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思想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第五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关于淮河水利委员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董开友 余益群 焦 娇 章金龙 孙 慧

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

近年来,淮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淮委”)精神文明建设高举旗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取创新,以2011年荣获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2015年蝉联全国文明单位为标志,精神文明建设在更高起点上深入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培育了干部职工向善向上的良好风尚,有力促进了中心工作的开展。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形势下,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精神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精神文明建设引领风尚、教育职工、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进一步加强。

为总结十八大以来的淮委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找准存在问题,理清新时期文明创建思路,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提升淮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治淮事业发展,淮委文明办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淮委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现整理报告如下。

一、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会议精神,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淮委党组以上率下,坚持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全委理论学习蔚然成风,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中央兴水惠民政策和水利部党组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昂扬向上的状态统筹推动各项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的学习宣传教育,坚定干部群众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广泛开展学习蒋志刚等水利先进典型和“寻找最美治淮人”活动,大力弘扬水利行业精神,激发干部职工崇尚典型、学习先进的精神力量,主流价值导向更加鲜明,干部职工文明素质和行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二)组织领导有力

淮委深刻把握时代发展变化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不断增强“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思想自觉,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治淮发展的全过程。每年初,淮委党组都要例行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层层落实责任制,明确各单位一把手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形成淮委党组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员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凝聚了工作合力。精神文明建设五年有规划,年度有计划,项目有方案,活动有宣传。淮委机关发挥全国文明单位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深化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活动。淮委文明办加强对直属单位创建工作管理考核,指导创建材料的整编和申报工作。各级党组织在创建活动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争做创建活动的积极实践者。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创建工作添砖加瓦。

(三)紧密结合中心工作

紧密结合治淮中心工作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发挥各相关部门(单位)积极性和特色优势,使创建活动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举办流域综合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学习宣讲,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围绕依法行政和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举办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等活动;每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精心组织策划系列活动,进机关、进社区、进乡村、进校园开展水法规和水情宣传教育;到治淮工地一线开展安全生产主题实践活动,组织青年职工考察20世纪50年代治淮工程,弘扬新中国治淮优良传统;发挥技术人才优势,持续开展保护淮河母亲河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现场为群众监测饮用水质、宣讲安全饮水知识、开展“饮水安全进农村”活动等,形成创建特色。在创建活动中锻炼了业务骨干,扩大了治淮影响力,有效保障创建活动可持续地开展。

(四)坚持不懈抓落实

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的是理想信念,建设的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是文明风尚,最忌流于形式,必须虚功实做。淮委持续开展治淮文明建设工地、水利风景区、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卫生先进单位、双拥模范单位、文明家庭等细胞创建活动,创建工作贴近实际、更接地气;着力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坚持开展关爱山川河流、扶贫济困、希望工程、无偿献血、交通文明劝导、网络文明传播等社会公益活动。淮委文明办坚持从实际出发,确定目标要求,加强组织发动和工作协调,对重要事项制订工作方案,分解任务,责任到人。各部门、各单位履行职责、发挥优势,投身创建活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注重正面引导

在创建活动中致力于以思想道德引导人,生动载体感召人,良好环境熏陶人,化解问题凝聚人,坚持精神与物质并重,两手共同发力,为全委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氛围。结合“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节点,开展评比表彰,对表现突出的及时予以鼓励支持,激发创建骨干的荣誉感,从精神上为文明创建鼓劲助威;结合日常公益活动的开展,建立志愿服务激励机制,通过“星级志愿者评定”等多种方式为参与者创造条件,鼓励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其中、乐在其中,保持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及时宣传报道创建活动,增进全委职工的沟通与交流,营造向善向上的氛围,促进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六)夯实创建基础

系统健全、重点突出的创建活动档案,对于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深化创建、迎接测评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淮委文明办始终坚持系统齐全、规范有序、亮点突出、展示便利的原则,认真做好创建活动资料收集分类、科学归档工作,做到每项活动事先要了解、事中要跟踪、事后要及时整理。安排专人,严格按照《全国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及时收集创建活动的原始材料,分类整理文档和图片,建立创建台账,定期整编装订,既保持档案材料的“原始”和“原貌”,又尽量使材料规范、整齐;依托蚌埠市文明创建动态管理系统、安徽省文明单位大展台、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在线等网络平台,建立精神文明建设电子档案、网络档案,在与纸质档案统一与互补的基础上,加强创建档案动态化管理。

二、精神文明建设主要成效

(一)精神文明建设巩固了干部职工共同理想信念

当前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事关利益调整的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西方敌对势力还不遗余力地侵蚀我国文化意识形态领域。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干部职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党的理论最新成果,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水利行业精神,用先进理论引领干部职工,用先进典型感召干部职工,筑牢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进而强化干部职工理想信念这个“主心骨”,帮助其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精神文明建设增强了治淮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加快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应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直接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也是支撑“四化同步”发展的基础。进一步治理淮河作为大江大河治理的首要任务,正处在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关键时期,同时做好流域防汛抗旱减灾、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流域综合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从淮委内部发展看,面临着深化改革、转变职能、增强企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等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坚定广大职工献身治淮的理想信念、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造就高素质治淮队伍,对于强化干部职工责任担当、进一步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了淮委自身形象

治淮工作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淮委承担着流域治理和管理的重任,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淮委通过以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反“四风”、正作风,固本培元,提振精气神,培育干部职工文明素养,以优良的作风促政风带行风,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通过开展创建活动,宣传流域水情,展示了淮委在支撑和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让社会各界更多关注支持治淮;同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提升服务水平,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

(四)精神文明建设丰富活跃了职工文化生活

多年来我委坚持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创建活动,如组织开展工程测量、PPT制作、公文写作、计算机文字输入等职工技能比赛;举办淮河大讲堂、道德讲堂;开展知识竞赛、演讲、读书交流、歌咏、迎新春、手工才艺展示等活动;举办职工运动会和球类系列比赛,评选“健康(运动)之星”,倡导全民健身运动;开展“淮河探源”“红色之旅”“三关爱”“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活跃了职工业余生活,满足了不同层次职工的文化需求,不断有青年职工崭露头角,每年都有不少集体和个人获得奖项,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创建活动成为文明单位的靓丽风景。

三、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精神文明建设发展不平衡

直属单位特别是基层单位创建工作不平衡,个别单位认识不够到位,有的企事业单位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经济效益,对如何结合中心工作和队伍建设开展创建缺乏研究安排,导致创建积极性不高,创建工作机制和人员缺乏,任务不落实,被动应付。有的单位重评比、轻创建,上级检查时突击一阵子,缺乏持久创建的韧劲,如有的活动室、阅览室不开放不更新。有的单位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创建工作敷衍推诿,与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不相适应。

(二)创建活动的载体和方式还有待创新

精神文明创建需要一定的载体、活动来承载和展示,有活动,才能有活力;但创建工作不简单等同于搞活动,如果不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就会沦为形式主义。如驻地在进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长年安排各单位派员上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每次需要4人,淮委每月一次,过于频繁。上级有时不考虑各单位的性质状况,一味要求营造创建氛围,片面追求形式。再如,网络文明传播活动日趋重视,要求文明单位建立多种传播小组和加入网上动态管理,都强调上传信息的数量,增加了重复工作量。有的单位材料积累的多,反映创建的少;上级下发的多,自我拟定的少;常规工作多,特色活动少,加上整理归纳不够,难以取得创建成果。

(三)创建考核评价体系需要整合完善

精神文明创建是综合性强、周期性长、参与面广、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创建工作永远在路上,保持荣誉是一项艰巨任务。网络创建动态考核系统的推广,较好地将文明单位创建的全过程纳入考核,但对文明单位来说,需要应对多头多层考核管理,且考核标准大相径庭,文明单位往往需要准备三四套材料来应对多头多层考核管理,增加了文明单位的重复工作量,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以淮委机关为例,文明办要同时承担水利部、安徽省、蚌埠市三套网络平台上传发布和管理维护,现实中还要承担诸多社会责任及地方任务,如交通志愿岗、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等的组织落实,任务繁重,人手严重不足。

(四)承担精神文明建设的专兼职干部人手和专业能力还有待充实和提高

精神文明创建要求越来越高,网上动态管理考核也越细越严,文明办的任务不断加重,大家还身兼党务等工作,常感到人力不足。淮委内个别单位的兼职人员工作达不到要求,人员缺乏流动交流。我委目前在水文化建设方面缺乏领军人才。调查发现,越是基层单位,情况越是不容乐观。有的单位文件上机构健全,实际上却无人可用,往往在检查考核时临时抽调,或由党务、综合部门人员临时兼任,人员变动频繁,专业理论素养不高,工作抓起来路数不清,创建材料不成龙配套,文明创建缺腿短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五)精神文明建设的激励保障条件仍需加强

开展创建活动需要一定的花费,但如今公用事业经费使用从紧控制,机关单位从公用经费中列支比较紧张,基层单位东拼西凑不合规,影响文明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地方政府部门没有把驻蚌埠单位创建工作列入年度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内容,不能享受相关激励措施政策。文明交通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占用一定工作时间,且没有相关激励措施。另外,我们感到现在对文明单位的要求(包括社会责任)不断提高,但对文明单位的奖励标准没有相应提高,且各地奖励依据及标准不一,蚌埠市在2013年还调低了奖励标准,造成“荣誉不实惠”,与单位的实绩、个人进步联系也不密切,这些都不利于创建活动的开展。

四、对创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创建工作实效

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需要有一定的形式以助声势,但必须力戒形式主义。要坚持虚功做实,借助形式,追求实效,在设计创建活动时,主题鲜明,内容鲜活,载体新颖,不断增强创建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感染力。要本着厉行节约原则,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为民惠民,接地气、连民心,既积极参与地方各项创建活动,又结合淮委和治淮工作实际,组织开展大家乐于参与、普遍受益的创建活动。

(二)进一步强化创建工作机制

精神文明建设是保持单位活力和良好形象的一项长期工作,必须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强化淮委党组统一领导,文明委组织协调,文明办具体负责,群团组织密切配合,新闻宣传引导推进,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要增加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权重,与评先评优、教育惩处紧密挂钩,做到奖惩分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避免干好干坏一个样、真干假干一个样的现象,为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开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进一步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

要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思想道德素质。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交流,组织赴先进典型单位参观交流,提高文明办干部的能力和水平。要及时总结推广创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加强对基层单位创建工作的指导,组织开展淮委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淮委整体创建工作水平。

(四)进一步夯实创建工作保障机制

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人员分工,保证工作有人抓、有人做。要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经费投入,拓展正常的经费投入渠道,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中心工作和职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增进创建工作合力。要加强对在创建工作中表现突出的职工的奖励,提升职工群众参与创建的荣誉感、获得感,以保持创建热情。要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把淮委文明创建工作纳入地方文明单位考核体系,共享地方创建成果。

(五)进一步规范考核指标和网络宣传工作

建议整合创建网络宣传工作,实现一次发布多方共享,提高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规范对文明单位的考核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