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从袁家庶子开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2章 全旭进京

最后秦国公考虑了一下,决定还是把全旭调到西城的城门比较好,这样一来距离西郊大营也进。

到时候无论袁文殊有什么谋划,都有这个便捷的时间来完成,就这样,在全旭还不知道的情况下,他下一步的去处就这么定了,

此时的全旭,正在和自己的父亲斗智斗勇呢,谁让全旭上次坑了全雄一回呢。

爹不是那么好坑的,更何况现在他爹成了他上司的上司,想收拾他还不是小菜一碟吗?

至于秦昭,他不下手帮忙就不错了,毕竟在京城的时候因为全旭的原因。

秦昭可没去成燕来阁。秦昭下意识的忽略了,是他自己觉得没意思才不去的。

全旭的水深火热先不说,此时的袁文殊已经到了地方了,他这次要训练的其实就是侦察兵。

至于其他的?根本没那个条件,袁文殊只想先训练一个初级的版本。

毕竟这次还有他自己呢,要是一下子强度太大坚持不下来,那可就丢人了。

过了几天之后,全旭的任命文书终于是到了西北,而先一步收到消息的全雄此时是一脸的古怪。

对于自己儿子要调往京城任职的消息,全雄是一无所知,他也没有在理国公那里,提前收到消息。

全雄还在想,理国公是不是对自己有意见,调自己儿子进京这么大的事情,为什么不先和自己通个气?

其实这全雄可就冤枉理国公了,事前理国公也不知道这回事,这次秦国公并没有提前通知他。

其实秦国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有他的考虑的,毕竟这全旭是袁文殊力主调进京城的。

袁文殊对全旭必然有他的算计,而自己现在并不知道是什么,所以不需要提前通知。

对外可以说,是为西北储备后续力量培养人才,之所以不提前说也是考验的一部分。

如果以后情况有变,秦国公完全可以托词,全旭没有通过考验,到时候秦国公怎么说怎么是。

至于到时候全旭会是什么下场?那就和秦国公关系不大了,毕竟不是西北的嫡系。

自己只能保证给机会,至于能不能抓住那就得看全旭自己了,成功了不吝赏赐,失败了那就算全旭倒霉。

秦国公不管袁文殊的算计是什么,总之他知道一点那就是这个算计里,全旭是其中一环这就足够了。

其他的对于秦国公来说并不重要,因为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秦国公对于袁文殊这个继承人很是满意。

所以一个非嫡系的全旭,秦国公很是不放在心上,别看自己这次把云麾将军给了全雄。

全家从来就不是西北的嫡系,也不可能成为西北的嫡系,最起码自己在的时候绝对不可能。

至于到时候袁文殊怎么干,那就和自己没关系了毕竟自己已经老了,还能活几年?

而此时全旭回到家之后,接到了这个消息也是一脸懵,没想到刚回来就又要去。

而且这次还是常住,这让他一时有点接受不了,不过要说谁最高兴的话,那就非全大娘子莫属了。

毕竟自己儿子去了京城,那就可以去陪自己父亲了,也算是替自己尽孝了。

“儿子啊,想什么呢?还不快去收拾行李?”全大娘子道

“母亲,我在想无缘无故的,为何要调儿子进京?”全旭回道

“你想那么多干嘛?还能是因为什么?一定是因为你外公的原因,要不然早不调晚不调,你刚认亲就调你去京城,这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全大娘子满不在乎的道

而听了母亲话的全旭也是恍然大悟,应该是如此,想明白的全旭就暂时放下了心里的疑惑。

至于到底跟自己外祖父有何关系,这个等自己进了京估计就全都明白了。

与其在这里瞎猜,还不如想想进京之后该怎么办,毕竟到时候自己就是一个新的职位了。

不过全旭也并不担心,毕竟京城还有自己的好兄弟袁文殊在呢,想来不会有什么大事。

所以全旭先是去了理国公处,拿到了自己的任命文书之后,就回了家。

在家里享受了母亲的唠叨之后,他才开始收拾行装,该带的都要带好。

毕竟几年内自己是回不来了,全旭已经想好了到了京城以后,自己就听母亲的。

直接住到外祖父家里,替自己母亲陪陪他老人家,至于说管得严的问题?那在全旭看来都不是问题。

其实全旭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什么,本身全家的家教,在他母亲的教导之下就已经很严格了。

所以全旭对于可能到来的事情,已经习以为常了,全旭并不觉得会出什么他意料之外的情况。

全旭现在比较担心的,反而是怎么跟以后的同僚相处的问题,毕竟据他所知,京城的西北军方说了算的人年龄都比较大,唯一一个袁文殊还是刚进京的。

没过两天全旭就准备出发了,在母亲的唠叨中,和父亲的期盼下往京城赶去。

其实全雄此时的心情很是复杂,他这次之所以同意,儿子前往京城认亲。

也是因为他现在成为了云麾将军,也算是军方的高级将领了,这才敢让儿子去京城认亲。

因为全雄对自己的老丈人,还是比较害怕的,毕竟当年自己拐走了人家的宝贝女儿。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这种事情并不像话本小说中那么简单,那可是奇耻大辱、家门不幸。

全雄这些年来一直关注着自己的岳父,从当年那件事情之后,自己岳父就像换了个人一样。

对自己和两个儿子的要求更加严格了,以至于自从他上任礼部尚书之后,已经当了十五年的礼部尚书了。

这些年来从没有升官和加封,全是因为张兴宗的性格变得刻板至极,此人只以到理论是非从不考虑其他。

张兴宗在朝堂上多次顶撞官家,王阁老也是其中之一,只要是张兴宗觉得有违礼法之事,他就一定会力谏到底。

所以张兴宗才会当了十五年的礼部尚书,也才得以礼部尚书之位,顶的韩章这位阁老无计可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