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与设计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构成设计的发展

一、起源

法国现代绘画之父塞尚在19世纪后期提出复杂的客观物象都是由圆柱体、球体和锥体组合而成的,绘画应该深入本质结构,将客观物象进行条理化、秩序化和抽象化的处理,达到展示艺术家在客观物象面前的能动思维和主观性的目的(图1-2)。塞尚绘画的理论,也为之后的法国立体主义者们提供了造型基础。法国的立体主义运动继承了塞尚这一原理,将事物的外在形象归纳为几何形体,使画面呈现出强烈的立体感,这也是立体主义绘画出现的标志性特征(图1-3、图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期间,构成设计的概念就在理论与实践中有所体现,不论是设计还是绘画创作,艺术家们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观念,用抽象的形式来表现。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荷兰风格派运动,以及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不断完善与发展,构成主义逐步建立起一个新的关乎思维模式与美学观念的造型原则,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与立体构成也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基础。

图1-2 塞尚油画作品

图1-3 毕加索作品

图1-4 胡安·格里斯作品

二、俄国构成主义运动

俄国十月革命前后,兴起了一场前卫艺术运动,在艺术上也称为“至上主义”运动,该运动与构成主义有很大的关联。构成主义的发展在这一时期还处于相对独立的阶段,并且对于世界的设计影响也是相对有限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俄国的构成主义向西传入欧洲各国,成为日后设计向现代主义转化的重要刺激因素。在构成主义的影响下,俄国的平面设计也出现了构成派的形式特征。

部分苏联的构成主义者在接受并学习了立体主义的几何抽象和至上主义的观念之后,也开始主张采用新造型语言来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圆形、长方形、直线等构成半抽象或全抽象形的画面或雕塑,以区别传统艺术。后来,构成主义的内部出现了艺术与实用之争。佩夫斯那和加博发表《构成主义宣言》,主张纯艺术的道路,用轻薄、透明材料和透空的构架形式去包围和界定空间,强调艺术的重点在于空间而不是体量,这种造型观念对现代雕塑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它明确划定了外延,指出了非客观艺术的可能性,雕塑对它的适用性远远高于绘画,以至于它的教条对以后的两代人依然有用,并且目前的一代艺术家仍然继续将它发扬。塔特林与罗德琴科等人则倾向功能实用,将构成主义应用到设计的各个方面,例如工业设计、建筑、电影、平面设计等。在1919年的第三国际纪念塔模型中,塔特林突出表现了对空间结构的塑造,同时强调了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使造型艺术走向了设计的范畴(图1-5)。罗德琴科在标准型多功能家具的设计和折叠家具等设计中,也体现了形态上的简化和经济节约的特点。

以李西斯基为代表的构成主义艺术家希望通过对造型艺术的词汇和构成手法的再定义,为未来的人们创造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图1-6)。他们倡导设计简单明确、摒弃传统的装饰风格,以理性、简洁的几何形态构成图形,版面中的字体全都使用无装饰线体,着重于形体美、节奏美和抽象美。俄国的构成主义在艺术上具有极大的突破,对世界艺术和设计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图1-7)。

图1-5 第三国际纪念塔模型

图1-6 红楔入白(李西斯基)

图1-7 俄国“至上主义”运动期间作品

三、荷兰风格派运动

风格派又称新造型主义画派,是由蒙德里安等人于1917~1928年在荷兰创立,风格派主张质朴和纯抽象,不仅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而且在颜色的选择上也只使用红、黄、蓝三原色与黑、白无彩色表现纯粹的精神。艺术家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简化物直至本身的艺术元素,因而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彼埃·蒙德里安把新造型主义解释为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自然的丰富多彩就可以压缩为有一定关系的造型表现(图1-8)。

风格派主张艺术的“抽象和简化”。它反对个性,追求纯粹抽象,排除一切表现成分而致力探索一种人类共通的纯精神性表达。风格派的闻名遐迩与凡·杜斯堡的大力宣传也是密切相关的。凡·杜斯堡虽然在绘画上没有太多惊人的天赋,但却是一个极有号召力的理论家、演说家和宣传家(图1-9)。他在战争以后遍游欧洲大陆,通过演讲和宣传,使风格派的美学思想传遍欧洲各地,并对包豪斯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风格派的艺术实践是多方面的。除蒙德里安在绘画领域取得的无与伦比的成就外,里特维尔德在建筑方面也获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他所设计的席勒住宅展示了风格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他还设计过一把红黄蓝三原色椅子,虽然实际应用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但它却充分体现了风格派的造型原则(图1-10)。万东格洛的《体积关系的构成》则诠释新造型主义在雕塑领域的实践(图1-11)。从20世纪20年代起,风格派就越出荷兰国界,成为欧洲前卫艺术先锋,其美学思想渗入各国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等诸多领域,尤其对现代建筑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图1-8 蒙德里安作品

图1-9 Card players(凡·杜斯堡)

图1-10 三原色椅子(里特维尔德)

图1-11 万东格洛作品

四、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

1919年德国魏玛,包豪斯设计学院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所以发展设计教育为目的而建立的专业设计学院,它的建立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并把欧洲的现代主义设计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图1-12)。作为学院的创始人,格罗比乌斯创立了一套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深刻地影响了全世界的设计教育,并使所有设计师都意识到设计的真正目的是为大众和工业化服务的(图1-13)。

包豪斯设计学院建立了自己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体系。它强调技术和艺术应该和谐统一,要求视觉敏感性达到理性的水平,并对材料、结构、肌理、色彩进行科学的、技术的理解。同时包豪斯体系中认为集体工作才是设计的核心,艺术家、企业家、技术人员应该紧密合作,并且学生的作业和企业项目密切结合。

图1-12 包豪斯设计学院

图1-13 格罗比乌斯

补充要点

包豪斯体系的局限性

由于包豪斯所处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历史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由于它过于重视构成主义理论,强调形式的简约,突出功能与材料的表现,忽视了人对产品的心理需求,影响了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和谐,设计的产品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和历史感。二是包豪斯在抨击旧的艺术形式、追求抽象几何形式的同时,也排斥了各民族和地域的历史及文化传统,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主义风格。三是包豪斯作为一个设计组织,其人员构成很复杂,是“先锋派”艺术家占了主导地位,“工艺”因素超过“技术”因素,产品设计往往停留在传统产品设计与研究上,而对现代的汽车、家电等相关产品却少有探讨。对工业和传统工艺之间的关系,仍然带有一些乌托邦色彩,对时代技术条件、机械化批量生产的方式和经济概念趋向一种抽象的美学追求,而很少对实际生活需要进行考察。这种状况,使包豪斯的历史作用和影响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在它存在的十几年中,它的许多思想、主张大都停留在“实验室”里,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的发展和传播,才完成其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