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初步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 平面构成

1.1.1 平面构成的概念与要素

平面构成是将既有的形态(包括具象形态和抽象形态的点、线、面)在二维的平面内,根据基本造型规律——形式美的法则和视觉规律,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分解、组合,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及理想的组合方式,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的创作活动。平面构成要素包括形态要素和造型要素(表1.1),构成中的“细胞”是基本形,基本形可以是具象的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等,也可以是抽象的各种点、线、面,如设计方案中的景观节点、植物种植点、路线、游览线、各类分区等中的点、线、面均是园林专业在平面构成中要重点把握的造型要素。

表1.1 平面构成要素解析

1.“点”

“点”是一切形态的基础,在几何学定义中,点只有位置而没有大小,更没有长度、宽度与面积,它是一条线的开始和终结,或在线的交叉处。但在实际应用中,点的感觉是相对的,具有一定的视觉形象,自然界中存在的任何形态与周围的形象比较,只要在空间中具有视觉的凝聚性,而成为最小的视觉单元时,都可以形成点的形态,它既可以是规则有序的,也可以是不规则随意的,如园林中的树、石、亭、台、凳、汀步、雕塑、地灯、园景灯、喷泉眼等均可视为点,榉树广场平面就是以榉树为点形成的等点图形(图1.8)。

图1.1 点的构成方式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2 不同线条表达的不同情感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3 线的变化带来感受的变化

线在画面中丰富的变化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
线的曲直变化:动/静;线的粗细变化:重/轻;线的力度变化:锋利/柔弱;
线的方向变化:积极/消极;线的位置与密度变化:密集/舒展;线的组合形式:杂乱/有序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4 平面构成中的线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5 线在园林花窗设计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6 面与面、基本形与基本形之间的关系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7 骨格与基本形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8 等点图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视榉树为点)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由吴亮整理]

2.“线”

“线”是点运动的轨迹,在几何学定义中,线只有长度和方向而没有宽度,存在于面的边缘和面与面的交叉处。但在平面构成中线是有粗细之分的,从视觉语言特征来讲,粗线较细线醒目,长线较短线突出,成角度的线比水平或垂直状态的线更富于变化。从情态特征来讲,“线”有如下的特点。

粗线:短促、有力、稳重。

细线:纤细、锐利、速度感强。

水平线:平和、安宁、辽阔、静止。

垂直线:庄重、挺拔、坚强、上升之感。

斜线:有趋势、有变化,动态感、方向感强。

折线:波动感、不安定感。

几何曲线:有规律性、有秩序、有弹性。

自由曲线:自然、流畅、柔和轻松。

“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也很丰富,如构筑物的轮廓、蜿蜒曲折的水体、园路,方案分析时运用的各种视线及轴线(图1.9)等。

图1.9 线的情感在园路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图片来源:董草提供]

3.“面”

“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体的外表,在几何学定义中,面有长度和宽度而没有厚度,由线界定,具有一定的形状。但在实际的运用中,它的外延要丰富很多,视觉上点的扩大与线宽度的增加均可产生面的感觉。面的形态按几何学可分为圆形、方形、角形和不规则形。它们有如下的视觉特征。

圆形:饱满、有序、严谨、富运动感。

方形:稳定、坚实、规整、富有理性。

角形:尖锐、刺激、活泼、富紧张感。

不规则形:复杂、模糊、无秩序、富随意性。

在实际的园林景观中,“面”时常作为主要的视觉元素被重点表达,如水面、地面、墙面等(图1.10)和植物群落、景观林等。

图1.10 园林设计之平面表达中的点、线、面(学生作业)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善用平面构成形式对园林中的点、线、面进行造型,可以快速、系统、合理、多样地组织园林景观。例如拉维莱特公园的设计就是以形式构思为基础,在结构上由点、线、面相互叠加形成的具有新的秩序和系统的公园(图1.11)。另外,在局部景观的处理上,形与形、线与线的交集处也可结合点构造有机的景观空间(图1.12)。

1.1.2 平面构成形式

平面构成的形式非常多,按照所应用的要素不同可以分为点的构成、线的构成、面的构成以及点线面的综合构成;按照构成的规律和形式特点可以分为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发射等基本形式的构成和对比与密集、分割、群化、图—底、反常态、材料—肌理—质感、视知觉现象与空间构成、数字化等特殊形式的构成。

图1.11 拉维莱特公园点、线、面系统及平面图

[图片引自:王晓俊.西方现代园林设计.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图1.12 形与形之间关系的园林巧用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1.重复构成

相同或近似的基本形或骨格连续地、有规律地反复排列,呈现统一、连续、秩序美,即重复构成形式。重复构成包括绝对重复和相对重复,相对重复较绝对重复有丰富画面的作用(图1.13)。

2.近似构成

构成元素的形状、大小、色彩或肌理等既有共同特征又具有一定差异,形成的画面变化既丰富又和谐统一(图1.14)。

3.渐变构成

骨格或基本形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虚实、色彩等有规律循序渐进变化的构图形式(图1.15)。

图1.13 重复构成

[图片引自:朱辉球.平面构成及应用.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图1.14 近似构成

[图片引自:朱辉球.平面构成及应用.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骨格渐变:渐变构成的一种重要形式,即骨格线的位置依据数列关系逐渐有规律地循序变动。往往产生令人眩目的效果。其中又分为单元渐变、双元渐变、等级渐变、折线渐变、联合渐变、阴阳渐变等(图1.16)。

单元渐变:也称为一次元渐变,即仅用骨格的水平线或垂直线作单向序列渐变。

双元渐变:也称为二次元渐变,即两组骨格线同时变化。

等级渐变:将骨格作横向或竖向整齐错位移动,产生梯形变化。

折线渐变:将竖的或横的骨格线弯曲或弯折。

联合渐变:将骨格渐变的几种形式互相合并使用,成为较复杂的骨格单位。

阴阳渐变:使骨格宽度扩大成面的感觉,使骨格与空间进行相反的宽度变化,即可形成阴阳、虚实的转换。

图1.15 渐变构成

[图片来源:杜娟编辑整理]

4.变异构成

在重复、近似、渐变等构成中,出现一个或数个不合规律的基本形或骨格单位,产生强烈对比效果。在平面空间中,特异构成的主要表现有形状变异、大小变异、位置变异、方向变异、色彩变异、骨格变异等(图1.17)。

图1.16 骨格渐变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

图1.17 变异构成

[图片引自:马洪伟.构成设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发射构成

发射构成是渐变构成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基本形或骨格线围绕一个或几个中心,向外或向内散发。其具强烈的视觉效果,有时会形成光学的动感令人眩晕,是平面设计中很好的表现手段。

在平面空间中,发射构成主要表现为中心式发射、同心式发射、移心式发射、螺旋式发射、向心式发射、多心式发射等(图1.18)。

图1.18 发射构成

[图片引自:朱辉球.平面构成及应用.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6.密集构成

基本形数量众多且排列方式有疏有密,趋近一个或多个点密集、趋近线形密集或自由密集排列,具有鲜明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构成形式,最密和最疏处常为视觉焦点。

在平面空间中,密集构成的主要方式有点的密集、线的密集、面的密集、自由密集等(图1.19)。

图1.19(一) 密集构成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图1.19(二) 密集构成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7.对比构成

不以骨格线为限制,通过构成元素之间在不同方面,如大小、曲直、方向、色彩、疏密、虚实、显晦、形态和肌理等的对比显示差异,形成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鲜明、肯定、强烈、清晰的感受。

在平面空间中,一般常见的对比形式主要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方向对比、肌理对比、虚实对比、位置对比、空间对比、色彩对比等(图1.20)。

图1.20(一) 对比构成

[图片引自:毛雄飞.平面构成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图1.20(二) 对比构成

[图片引自:毛雄飞.平面构成设计.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5]

8.分割构成

对平面空间比例与形态的合理划分,使复杂涣散的画面得到统一与稳定,使单薄的画面形成视觉上的丰满与充实。分割的方式有倍数分割、递进分割、矩形分割、黄金比例分割、自由分割等。在此主要介绍自由分割的构成(图1.21)。

图1.21 自由分割构成

[图片引自:朱辉球.平面构成及应用.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7]

自由分割是将画面不规则地自由进行分割的一种方法,它不同于数学规则分割产生的整齐效果,它的随意性,给人活泼不受拘束的感觉。分割时要注意主次、构图、大小、空间等关系。

1.1.3 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园林不是单纯的艺术,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艺术表现都与平面构成有着紧密的联系。审美观念的多样性和兼容性,对园林设计师的创作力和对形式美进行抽象表达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平面构成的学习有助于培养设计人员的审美能力及构图能力。

园林设计在方案规划设计的阶段,从立意到功能和美的造型,平面构成都深刻影响着规划设计中各要素的造型美。

1.平面构成与功能分区

综合性的园林一定有着丰富的功能分区,园林设计中通常用气泡图或填充色块来表达功能分区规划,功能区有主次、动静、景观要素、服务对象之分,其规划过程实则为对用地范围的分割构成。

成吉思汗公园用地形状极为不规则,属于较难处理的园林用地类型,通过一级园路对地块进行分割成5大块功能区,而后通过二级园路进一步细化成8个功能区(图1.22)。分割构成中凸显了跑马场、生态餐厅与高档会所、野鸟生态园3个功能区,主次分明;地块长轴方向依次展开的主题雕塑、市民广场、跑马场与野鸟生态园、过渡区与苗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园林的起、承、转、合。分割构成在园林规划中很常用,可以借助各种级别的园路进行分割,也可以借助自然或人工的水体进行分割,植物、山石等则多用于局部空间分割。另外,在居住区规划主题的构成图中(图1.23),以丘陵和平原主题为主,森林主题贯穿始终,山谷和岛屿主题点缀,规划过程不乏分割构成、对比构成、重复构成的思想基础。

图1.22 成吉思汗公园功能分区图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图1.23 园林规划与平面构成

[图片引自:澜雅园艺咨询(上海)有限公司.大华京郊别墅景观设计一期方案深化说明]

2.平面构成与园路系统规划

套环式、带状、树枝式和棋盘式四大园路系统形成过程中贯穿着对比构成形式,对比之下能更好地反映园路的主次,有更明确的交通关系。如套环式又称为原路成环,在这个园路系统的构图中大环往往就是一级园路,兼消防通道和园中最主要的车、人通行;小环常附于大环周围,一般为二级园路,沟通各功能区和景观节点(图1.24);而在树枝式和带状园路系统中,一般最长的园路为三级园路,距离短的尽端路则多为游步道。道路系统可以根据用地范围的地形条件来进行规划,在规划的过程中,对多种平面构成形式如发射构成、密集构成、对比构成、分割构成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总体规划的生动活泼和统一和谐。

图1.24 对比构成与园路规划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3.平面构成与地面铺装设计

地面铺装按材料可分为整体路面、块料路面、粒料路面以及木屑沙土碎石铺成的临时路面,其中块料和粒料路面设计成图案样式本身就是园林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地面铺装设计离不开点、线、面的创意构成和几乎所有平面构成形式,利用铺装材质的图案和色彩组合,界定空间的范围,为人们提供休息、观赏、活动等多种空间环境,并可起到方向诱导作用;利用不同色彩、纹理和质地的材料组合,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意义(图1.25和图1.26)。

图1.25 园林地面铺装设计离不开平面构成

[图片来源:吴亮提供]

图1.26 平面的立体化在园林地面铺装的应用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和行走趣味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地面铺装设计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一是规则图案重复构成。这种方法有时可取得一定的艺术效果,其中方格网式的图案是最简单地使用,这种铺装设计虽然施工方便,造价较低,但在面积较大的场地中亦会产生单调感。人的审美快感来自对某种介于乏味和杂乱之间的图案的欣赏,单调的图案难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过于复杂的图案则会使我们的知觉系统负荷过重而停止对其进行观赏。较好的方法:一是在规则图案中适当插入其他图案,或用小的重复图案再组织起较大的图案,这样铺装图案既丰富又统一。二是把园林环境进行整体性图案设计。如在广场中,将铺装设计成一个大的整体图案,将取得较佳的艺术效果,并易于统一广场的各要素和广场空间感的求得,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中同心圆式的整体构图,使广场极为完整,又烘托了主题(图1.27)。

图1.27 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同心圆整体构图

[图片来源:百度文库]

4.平面构成与植物造景

点的焦点作用产生了孤植树景观,模拟自然植物群落则是对点的变异、密集构成与画面均衡的把握,树阵就是等点构图的景观表达;直线简单、稳定、庄重、通达,从而产生道路与行道树带、分车绿带,曲线活泼、有未知的神秘感,结合有规律的构图形式可将合适高度的绿篱设计成植物迷宫;模纹花坛和花丛花坛的平面设计则规整式构成、对比构成、近似构成等(图1.28)。

图1.28 平面构成与植物造景

[图片(a)引自:EDSA.华远·尚都国际中心景观设计方案汇报,由吴亮整理;图片(b)由吴亮提供]

图1.29 芬兰白夜的湖畔与鲁宾的“杯图”

[图片引自: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1]

5.平面构成与水体景观设计

水体景观分为静止或流动的,静止的水面物体产生倒影,可使空间显得格外深远,特别是夜间照明的倒影,在效果上使空间倍加开阔。动的水有流水及喷水,流水的作用,可在视觉上保持空间的联系,同时又能划定空间与空间的界限;喷水的作用,丰富空间层次,活跃气氛。鲁宾的“杯图”对静止水体景观的立面效果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千湖之国”芬兰的众多湖畔,天空和湖面都成了同样的白色,中间只是隔了一道黑色的针叶树林及其倒影,像极了把埃德加·鲁宾的“杯图”横过来构图,天空与湖面同时成了“图形”,树林及其倒影则成了黑色的“背景”,又或是天空与湖面同时成了白色“背景”,树林及其倒影则成为“图形”(图1.29)。而喷泉立体造型的基础是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平面构图形式决定的喷头位置布局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