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河流规划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5 河流与城市空间布局

1.5.1 河流与城市区域分布

大多数城市建立在河流旁边,尤其是江河、湖泊、海岸等交通要津处,城市容易形成与发展,而且城镇空间布局与水系干支流空间分布有着明显的耦合关系。

不少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河流与城市空间分布密切的关系。如龚胜生等[5]采用历史文献和城市沿革分析,研究了公元前314至2013年间三峡地区城市与河流关系的时空演化。结果表明:从时间演变看,战国西汉时期,三峡地区城市主要沿长江干流缓慢增长;东汉隋唐时期,三峡地区城市由长江干流向支流迅速蔓延;宋元明清时期,三峡地区城市沿长江干流调整稳固;民国以来,三峡地区城市主要依托重庆、宜昌两市极化增长;唐代是三峡地区城市发展的分水岭,明清是三峡地区城市格局的成型期,现代则是三峡地区核心城市的极化期。从空间分布看,2300年来,以城址论,三峡地区共出现过61个城市,其中71%的城市分布于长江干流沿岸,73%的城市分布于两河交汇处,且交汇河流等级越高,交汇处城市的等级也越高,82%的城市分布于海拔300.00m以下的河谷地带,小河流域城市多从河流下游向上游拓展。总体来看,三峡地区的城市发展体现了其由易到难、由低到高、溯江而上的区域开发时序(图1.5-1、图1.5-2)。

图1.5-1 秦至唐代三峡地区城市分布图[5]

图1.5-2 宋代至现代三峡地区城市分布图[5]

王义民等[6]运用实地考察、历史文献和GIS技术,分析从秦代至今2200多年来淮河上游地区城市与河流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基本上都会选择在平坦开阔的河流沿岸和河流交汇处等临水的区域,充分证明了临水性是城市选址的重要原则;由于受地形因素影响,城市发展呈现从北往南推进,2200多年来北部城市数量一直大于淮河干流和南部地区城市的总数。

1.5.2 河流与城市内部结构

河流水系与城市内部结构关系密切,既是城市组成部分,也影响城市结构布局。城市内部结构可分为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设施结构、空间结构和生态结构。河流水系与城市经济结构、设施结构、空间结构和生态结构直接相关,对社会结构有间接影响。

经济结构可以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也可按主导产业、配套产业方式划分。河流水系会通过可利用水资源量直接影响经济结构中不同产业的发展和比重。例如,北方缺水城市,其主导产业不适合选择高耗水产业,而适合发展节水型的高附加值的新型科技产业。

设施结构指城市大量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及其分类,可分为主体设施、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其中水资源及排水系统、环境系统(包括园林绿化与环境保护设施等)、交通系统属于基础设施。河流水系担负着城市供水、排水、排污、运输、生态等功能,毫无疑问应该是城市的基础设施。以前的城市建设忽视了河流水系对城市发展的支撑作用,对河流是上游作为取水口,下游作为排污口,而且疏于管理,滨水环境杂乱差。当河流水系和道路交通设施一样作为基础设施看待时,河流对城市的各项功能得以协调,与其他的城市设施得以配套,就会发挥1+1大于2的作用,极大地促进城市发展。

空间结构指城市各种物质实体在空间形式上的关系,包括它们的位置、密度和形态,而河流位置和规模会影响各种设施的布置和城市空间形态。河流对城市的分割作用是明显的,会造成交通的阻隔。河流有时会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尤其大江大河,会使城市顺着河流方向延伸。

生态结构指城市生物与环境的结构关系。城市生物包括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人类是主体。城市环境包括城市设施和被人工化的自然环境,城市河流水系也是被人工化的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城市生态结构是比自然生态结构更为复杂的系统,对外部生态系统的依赖性较强,它的食物、淡水、燃料等资源严重依赖外部的输入,它产生的大量废物需要输出到外部生态系统进行消解。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倒金字塔结构,与自然生态结构刚好相反(图1.5-3、图1.5-4)。

图1.5-3 自然生态结构

图1.5-4 城市生态结构

社会结构指城市的政治、人口、文化组成关系。河流滨水环境可以影响城市的宜居性。河流水系通过可供水资源量影响经济发展,间接影响人口就业和人口流动,从而间接影响了社会结构。当河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时,则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

1.5.3 河流与城市形态

河流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观察Google地图,可以明显看到河流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影响。河流对城市形态的影响与河流的规模有明显的关系。当河流规模较大时,河流对城市的分割十分明显,当河流规模较小时,河流好像融入了城市中间。几种典型的城市与河流的形态关系见表1.5-1和图1.5-5~图1.5-11。

表1.5-1 河流与城市形态

图1.5-5 S形河流中心穿越城区

图1.5-6 S形河流偏心穿越城区

图1.5-7 T形河流穿越城区

图1.5-8 河流穿越城郊

图1.5-9 羽形河流穿越城区

图1.5-10 二字形河流穿越城区

图1.5-11 网状河流穿越城区

城市的水系、路网、地块界限、建筑风格都是形成城市肌理的主要要素。不同气候、地域内的天然水系,历经亿万年风雨雕琢而成,有别于同质化的人工建筑,而富有自身独有的、更加容易识别的特色,形成非同一般的视觉效果和城市印象。例如,黄河的“跳进黄河洗不清”的浑浊,钱塘江的“海面雷声聚,江心瀑布横”的声浪,长江“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开阔,以及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都独具特色,令人难忘。它们会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独特的名片。就像西湖之于杭州,黄浦江之于上海,钱塘江之于杭州,七十二泉之于济南,瘦西湖之于扬州,秦淮河之于南京,香江之于香港,滇池之于昆明,百湖之于大庆,“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河之于东京,“送君灞陵亭”折柳而别的灞水之于长安,“极目楚天舒”的长江之于武汉,“河出图,洛出书”的洛水之于洛阳等。

水系和路网一道,常被视为城市的外部公共空间,它们形成了城市的空间骨架,就像兰州的水系(图1.5-12)。河流也会影响路网的布置、桥梁的密度,尤其是宽阔的河流,桥梁布置会更加稀疏。滨河区域的土地有不同于其他区域的自然、经济价值特色,所以会影响滨水地块的大小、功能和建筑风格。当河流具有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时,更会对建筑物的外观和高度提出严格的限制。这些都导致城市布局和形态的变化。

图1.5-12 兰州城区水系简图

(据《兰州地方志——第二卷:自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