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导则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应急供水和保障供水安全以及维系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我国北方地区地表水减少和水污染加剧,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国地下水供水量较1972年增加了4.5倍,北方一些地区地下水供水量超过总供水量的50%,部分地区高达70%以上。优质的地下水已成为城市和农村生活、农田灌溉、工业生产等的重要供水水源。地下水具有多年调节功能,在特殊干旱年份或遭遇突发事件导致地表水供水减少或无法供水时,可提供应急供水,对保障应急供水时的生活饮水安全、生产供水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和降低灾害损失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地下水在形成、转换和运移过程中,对维持地表植被生长、调节江河径流、维护良好生态环境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3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类污染源对地下水水质构成严重威胁。据水利部全国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197万km2的平原评价区中,不能直接饮用的超过60%,受人为污染影响的水质劣于Ⅲ类的面积超过25%。据国土及环保部门的相关调查,我国城市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集聚区、农业化肥农药施用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问题。淮河等流域甚至出现了癌症村现象。可以说,地下水水质恶化已经给我国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形势已相当严峻,相比地下水超采问题,地下水污染具有危害大、潜伏期长、治理极其艰巨等特点,这就决定了主动保护地下水的重大意义。

国家高度重视地下水的保护工作,2011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了环保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等部门联合编制的《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提出“综合考虑地下水水文地质结构、脆弱性、污染状况、水资源禀赋及其使用功能和行政区划等因素,建立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体系,划定地下水污染治理区、防控区及一般保护区。”水利部正在编制的《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也明确提出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的工作要求。从实际工作及研究基础上看,国内外很多学者先后进行了地下水脆弱性的研究,并在个别地区进行了脆弱性分区的实践,提出了很多的模型。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对积极保护地下水有重要意义,也是落实全国相关规划要求的具体工作。目前,该领域的研究基础较好,有实践需求,但规范性技术导则方面还较弱,需要加大标准化研究力度。为此,科技部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列了“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导则研究”项目(编号2012FY130400),旨在在系统整理现有研究成果并选择典型地区进行示范应用的基础上,提出地下水脆弱性评价方面的技术标准草案,为地下水保护的标准化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本书收集、分析和整理了国内外文献及标准200多篇(部),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研考察,实施了两个案例区的示范研究,开展了多次专家咨询及讨论,与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部门也进行了交流,在上述工作基础上,提出了项目报告及相关成果,并通过对项目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总结和凝练编写了本书。

本书第1、2章由唐蕴、唐克旺撰写,第3~6章由唐蕴、高爽撰写,第7、8章由高爽、张川撰写,第9章由高爽、唐蕴撰写,第10章由张川、唐蕴撰写,附录A由唐蕴、唐克旺、高爽、张川撰写,全书由唐蕴统稿。本书的完成和出版得到了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地下水脆弱性评价导则研究”项目(编号2012FY130400)和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重点科研专项“重点地区地下水水位控制性指标研究”项目(编号WR0145B502016)的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因时间和作者水平所限,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17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