水域辽阔,其水域、湖滩洲地,分别隶属于沿湖11个县(区),东为湖口、都昌、鄱阳3县,南为余干、进贤、南昌、新建4县,西为永修、德安、星子3县,西北为九江市庐山区。鄱阳湖汇纳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以及博阳河、漳田河、清丰山溪、潼津河等河流来水,各河来水经鄱阳湖调蓄后,于湖口注入长江。

鄱阳湖是吞吐型、季节性淡水湖泊,高水湖相,低水河相,具有“高水是湖低水似河”、“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独特形态。进入汛期,五河洪水入湖,湖水漫滩,湖面扩大,碧波荡漾,茫茫无际;冬春枯水季节,湖水落槽,湖滩显露湖面缩小,比降增大,流速加快,与河道无异。洪、枯水期的湖泊面积、容积相差极大,最大湖泊面积与最大容积比最小时高出几十倍。湖面似葫芦形,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宽浅,为主湖体;北部窄深,为入江水道区。湖南北最长173km,东西最宽74km,最窄处2.8km,平均宽18.6km,平均水深7.38m,岸线长l200km。湖盆自东向西。由南向北倾斜,湖底高程由10m降至湖口黄海基面以下1m。湖中有25处共41个岛屿,总面积103km2,岛屿率为2.5%。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42mm,多年平均经湖口汇入长江的年径流量为1468亿m3

(1)水力资源。湖区地势平坦落差小,为鄱阳湖水系地表径流的集散地,蕴藏水力资源按鄱阳湖区38个县(市、区)统计,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36.0万kW,占全流域7.01%;相应年发电量7.47亿kW·h,占全流域4.39%。

(2)风能资源。湖区风力资源丰富,年平均风速2.4~4.8m/s。从星子向鄱阳湖水域延伸,成为高值区,年平均风速3.5m/s以上,庐山、星子、棠荫、康山全年各月平均风速都在3.0m/s以上,其中庐山有11个月大于4.0m/s,为风能资源丰富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160W/m2,年平均有效风能达500kW·h/m2以上,适宜小型风力发电。

(3)水生物资源。一是浮游植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有利于渔业生产。二是浮游动物主要有原生动物、轮虫类、枝角类和桡足类。三是水生维管束植物是鄱阳湖水生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四是底栖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门的腹足类(螺类)和瓣鳃类。分布广,数量大。五是鱼类是鄱阳湖最重要的经济水生动物,多年产鱼量0.96万~3.16万t。鱼类的优势种群是鲤科的鲤鱼和鲫鱼,约占鱼量的50%。六是湖中分布有江豚,也曾发现白鳍豚,是国家二类和一类保护动物。

(4)鸟类资源。源湖区鸟类资源丰富,在水面、湖滩、草洲及湖滨分布的鸟类有37科l50种。鸟类因栖息条件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生态地带性分布水面分布的鸟类代表种为游禽类的潜鸭、秋沙鸭、鸬、鸥类等。湖滩草鸟类主要为涉禽、游禽,如鹤类、鹳类、鹭类、小天鹅、雁鸭类、大鸨、董鸡、白骨顶、斑鱼狗等。每年冬季至次年春季枯水期,为候鸟越冬期。从10月份开始,各鸟陆续迁徙至鄱阳湖越冬,在洪水到来前的次年3月,又飞离鄱阳湖。1983年该地建立候鸟保护区,由于保护措施得力,鸟类数量逐年上升。

(5)治理开发。长期以来,由于大量围垦,湖水面积、容积急剧减少。1998年特大洪灾过后,江西省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移民建镇的治水方略,高程20.09m时面积恢复到4078km2,相应容积达300.89亿m3。由于对鄱阳湖实施综合治理开发,湖区已建各类水库1080座,总库容12.6亿m3。其中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3座,小型水库1054座。防洪抗旱、航运养殖、血吸虫防治等方面,取得巨大的综合效益。

浩瀚的“五河一湖”,孕育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神奇红土地上的人民,满载了江西老表千百万年的发展与迁变,奔腾向前,赣鄱之水翻腾着难以尽数的故事。如果说,五大河流源头的第一滴水,就是母亲河唱响的第一个音符;那么,五大河流沿途容纳百川的气度,则宛如一组优美的民乐合奏,婉转悠扬;而当她白浪滔天、惊涛裂岸时,又犹同一曲雄壮的交响乐,震撼人心;最终,五大河流以一往无前的浩大气势,汇入无边的鄱阳湖怀抱,则恰似一曲完美演绎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