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 验光的流程
理论要求
1.了解验光技术的特点。
2.理解验光的目的和概念。
3.掌握验光的规范流程。
验光技术是视光学行业的核心技术,是视光学专业、验光配镜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是高职高专眼视光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术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高职教育面向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强调在理论的基础上,强化验光技能的培养,重点在于技能。
验光技术是一门复杂的艺术,是规范的、综合的和渐进的程序与个性化的结果,通过标准规范的验光,为验光对象提供最清晰、最舒适、最持久的矫正视力。从光学角度来看,验光是以正视眼为标准,让位于无穷远的物体通过被检眼眼前的矫正镜片(不同性质和度数的镜片)后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产生共轭,即测出被检眼与正视眼光线聚散差异的程度。但是验光对象是人,而不仅仅是眼球,因此验光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多步骤的程序,其总体上可将其分为三大阶段:验光起点、精确阶段及终结阶段。
(一)验光起点
该阶段工作主要是收集有关验光对象眼部屈光状态的基本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来预测验光的可能结果,为后续进一步验光提供重要、有效的起点数据。主要包括病史的询问、初始检查、眼健康检查、客观验光(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角膜地形图或角膜曲率计检查、原镜的观察和测量等。询问病史和客观验光是该阶段的关键步骤。
1.询问病史
首先是一般询问,主要询问验光者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住址、电话等。从年龄上我们可以基本判断,是否有老视现象;从文化程度上可以了解其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对不同文化程度的验光者,验光师可选择不同的询问方法;从职业上可知其工作环境和用眼程度及戴镜用途;从健康状况可以了解是否有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眼疾史等);从住址、电话上可以保持联系和复查及随访。
其次是主诉和现病史的询问,同常规的医学病史,主要围绕眼部尤其是视力问题,包括视力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了解视功能改变的详细情况,了解其眼病史;了解与眼睛相关的全身病症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同时还要了解上次验光的时间,配戴情况,原镜的视力矫正满意度、舒适度、清晰度以及发生的问题。了解顾客的戴镜史,是问诊中的一个必要环节,为验光师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
最后重点要明确本次就诊的目的和视力矫正要求。针对顾客的配镜要求,有的以看远为主;有的以看近为主;又有的因职业需要远近兼顾;还有的需配隐形眼镜等,我们都应详细询问,根据各自的需求,提出合理的建议,认真处理。在验光前,验光师必须了解顾客验光配镜的目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为顾客服务。
在了解以上内容后,我们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验光者掌握问诊的方法。
(1)儿童
儿童由于年龄小,对验光师的询问理解有困难,所以验光时要求家长一同进入验光室,以询问家长为主,还需询问用眼卫生习惯,家属戴镜史,健康情况及配镜要求等,在询问中还可以介绍简单的眼屈光方面的常识,消除孩子的紧张心理。稳定孩子的情绪,配合验光工作进行。
(2)中青年
这一年龄层次的验光者在语言沟通上一般没有很大障碍,主要还需询问用眼习惯和用眼程度、近视眼加深度、家属戴镜史。对45岁以上的顾客还要问清近距离工作有否困难,有否戴老视镜,是单焦镜、双焦镜,还是多焦镜等。
(3)老年
老年人一般都有戴镜史,由于老年人的晶状体有生理性的结构改变,眼睫状肌肌力减弱,调节功能衰退很快。加上老年性白内障的逐渐成熟或其他疾病所致,矫正视力一般都较差。因严重眼疾引起的视力下降,需劝其上医院及时就诊,由于老年顾客的生理特点,反应比较慢,必须对其耐心和仔细地询问,这样才能验好光和配一副合适的眼镜。
2.初始检查
为完成科学严谨的验光,初始检查十分必要而且是重要的环节,主要目的是通过检查明确验光对象的视力问题是单纯的屈光问题还是合并其他眼病。科学完整的初始检查能为整个验光过程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其内容主要包括远近视力的测量(裸眼、戴镜、针孔视力)、优势眼、瞳距、色觉、立体视、眼球运动、眼位、调节与聚散、瞳孔检查和对比视野检查等。
根据裸眼远近视力以及戴原镜远近视力的测量结果,可对本次验光的结果作出初步估计。通过眼球运动、色觉、立体视、调节与聚散、瞳孔检查和对比视野的检查,可全面了解被检眼的视觉功能,同时还可以排除视神经病变、眼外肌病变、双眼视问题和青光眼问题。眼位、优势眼的确定有助于最后配镜处方的制定。
3.眼健康检查
此阶段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要排除可能引起视力下降的眼病,并对最好矫正视力做出预测。主要是使用裂隙灯显微镜和眼底镜对验光对象的外眼、结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和视神经做全面有序的检查。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有:
(1)角膜疤痕 由于炎症、外伤等原因所致。角膜可见无定形的白色疤痕,通常不会发展,也不会好转,发生于瞳孔区则影响视力,用光学方法不能矫正。
(2)白内障 由于外伤、中毒、年老等原因所致。瞳孔区所见的晶状体呈均匀的或局限性的白色混浊,过熟期白内障呈黄棕色。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用光学的方法不能矫正。早期老年性核性白内障,可试用近视镜提高视力。
(3)玻璃体混浊 由于葡萄膜炎症、视网膜血管出血、外伤、肾炎、高度近视及年老等原因所致。患者可见眼前黑色斑点漂游,随眼球转动方向移动,称为飞蚊症。检眼镜下,可检出玻璃体内浮游物及眼底变化,重症进行性影响矫正视力,不能用光学方法矫正。
(4)老年性黄斑变性 发生于老年人,由于视网膜中央区脉络膜毛细血管硬化、栓塞所致。中心视力日渐减退,检眼镜下见黄斑区黄色小点,重症可见黄斑区呈灰白色,该症无特殊疗法,无法用通常的光学方法矫正视力。
(5)视网膜脱离 眼前有闪光感,相应部位视野缺损,视力下降(特别是累及黄斑部时),不能用光学方法矫正。
(6)视网膜色素变性 是原发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夜盲、视野进行性缩小甚至管视、中心视力进行性减退,眼底镜下视盘黄白色蜡样萎缩,视网膜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视网膜血管变细,不能用光学镜片矫正视力。
(7)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在单眼的某方位呈扇形的视野缺损,多单眼发病。由于视网膜出血、水肿波及黄斑区引起视力明显下降,视力常在0.1左右,无法用通常的光学方法矫正视力。
(8)视神经炎 由于色素膜炎、眶内感染或因脑膜炎、糖尿病及酒精、铅等中毒所致。表现为视力显著减退、眼球后疼痛、眼球转动痛、头痛。眼底镜下视盘水肿、边缘模糊、有渗出及出血;炎症消退后视盘苍白萎缩;无法用光学方法矫正视力。
(9)青光眼 闭角型青光眼表现为眼痛、视力下降、头痛恶心呕吐、结膜混合充血、角膜水肿、前房浅、瞳孔大、对光反射迟钝、眼压高、视神经萎缩,常见于间歇期或慢性期请求配镜,但不能用光学眼镜矫正视力。开角型青光眼常发生于双眼,病程隐匿缓慢,表现为轻度眼胀、视力下降、视野进行性缩小、眼压高、眼底视神经萎缩,光学眼镜不能改善视力及视野。
4.客观验光
为每一位验光对象进行客观验光得到其远屈光矫正状态,并以此作为主观验光的起点数据。客观验光不需被检者提供视力好坏的信息和主观视力应答,检查者仅借助于某种光学工具来测量被检眼的屈光状态。客观验光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种检查方法,尤其是对于婴儿或孩童,智障或残障者,或听力障碍或语言无法沟通者。
客观验光的方法主要有静态检影验光和电脑验光。对于一些不配合的儿童、智力低下和听力障碍的患者,根据精确的静态检影验光结果可以直接配镜。这两种客观验光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对象。
(1)检影验光 利用检影镜对眼球内部照明,光线从视网膜反射回来,这些反射光线经过眼球的屈光系统后发生了改变,通过检查反射光线的聚散度可以判断眼的屈光度。检影镜轻便、便宜,可以在任何情况与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从婴儿到老年人的屈光检查,以及行动不便卧病在床的患者,皆可使用检影镜轻易地检查出其屈光状态,并且无屈光度限制。但是检影验光学习周期长,难度较大。
(2)电脑验光 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常用于视力普查。但电脑验光只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操作的全过程,就好比照相机快门一闪而过,容易造成被检者的调节紧张,眼近视度数也随之瞬间上升或远视度数瞬间下降,进而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其测量精度低,测量有范围限制,适用于屈光介质清晰的对象。
5.角膜曲率计或角膜地形图测量
角膜曲率计是利用角膜反射性质来测量其前表面中央3mm光学区的曲率半径;而角膜地形图测量范围是整个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此项检查对于配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尤其必要。检测的项目包括角膜曲率半径和屈光度,评价角膜泪膜的完整性,预测眼的散光度,排除角膜源性不规则散光。
6.原戴镜度数测量
此项检测针对原戴镜,旨在了解原镜的参数和戴镜习惯,为患者进一步选择屈光矫正方式和屈光度数提供极为重要依据。检测的内容包括远近度数、瞳距、棱镜度、镜眼距,观察配戴的前倾角和面弯等。原镜不舒适或不清楚,在验光及处方时应考虑:原验光是否正确,原镜屈光度是否做准、原光心距和瞳距是否合适,镜片的面弯、镜眼距、前倾角等参数是否合适。原镜比较清晰及舒适,在验光及处方时可参考,可参考的方面有:原镜的屈光度、光心距、面弯等参数,镜眼距及前倾角则应照标准来验配。
(二)精确阶段
该阶段主要是通过被检查者的主观反应或应答来完成的,因此又称之为主观验光。是对起点阶段所获得屈光数据或处方进行精确的验证。精确阶段所使用的标准仪器为综合验光仪。验证的程序是让被检眼对每个细小的屈光度变化[一般为0.25DS(DS表示球镜度数)]做出比较和判断,找出最适合被检眼的屈光矫正度数。该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初次的球镜验证
本阶段是在检影验光或电脑验光等客观验光提供的起点数据基础之上,先给被检眼雾视(加一定量的正镜片),然后逐步去雾视达到“最高度数的正球镜或最低度数的负球镜,获得最好矫正视力(MPMVA)”的目的,之后通过双色实验(红绿测试)对球镜进行确认。
2.散光轴向和散光度数的验证
初次球镜验证之后,继续使用综合验光仪上的交叉圆柱镜[±0.25DC(DC表示柱镜度数)],先验证散光的轴位,再验证散光的度数,以确保完全矫正散光即轴向正确、度数也正确。
3.第二次球镜验证
在上述验证过程中,球镜往往会做一些调整,因此,为保证结果的精准,有必要再做一次雾视和去雾视,达到第二次的MPMVA(最低负球镜最佳视力或最高正球镜最佳视力),并再次进行双色实验(红绿测试)对球镜进行确认。
4.双眼平衡
在自然状态下,人是双眼同时视物的。双眼平衡是在双眼同时雾视的状态下,通过棱镜分离或偏振分离进行双眼调节的平衡,让双眼的调节等同起来;之后进行双眼的MPMVA,目的就是在双眼调节相等的情况下,得到双眼最好矫正视力。
(三)终结阶段
完成了上述一系列的验光流程后,我们得到了非常准确的验光结果,从光学上完全矫正了被检眼的屈光不正。但是,该结果是否真正满足验光对象的视力需求,还不能肯定,应用以下三个指标来评价:是否为验光对象提供了清晰的矫正视力?验光对象是否配戴舒适?验光对象近用阅读是否持久?该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试镜调整
该阶段必须让验光对象通过试镜架直接配戴验光度数,让验光对象看远、看近、行走等,亲自主观评价清晰度、舒适度和持久度,让验光对象自己找出问题,验光师收集试戴过程中验光对象的反馈信息,并结合验光对象的年龄、职业、爱好和过去戴镜的情况对验光度数进行修正和调整,直到满足验光对象的视力需求为止。该过程也称为试镜技术,实际上该过程不仅仅是一次试戴,更是验光师经验和科学判断的有机结合。有时需要在清晰度和舒适度之间寻求平衡或者妥协,最后得到一个最适合验光对象的处方。
2.配镜处方
标准完整的配镜处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检查日期、验光度数、配镜度数、瞳距(PD)和加光度数。
3.矫正方式的选择和宣教
根据验光对象的年龄、职业、爱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屈光矫正方式,并告知正确的戴镜方式(看远需戴镜,看近需戴镜,远近均需戴镜,全天戴镜,间歇戴镜)以及正确的眼镜使用护理方法。最后根据验光对象的用眼习惯和屈光发展规律,给予个性化的眼保健指导,并制定合理的随访计划。
思考题
1.验光的定义和目的是什么?验光分哪三个阶段?
2.简述验光第一阶段屈光初始检查包含哪些项目。
3.裂隙灯显微镜、角膜曲率计和镜片测度仪在验光中的意义有哪些?
4.引起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有哪些?
5.验光终结阶段包括哪些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