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构建的策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概述

一、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范围研究现状

1.北京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分析

北京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古都,由于得天独厚的社会环境,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名师荟萃、巧匠云集,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品种繁多、技艺精湛、典雅名贵而享誉中外。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萌芽于燕赵,奠基于辽金,繁荣于明清”,代表了我国工艺美术技艺的最高水平。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其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典型的“宫廷工艺”,被称作北京工艺美术“四大名旦”,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更是国内外各界人士了解北京工艺美术的最漂亮、最有历史渊源的“名片”,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和骄傲。

北京的工艺美术有着良好的资源,可以绽放其独特魅力。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鸣说过:“正是中国工艺美术品的独特个性,才为其与奥运的结合产生了更深远的意义和可开发的潜力。当奥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时,不仅能在中国传播奥林匹克文化,而且能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价值。”北京市政府充分认识到保护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重要性,在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保护措施,如2002年9月出台并完善《北京市传统工艺保护法》;2002年9月6日,汇集17类濒临灭绝的手工艺术、100多位著名工艺美术大师,旨在保护、带动、振兴和繁荣北京传统工艺美术的“京城百工坊”。2004年,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制定了《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工艺美术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政策措施,工艺美术行业呈现出可喜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工艺美术行业的上级政府经信委每年投入1千万元用于工艺美术产业的各项活动,足以证明北京工艺美术发展得到了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尽管,北京工艺美术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有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大部分北京工艺美术特种技艺面临失传,后继无人;工艺美术原材料缺乏,制约了产品生产;工艺美术企业分散,产品销售渠道不畅通,制约了工艺美术企业的发展;工艺美术企业缺乏展示自己的平台;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工艺工美行业难以享受减免赋税。因此,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构建模式,为北京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城市”打下一定基础。

2.国内文献研究现状

搜索中国知网、万方网、维普期刊网、中国龙源期刊网等,时间从2008年到2012年,输入关键词“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构建”,通过模糊搜索法,共查询到文献111篇。(表1-1)

表1-1 2008-2012年中文期刊检索文章数量分布表

表1-1的数据显示,我国对于工艺美术领域类型的研究文章数量总体是呈现上升趋势,表明目前对于这个方面的理论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地方。

文献主要类型有:福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工艺美术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工艺美术经济产业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下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形态、广西工艺美术品产业化运作探析、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生命力与现代创新、苏州传统工艺美术的产业升级与文化传承、论工艺美术产业与科学管理机制等,而关于“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对于“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这个方向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3.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意义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台湾经济增长的一个亮点,对台湾经济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其中,台湾工艺产业作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归属艺文类产业,根据2010年台湾文创产业发展年报显示,台湾工艺产业是艺文类产业中营业额最高、内销与外销业绩最高的产业,对台湾文创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台湾与大陆都是延续的中华文化,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如语言、宗教信仰、民族、风俗等,因此,台湾工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和用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和分析台湾工艺产业构建模式,并应用到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中,对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具有积极作用。

(二)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政策与机遇

2011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即“文化立国战略”,此项战略是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和经济创富三者融合的国家战略的高级形态,是我国转型时期的一种综合推动。自2012年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进入新时期以来,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政策值得关注:一是明确了“文化产业建设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作为文化产业的高智能、高附加值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对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在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与经济、技术相互结合,并通过人的智慧和创意将三者整合起来的文化产业形态,兼具“文化”“创意”“产业”三个特征;二是2012年2月底文化部发布了《“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进一步规定了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手段。根据国际经验来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以后,就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一个追求艺术和科技融合的时代,一个创意的时代,并以创意作为经济发展的驱动要素。例如日本和韩国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先后提出了文化立国战略。现阶段是一个传播中国文化的时代,文化产品更加重视人文内涵和人文导向,我们所有的产品都要有中国文化的元素。

(三)北京工艺美术的背景与趋势

北京工艺美术的组织构建分四个层面解析:一是在政府层面上属于经信委(北京经济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管理的,经信委是国家级政府职能中心,主要在国家大政方针和行业宏观把控上起引领作用,如开展大型工艺美术品展览和交易活动、开展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活动等。另外中国艺术研究所属于文化部直属科研机构,其下有一个工艺美术研究所,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面向全国传统工艺美术学科领域的综合研究机构。二是行政管理层面,行业促进中心主要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献计献策,进行政策上的指导、提出发展计划、制定实施措施等,属于经信委下面的直属机构。三是民间社团层面,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以由企业为主体自愿组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的社会经济团体,其办会原则是“北京工艺美术是一家”,办会宗旨是“发挥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行业和企业健康发展”。四是企业层面,有各种规模不等的中小企业,以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工艺美术品为主。其中北京工美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国有企业,也是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工艺美术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

通过以上相关资料分析,应该抓住现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借助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良好资源,深入探索北京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理论与策略、设计研发、经营管理和发展趋势等问题,积极展开“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构建”课题的研究,为政府和相关研究机构、企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施方案。

二、研究意义

(一)工艺美术的当代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是一个综合体,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在手工业时代,它是生活的创造者;在当代,它又以历史文化保持者的角色成为历史文化的一种记忆和象征,以手工艺艺术和文化的独特形态立于以现代设计为主体的科技文明之中,成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发挥着从经济到艺术的多种职能。其价值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认识:

1.产业价值

作为行业的传统工艺美术,遍及全国所有省市,各地的工艺美术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各具特色,而且大多数已经成为地方传统工业的支柱或城市的象征(所谓城市名片),如景德镇陶瓷、宜兴紫砂、苏州刺绣、南京云锦、东阳木雕、福州漆器、北京景泰蓝等;作为传统产业之一,传统工艺美术生产具有就地取材、就地加工、能耗低、污染少、附加值高、收益高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艺美术企业的生产总值大约1500亿元左右,而大量的工艺美术企业是中小型企业,其经济总量亦十分可观。在现代高科技社会,工艺美术行业虽不是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但作为特色产业之一,仍然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

2.就业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在解决就业上亦有其他工业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工艺美术主要靠人工和技艺,对生产场所和生产条件要求不高,有的还适合于家庭生产或加工,成为家庭副业。据国家统计局在20世纪80年代的统计,每百万元固定资产,重工业安排就业94人,轻工业安排250人,工艺美术行业可以安排800人。在1973年至1983年间,工艺美术行业安排劳动力就业达100多万人。现在就业人数则更为可观,以广东省为例,2005年广东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工艺美术企业从业人员有25万,相应的副业加工人员达到150万;苏州镇湖乡全乡约3万人,有一半人从事刺绣行业或相关的工作。初步估计,全国从事与工艺美术生产、销售有关的从业者在1000万以上。

3.市场价值

工艺美术有国内国外两个市场。20世纪5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是主要的出口创汇产业。据统计,1950年至1983年,工艺美术出口创汇达110亿美元;1973年至1983年期间,出口创汇94.47亿美元。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的1981年,工艺美术出口创汇达到15.1亿美元,占当年轻工业系统总出口换汇的30%,为全国出口换汇总值的7.2%,可见其贡献之大。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艺美术出口创汇,在品种、数量上均有很大变化。近年由于统计的对象主要是500万元以上的大规模企业,虽得不到一个全国性的准确数据,但出口创汇量应是十分巨大的。如前所述,北京工艺美术集团公司系统企业2005年出口突破5000万美元;而广东省工艺美术系统企业出口值达30亿美元以上。广东潮州作为新兴瓷都,现有陶瓷企业3000多家,还有手工作坊、个体经营户及配套企业等,全市从事陶瓷生产经营的企业上万家,从业人员40万人,2005年各类陶瓷产品销售额高达220亿元,出口10多亿美元。某民营陶瓷企业,依靠自己强大的设计力量、创新设计和质量,2005年陶瓷产品出口达4000万美元。工艺美术的对外贸易,以特色取胜,一般不会遭遇贸易摩擦之类的问题。

4.文化价值

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表现在很多方面。首先,它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第二,其工艺的技术和艺术亦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第三,作为民族文化,它既有历史性又具有现代性,是现代生活文化的表现;第四,在世界性的文化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民族文化和艺术的形象大使。

(二)工艺美术与三种关系的处理

1.经济产业与文化事业

工艺美术是造物的艺术,造物即产品生产,经济性是其根本的属性。在手工业时代,它是主要的经济产业形式之一;在大机器生产时代,它仍然是重要的生产形式和部类,作为独特的经济产业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工艺美术作为产业,它与其他工业的产业形式又有根本的不同,因它同时又具有文化产业的属性,更准确地说具有文化事业的性质。从理论上认识这一点并不难,但在实际存在的意义上,工艺美术的经济性与文化性,使其常游走于经济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作为行业的生产和管理,人们更多地看到其经济价值即商品属性;而作为文化产业,人们更多地强调其文化和艺术的价值,在不同层面上形成了经济产业与文化事业的矛盾。这种矛盾既表现在社会整体层面上,又表现在具体行业管理和工作中,因此,在不同的层面既有共同的反映,也有各自的认识、态度和结果。

2.技术更新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文化角度看,工艺美术是以民族的传统文化为特质的,具有文化遗产的性质,它既是物质文化又有非物质文化的诸多成分。作为物质文化,其物质材料是工艺美术的基础,因材才得以施艺,材料也是非物质的工艺技术的基础。材料的不同性质和特征,决定了不同的造物品类和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属性。从材料与工艺技术的联系,也能明显地看出其物质与非物质的关系。所谓物质文化,材料是其根本,工艺技术本质上是处置物质的技术,工艺是在各种材料自身特性的基础上发展成的一整套与之相应的处置技术,材料的特性决定了一定的工艺、加工方法和艺术方法。进一步看,材料不仅决定了一定的加工材料的工艺技术,而且决定或规定了一定的装饰方法和艺术表现风格,材料决定着形式,使人感觉到风格。传统木工艺中的雕花、刻花、组合、拼接;金属工艺中的錾花、镶嵌、金银错、鎏金银;陶瓷工艺中的堆花、剔花、印花、贴花、划花、刻花、画花、镂空;漆工艺中的彩绘、锥画、金银平脱、堆漆、剔红、剔犀、百宝嵌、夹纻,染织工艺的刺绣、挑花、补花、抽纱、缂丝、印花、扎染等,这些装饰方法都与材料的内在性能有直接关系。这些装饰方法既是艺术方法又是工艺方法,工艺方法与艺术方法在艺术形式的创造上是同一的。

以上案例既表明材料与工艺间的关系,也是物质与非物质间的关系,工艺美术既是传统物质文化又是非物质文化。以物质文化而论,其从材料到产品都有显见的物质内容和形态,包括剪纸在内;从非物质文化的角度看,工艺技术、方式与方法、过程,乃至设计创意、作品的功能与精神文化上的意义、符号价值等都是非物质的。

3.文化变迁与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

20世纪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化变迁的速度和力度超越以往任何时代。在现代性的旗帜下,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产生影响与改造,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与改造,历经一个多世纪后,传统工艺美术所遭遇的是一个不断变化、日日更新的文化环境,一个以现代科技为主导的环境。与外在的文化变迁相比,工艺美术的传承是内在文化的传承,这种传承求其不变,而文化的总体趋势则是变,这就形成了文化变迁与传承的矛盾。从理论上说,任何事物不变是不可能的,但如何变、怎样变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传统工艺美术本质上说是旧时代的产物,也是旧文化的产物。在科技主导的现代社会,作为传统手工业生产的工艺美术,不仅其生产具有一定的守旧性,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如此。有的产品在形式、风格、趣味等诸方面已不能适应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审美需要;传承的目的是文化保持,同时它亦有为当代生活服务的责任,因此创新具有必然性。但是创新是有限度的创新,是在传承与保持基础上的创新。因为传统工艺美术的产品、样式、质料、风格等,都已成为一种定式,有的甚至已作为一种传统和规范而呈封闭状态,如传统玉雕、象牙雕刻,已形成那种较为工整、逼真、细致的雕琢样式和风格,如果采用现代抽象雕塑的创作方法,将玉石、象牙之类的材料作抽象造型,将使人感到不伦不类,不仅因为精雕细刻可将玉石和象牙的材质之类充分表现出来,即一件作品展示了技艺和材质两方面,如若采用抽象雕塑方法处置玉石、象牙等传统工艺的材料,着力表现其艺术的观念,似乎离传统工艺美术太远;重要的是,在人们的认识和意识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和固有的认知结构。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两个问题:一是原有工艺与材料统合而形成的传统本身具有封闭的结构,所有创新都将面临一个“度”的规定;二是人们的认知结构决定了对其变化的接受程度和可能性。因此,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既有来自已有作品样式、风格、工艺材料甚至技术的限制,也有人们已有观念、意图、心理定式等方面的限制。

从外在的文化变迁对传统工艺美术的影响来看,工艺美术行业有以下几种文化传播、借鉴、整合的现象:

(1)在传统工艺美术大师或艺人工作室中,现在能看到西方雕塑、现代绘画之类的作品或画册以为参照,这表明他们在创作和生产中并不排斥而是努力借鉴其他艺术,包括西方艺术,在他们看来两者并非矛盾,有艺人因为善于借鉴而技高一筹。

(2)现在相当多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大师,即工艺美术行业中的佼佼者,有过专业艺术院校学习和进修的经历,正是这种有别于传统工艺传授系统的专业化训练,使得他们对传统技术的传承高人一筹。在全国及各省市工艺美术大师的评审条件中,学历分已经是重要的得分项。

(3)因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的影响,各种艺术充斥于人的视听觉。另外,新的物态环境诸如新建筑、新的生活场景、用具、工具、服饰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等,影响每一个人,传统工艺的传承者也在被影响之中。

这三种现象表明传统工艺生存的外在文化环境的影响是不可根除的,关键问题是从业者如何在这种环境中从事传承和处理其与创新的关系,即传统工艺美术自身内在文化如何变迁的问题。在今天这样的环境下,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的问题还远远没有得到解决,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三)解读宏观政策,促进北京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让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面繁荣文化产业,使之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本土的支柱产业。借鉴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以视觉艺术和传统民俗艺术等作为文化艺术核心产业,坚持以创意设计为核心的产业理念,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特别是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艺术和文化,挖掘和深植我们民族美学元素,加强了文化艺术核心产业中传统民俗艺术和视觉艺术的创新推广,在全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美学与人文艺术魅力。借着这次课题研究,积极探索与培养创新型文化创意产业人才,提升从业者的美学素养、艺术创作和设计创新能力,为创作出更优质的艺术商品奠定基础。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做好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创新与推广工作,这里主要是通过分析借鉴台湾工艺产业的成功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我们文化创意产业的建设中,保证文化创意产业向着更高更广阔的方向前进。

工艺美术作为都市经济的朝阳产业,具有小商品、大文化,小商品、大市场,小商品、大产业的特点。市场在呼唤,政府在倡导,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作为文化之都、知识之都北京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就非常需要有一种好的市场环境、舆论环境,从而产生更多富有创意才能的人才和企业。因为文化创意的主体是有文化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卓越人才,使他们充分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和才能,赋予经济以文化的内涵,从而打造自己的品牌,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

(四)探索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构建模式

借鉴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进经验,一方面探索北京工艺美术品设计研发机制,探索如何充分挖掘、展示民族传统文化,并探寻民族艺术与本土文化特性的融合与结合点,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增强工艺美术作品,尤其是源于艺术美学设计作品的原创性;另一方面,在政府的帮助下,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工艺美术行业的文化和创新型人才,提升从业者的美学素养、艺术创作和设计创新能力,为创作出更优质的艺术商品奠定基础;最后,积极探索如何做好工艺美术品的推广工作,充分发挥“行业促进中心”“行业协会”及“行业学会”等组织机构的作用,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目的地制定推广方案和策略,协助从业者为产品打开销售通路,使优质的工艺美术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推动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研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和经验总结法。研究过程的设计从文献探讨研究开始,利用收集的资料与问题拟定课题大纲,再进行专家咨询、深度访谈,将资料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提出具体成果。(图1-1)

图1-1 研究构架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全方位收集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把握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寻找本课题研究的新发展,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框架与方法。从研究手段上来说,文献研究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

收集、分析、归纳、分类与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依据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分成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北京工艺美术业的发展概况、台湾工艺产业的发展模式、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的生存现状、相关研究,再运用客观与系统的方法分析文献内容。(表1-2)

表1-2 文献研究法与课题研究

可见,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是所有研究开展的前提,也是学者研究课题必备的素质。

文献研究的定义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探究,通过对已存在资料的深入研究,寻找规律并得出结论。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被赋予了更广泛的含义和内容,人们把利用各类物质载体所记录并用以交流传播的一切文字、图表、数字、符号、音频、视频等知识信息资料统称为文献,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应用在科学研究领域中,拥有技术支持的文献研究法逐渐成为主流,也被称为“数字化研究”(e-Research)[1],它能够处理海量文献,快速把握已有研究的基本情况,帮助研究者聚焦文献研读重点。(图1-2)

图1-2 技术支持的文献研究法流程

具体而言,本研究参考大量重要文献资料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认真阅读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并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比较和筛选,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和学习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实现理论创新,为课题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二)案例研究法

以台湾地区工艺产业中陶瓷艺术品与手工艺品制作为例,分析其工艺设计与制作流程、品牌宣传与推广、销售通路与平台等内容,以增强论点的说服力;以研究“北京工美集团”“京城百工坊”等地的工艺美术大师及作品为例,整理分析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特点、政府政策、工艺品研发、销售及法律法规等内容,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案例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定义的核心精神在于研究的范围,案例研究是一种实证研究,分规范性案例研究和实证性案例研究两种,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2]。例如,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对太平洋上特洛布里安岛(Trobriand)原住民文化的研究就是案例研究的先驱。从马林诺斯基之后[3],案例研究法逐步发展成为一套规范的研究体系,出现了许多有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案例研究有两种范式:一种是相对开放的、没有预设理论框架束缚的研究,类似著名霍桑试验中的“继电器小组的群体研究”和管理大师明茨伯格的“管理者的角色研究”;另一种是遵循严格规范和设计开展的案例研究。由于组织管理中许多现象出于非理性的原因,案例研究方法的理性显得至关重要,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使用的方法之一。

(三)调研法

通过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及公司的走访,如“北京工美集团”“京城百工坊”,以及通过对北京工艺名师的访谈,得到北京工艺美术最新的发展情况;通过到台湾主要县市工艺产业的调研,以及对台湾地区权威文献、期刊、年报的资料考证,使调研数据和研究成果更有说服力。

1.实地调研法结合深度访谈法

本研究将研究范围界定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工艺美术行业,采用实地调研法和深度访谈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调研中制定合理的调研方案,有的放矢地进行多途径调研,并与观察法、文件收集法相结合,常采用录像机和照相机等工具,其中以参与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为主要的资料收集方法。

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法,它是由面谈者采取直接的方式与受访者接触,是一种单独的、个人的互动方式,用来发掘受访者基本的动机、信念、态度等。应用现场观察、访问会谈、实地参与等方式,在深度访谈的过程中,在调查北京工艺美术业的行销模式与策略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沟通情境,且每位当事人在处理经营管理的方式或策略上各有不同。因此,应根据研究的性质和目的,决定采取实地调研与深度访谈的方法。

北京工艺美术公司和企业有很多,例如“北京工美集团”“京城百工坊”“北京琉璃厂”和“北京玉器厂”等,在选取样本时必须注重代表性和典型性,而非数量多寡。因此在样本选择方面主要依据两项要点:企业和产商是否具有行业代表性、具有知名度,是否有显著的商业活动,如以“北京工美集团”“京城百工坊”及“北京礼物”等品牌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艺美术品公司和具有知名度的品牌作为样本和个案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走访,对外部环境和地域文化做考察。

访谈结束后,由研究者将录音内容转成文字稿,文字稿的内容,必须忠实地反映受访者的原意,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文字稿,作为资料分析的文本。将整份访谈文字稿打印出来,作为研究者的观察文本,依据研究目的加以分类,整理分析后,为撰写专业论文之用。工艺美术业作为文化的一种载体,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反映了历史遗存、文化形态、社会习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其文化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综合。

2.专家咨询——郭鸣、申文广

本研究的专家咨询分两种方式进行:一是专访“北京工美集团”技术中心负责人、资深工艺美术大师、“奥运徽宝”设计者郭鸣和研发设计师申文广等,对大师的艺术经历和作品创作感受作深度访谈;二是以观察法、访问会谈、专家咨询法等对工艺美术技艺探讨、对工艺品评论、相关文献资料做讨论,应用各种记录方式将咨询的内容作整理,以增强本研究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四)统计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抽样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并就结论给出解释,提出相应的对策。

统计调查是本课题取得统计数据的主要渠道和手段。《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以周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抽样调查为主体,以必要的统计报表、重点调查、综合分析等为补充,收集、整理基本统计资料。统计调查法按组织方式分为五种:统计报表制度、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以上各类型在实践中结合使用,发挥各种调查方式的优势,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取得所需要的统计资料。例如对“2008至2012年中文期刊检索文章数量”的统计、对“2006至2010年台湾营业额和附加价值”的统计、对“2006至2010年台湾工艺产业发展”等均运用了统计法。

(五)比较分析法

将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比较;将台湾工艺产业构建模式与北京的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现状进行比较,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本课题应用了比较分析方法,它是自然科学、社会以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比较分析法试图通过事物异同点的比较,区别事物,达到对事物的深入了解,从而把握事物。在调查资料的理论分析中,当需要通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或者对象的异同来达到对某个事物的认识时,一般采用比较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应把握如下几点: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相结合;比较事物的相同点与相异点;要对可比的事物作比较,不要在不可比的事物之间作比较;选择和制定精确的、稳定的比较标准。例如大陆文化创意产业与台湾地区文创产业的比较;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现状与台湾地区工艺产业发展现状的比较;近几年来北京工艺美术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确立未来发展方向与对策。

(六)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北京工艺美术行业及台湾工艺产业构建模式的现状对比分析研究,可得出结论并提出观点,为本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本课题应用了经验总结法,这里定义为:对自然状态下的一个完整的研究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揭示研究措施、研究效果、研究现象之间的必然或偶然的联系,发现或认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客观规律与作用,为以后相同或类似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鉴的一种方式。例如从台湾文创产业和工艺产业成功中总结经验,应用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和工艺美术产业的构建与发展,探索符合北京地域特征和文化特性的发展之路。

四、基本结构与研究内容

(一)基本结构

从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入手,分析研究它的构架与运行模式,以台湾工艺产业发展规划为例,探索如何传承与创新民族美学艺术,试图从民族工艺品的创新、国际设计交流与推广、民族艺术的国际推广、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运用图文并茂、论述与实例结合的方式,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过程。(图1-3)

图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研究内容(图1-4)

图1-4 研究内容框架

五、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遵循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步法原则,对北京工艺美术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构建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的构想,以政府如何扶持、企业如何创新研发和拓展行销通路、行业如何规范与法律保护等问题。在研究方法上,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调研法、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经验总结法,对研究问题进行了详细调研、整理、记录、谈论,为问题寻找答案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支撑。创新点归纳如下:

1.填补了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研究的空白。当前,我国对于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各地区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与产业发展的研究比较多,大部分对于北京工艺美术的研究锁定在如“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恢复壮大北京工艺美术业为北京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做贡献”“创新老字号品牌文化与提升北京文化软实力的思考”“初探传统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之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前景浅析”等范畴,但针对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处于空白,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北京工艺美术产业的理论研究。

2.提出以台湾工艺产业模式为依据,探索北京工艺美术产业的构建模式。以往对于这方面的相关文献较少,本文分析梳理了北京工艺美术发展现状、北京工艺美术的组织构建、北京工艺美术资源分析、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构建环境、文化实现产业化的三个前提;解读宏观政策,分析有利于促进北京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调研台湾工艺产业构建模式;解读了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内涵与外延;解析了台湾工艺产业构建模式,总结台湾文创产业中工艺产业的成功经验,本文的研究为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3.提出把台湾工艺产业模式与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接轨的思路,寻找他们之间的切入点和思考如何接轨的问题;研究构建北京工艺美术产业模式的方案与措施;提出工艺品创新研发的具体方案;提出拓展销售通路的具体方法;提出产业集聚效应的具体措施;建设行业法规;提出完善我国工艺品法律保护条例,从政府、企业与行业等方面对北京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实施方案,在研究方法上以实际调研最为可靠,通过大量真实数据获得第一手资料,增强了课题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1]魏顺平. 《技术支持的文献研究法:数字化教育研究的一种尝试》.北京:现代教育技术,2010年第6期第20卷. 29-34页.

[2]王金红. 《案例研究法及其相关研究学术规范》.上海: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6月第18卷第3期. 87-96页.

[3][美] 德尔伯特. C.米勒和内尔. J. 萨尔金德. 风笑天翻译,《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第6版. 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年. 第14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