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剪切位移法
剪切位移法是假定受荷桩身周围土体以承受剪切变形为主,桩土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将桩土视为理想的同心圆柱体,剪应力传递引起周围土体沉降,由此得到桩土体系的受力和变形的一种方法。
当摩擦单桩承受竖向荷载时,桩周一定的半径范围内土体的竖向位移分布呈漏斗状的曲线。当桩顶荷载小于30%极限荷载时,大部分桩侧摩阻力由桩周土以剪应力沿径向向外传递,传到桩尖的力很小,桩尖以下土的固结变形是很小的,故桩端沉降不大。据此,评定单独摩擦桩的沉降时,可以假设沉降只与桩侧土的剪切变形有关。
图3-3-1所示为单桩周围土体剪切变形的模式,假定在工作荷载下,桩本身的压缩很小可忽略不计,桩土之间的黏着力保持不变,亦即桩土界面不发生滑移。在桩土体系中任一高程平面,分析沿桩侧的环形单元ABCD,桩受荷前ABCD位于水平面位置,桩受荷发生沉降后,单元ABCD随之发生位移,并发生剪切变形,成为A′B′C′D′,并将剪应力传递给邻近单元B′E′C′F′,这个传递过程连续地沿径向往外传递,传递到x点距桩中心轴为rm=nr0处,在x点处剪应变已很小可忽略不计。假设所发生的剪应变为弹性性质,即剪应力与剪应变成正比关系。
图3-3-1 剪切变形传递法桩身荷载传递模型
剪切位移法可以给出桩周土体的位移变化场,因此通过叠加方法可以考虑群桩的共同作用,这较有限元法和弹性理论法更为简单。但假定桩土之间没有相对位移,桩侧土体上下层之间没有相互作用,这些与实际工程中桩的工作特性并不相符。
假定桩本身的压缩很小可忽略不计,受荷桩身周围土体以承受剪切变形为主,桩土之间没有相对位移,将桩土视为理想的同心圆柱体,剪应力传递引起周围土体沉降。根据上述剪应力传递概念,可求得距桩轴r处土单元的剪应变为,其剪应力τ为
式中 Gs——土的剪切模量。
根据平衡条件知
由公式得
如果土的剪切模量为常数,则将上式两端积分,可得桩侧沉降ss的计算公式为
若假设桩侧摩阻力沿桩身为均匀分布,则桩顶荷载P0=2πr0Lτ0,土的弹性模量Es=2Gs(1+υs)。若取土的泊松比υs=0.5,则Es=3Gs,代入式得桩顶沉降量的计算公式
其中
影响半径可表示为:rm=2.5Lρ(1-υs),其中ρ为不均匀系数,表示桩入土深度1/2处和桩端处土的剪切模量的比值,即。因此,对均匀土ρ=1,对Gibson土,ρ=0.5。
在以上的分析中,单桩沉降计算公式(3-3-4)和式(3-3-5)忽略了桩端处的荷载传递作用,因此对于短桩的计算误差较大。Randolph等研究人员提出将桩端作为刚性墩,按弹性力学方法计算桩端沉降量sb,在集中荷载Pb作用下竖向位移sb的表达式为
式中 η——桩入土深度影响系数,一般取η=0.85~1.0。
对于刚性桩,由于P0=Ps+Pb及s0=ss+sb,由式(3-3-4)和式(3-3-7)可得
通过式(3-3-5)和式(3-3-9)可以看出,对于摩擦桩单桩的沉降明显与桩长成反比,故加长桩长可减小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