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督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管理总体效果

一、东线验收概况

(1)江苏段工程通水验收完成情况。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江苏段与通水有关的25个设计单元工程完成了通水(完工)验收,除淮安四站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持外,其余全部由江苏省南水北调办主持验收。其中,先期开工的三阳河潼河、宝应站、淮阴三站、淮安四站、淮安四站输水河道、刘山站、解台站等7个工程已完成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江都站改造工程已完成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技术性初步验收,刘老涧二站等其他17个工程完成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

(2)省际段工程通水验收完成情况。2012年11月至2013年5月,省际段与通水有关的8个设计单元工程均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组织完成了通水(完工)验收。除二级坝泵站完成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外,其余7个工程均完成了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技术性初步验收。

(3)山东段工程通水验收完成情况。2010年10月至2013年6月,山东段与通水有关的22个设计单元工程完成了通水(完工)验收,除济平干渠和穿黄河工程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持外,其余全部由山东省南水北调建管局主持验收。其中,济平干渠工程完成了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八里湾泵站、梁济运河段、柳长河段和东平湖输蓄水影响处理4个工程完成了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其他17个工程完成了设计单元工程完工验收技术性初步验收。

2013年11月,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面通水前,专家委员会对其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论为:“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试通水和试运行期间,工程运行正常、可靠。东线一期工程经受了试通水、试运行的检验,质量总体优良,具备全线安全通水条件。”

二、中线通水验收概况

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完成情况。除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2008年5月完成临时通水验收外,2013年8月至2014年9月,相继完成了中线一期工程56个设计单元工程通水(完工)验收,其中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持验收30个、天津市南水北调办主持验收1个、河北省南水北调办主持验收10个、河南省南水北调办主持验收14个,湖北省南水北调办主持验收1个。

(1)责任区段通水检查。2014年7月22—24日,中线建管局组织开展了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通水检查工作;2014年9月1—5日,中线建管局组织开展了陶岔渠首至石家庄段(不含穿黄工程)通水检查工作;2014年9月12—13日,中线建管局组织开展了天津干线工程通水检查工作;2014年9月15—17日,中线建管局组织开展了穿黄工程通水检查工作;2014年7月20日,淮委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局组织开展了陶岔渠首枢纽工程通水检查工作。同时分别形成了责任区段通水检查工作报告,主要结论:工程具备通水条件,满足全线通水验收要求。

(2)全线通水验收技术性检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分别于2014年7月28—31日、9月14—15日组织完成了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和天津干线工程技术性检查工作,提出了分段检查报告,并于9月21—27日在组织完成陶岔渠首至黄河北段和黄河北至古运河南段技术性检查、提出分段检查报告后,召开全线通水验收技术性检查会议,提出了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验收技术性检查报告。技术性检查评价意见为:“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线通水验收技术性检查涉及的工程与通水有关的项目已按批复的设计内容基本建成,未完工程已作安排;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技术标准的规定,质量监督机构评价各设计单元工程施工和设备制作安装质量合格;有关设计单元工程已完成通水验收,发现的问题已基本整改落实;充水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已采取了处理措施;责任区段通水检查发现的问题已作处理安排;责任区段结合部位未发现影响工程通水的问题;运行管理措施基本落实,工程运用方案、度汛方案及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等已初步编制。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具备全线通水验收条件。”

2014年10月,在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前,专家委员会对其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论为:“中线一期工程建设难度大,技术难题处理成果新,质量管理指导思想正确,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良好,质量管理措施到位,全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工程结构工作性态整体正常,经受了充水试验的初步考验,工程建设总体质量良好,具备全线安全通水条件。”

三、质量管理主要成效

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具有规模大、战线长、涉及领域广、施工环境复杂等管理难点。其中,东线工程大型泵站密集,平原水库、穿黄隧洞等工程施工技术要求高,工程需要满足调水、供水、排涝、航运等方面需求;中线干线工程面临膨胀土(岩)处理、特大型渡槽、穿黄隧洞、高填方渠段、煤矿采空区、高地下水位等设计和施工技术难题,质量管理难度大、极具挑战性。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项目法人、监理、设计和施工等各参建单位和专家委员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下,始终保持正确的质量管理思想、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创新质量管理制度措施,使得工程建设进展顺利,质量总体良好,应急供水、防洪抗旱、生态保护等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取得了一批创新性的科技成果。

(一)实现了工程实体质量优良的目标

专家委员会于2013年11月和2014年10月分别对东线和中线工程开展通水工程质量评价,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各参建单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把市场准入关,优化工程设计,重视技术攻关,严格施工过程控制,强化技术指导,有效提升施工技术水平,提高了工程质量”,“东、中线工程经受了试通水、试运行的检验,质量总体优良,具备全线通水运行条件”。目前,各工程均能安全稳定投运,输水能力满足规划设计要求;水情、工情正常,相关河道水流平顺,过流良好,调蓄湖库运行正常。经安全监测,工程性状一切正常。

(二)创立了政府主导的质量监管体系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认真贯彻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的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工程质量,针对特大型线性工程特点和当前建筑市场现状,建立健全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质量监管体制机制,创新监管制度措施,加大质量问题处罚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为将南水北调工程打造成优质精品工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主要特点有:①通过建立、健全质量监管制度体系,落实质量监管责任,实现了南水北调工程质量监管的制度化和规范化;②构建“三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强化领导、健全机构,加强了质量监管力量;③强化以“查、认、罚”为核心的质量责任追究和信用管理机制;④开展质量集中整治、专项检查、飞检、全面排查、派驻监管、联合行动、专项行动等,创新了质量监管方式;⑤突出重点,紧盯关键,确定质量关键点和重点监管项目;⑥统筹协调,形成南水北调系统上下联动、片区结合、协同配合、合力管控工程质量的局面。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质量指导思想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三)保障了工程效益有效发挥

2013年11月,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全面建成通水。截至2016年7月,累计向山东省调水12.12亿m3;抗旱抽水18.4亿m3,抽排涝水6482万m3,发挥了应有的效益,赢得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通水。截至2016年7月,向北京市安全调水超14亿m3,人均水资源增加近五成;累计向天津供水6.9亿m3,安全输水537天,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一直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稳定达标。北京市2017年实现再生水出水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水,重大园林绿化工程良种使用率达95%,提高生态承载能力25%。

南水北调工程自通水以来,质量可靠,运行安全,供水稳定,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紧缺的矛盾,促进了调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供水条件,在沿线省市保民生、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和增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