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革实用技术问答与经验分享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部分 制革实用技术问答

主题一 准备工段

问题1.1:有人认为牛皮主浸水结束后,切口应该如图1.1(b)所示,向里面凹进去,假如与图1.1(a)一样凸出来,则代表浸水不好。请问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如何控制浸水程度?

图1.1

观点1:切口如图(b)凹进去表示浸水不足,如图(a)凸出来表示浸水过度,浸水刚好的话切口应该是平整的。通俗地讲这叫无力塌陷,有力支撑。另外还要看切口在哪个部位,浸水合适,头颈部切口是平的,臀部切口一般会凸出些。切口的凹凸还与做什么品种的成革有关,品种不同控制要求不同,切口或平或略微凸一点,但凹进去是不对的。不同皮、不同部位也不一样,但切口凹进去后续工艺就不好平衡了。还有,浸水后切口刚割开是平的,放一段时间后凸一点为最佳状态。

观点2:检查浸水情况可以看切口,一般也就是看看颜色是否为乳白且无黄心。有的人可能会挤一下,看切口是否有水珠渗出;另外靠手摸,皮坯要身骨柔和、无硬心,边腹部位不过度充水。数据检测要看浓度(波美度)、温度和pH是否在正常范围。现在有些工艺后期需要滤毛,所以主浸水时可能会加石灰和硫化物,检查的手段与浸水程度的把控就更加重要了。

观点3:现在浸水只要控制好温度和杀菌防霉用量,一般不会出现浸水过度。把浸好水的皮抛出去,皮自然展开、微微弹动(即Q弹)是最佳状态,有人就是这样判定的。现在有些浸水酶可以使浸水既均匀又安全,用这种酶浸过水的皮铺在地上晃动臀部,整张皮会抖动。

问题1.2:达威公司的AL酶用量在1%~1.5%能达到普通酶2%的效果吗?[本来计划用2%普通酶软化过夜的,工厂的师傅说达威公司的AL酶效果很强,不能长期软化,我是做沙发革的,新西兰的蓝湿革有点压褶(见彩图1)。我一般把温度控制在42℃回软,不敢升温到45℃以上]。

观点1:对比一下酶的活力就知道了。

观点2:现在没有人标注活力了。蓝湿革很难处理坏的,用1.5%~2%AL酶处理鞣制好的蓝湿革过夜没问题。

问题补充:无极当地鞣制的蓝湿革鞣透的少。工厂师傅怕软化过度,本身又是新西兰皮,皮质松软,上次用2%酸性酶处理鞋面革一整天都没什么效果。

观点3:AL酶软化过夜对开褶有明显效果,特别是对整张皮的均匀度有很大帮助,无极蓝湿革用凉水回软很慢。关于蓝湿革死褶,很多工厂用50℃水浸泡转动开褶,这种处理方法在处理进口蓝湿革上较为多见。另外,比较常见的是将蓝湿革适当回湿放入摔软鼓中进行摔软,也可以解决。上述两种情形针对的是折痕不很重的蓝湿革。如果折痕较为严重,一些工厂尝试用50℃水、1%草酸退鞣处理,再搭配2%酸性酶软化蓝湿革,经过染色加脂整理后革坯上基本看不到死褶了。

观点4:如果死褶太厉害,一定要用草酸退鞣,我上次是用了1%甲酸、1%脱脂剂、2%脂肪醛回软3h,效果不好。补加1%的草酸、2%达威的AL酶、5%的盐,软化8h才比较好地打开死褶。

观点5:我做鞋面革加1.5%达威的AL酶在50℃处理3h,再加1.5%的草酸转2h再过夜都没问题。

观点6:甲酸、脱脂剂、脂肪醛都可以用于回水,但是对开褶效果差一点,加酶效果最好。AL酶很安全,在退鞣轻、中等温度条件下,作用没那么强烈,即便鞣制不太好的蓝湿革也不用担心。

问题1.3:目前的膨胀剂可以完全代替灰碱吗?

观点1:各个公司的浸灰膨胀剂成分不同,有的是有机碱和强碱复合;有的是硅酸盐和强碱加缓冲剂复合;有的是有机胺、酶、有机硫、无机强碱复合等。有人测过某种膨胀剂的成分基本为强碱,作用效果不一样,需要不断结合自己的工艺来实验,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用量。加膨胀剂做出来的蓝湿革和不用膨胀剂只用石灰做的蓝温革不太一样,需要调整染色工艺,达到适合自己工厂的风格要求。使用膨胀剂成本会高些,但是控制好了,经济效益还是比较好的。

观点2:根据风格确定用哪些材料。现在很多化料公司都有稳定的可以替代石灰的碱膨胀剂,不建议全部代替,毕竟石灰的作用相对要缓和一些,而且碱浴液也相对稳定,1.5%石灰搭配相应的膨胀剂即可。

观点3:石灰用量少、膨胀助剂用量多,做出来的蓝湿革太紧实,缺少肉感,成品干瘪。这种蓝湿革即使加酶软化也是仅仅变软,丰满度比石灰用量正常做出的蓝湿革差不少。

观点4:灰碱用量少的环保工艺,一般都需要靠助剂来维持工艺平衡,前期主要是使用浸水酶、浸灰酶、膨胀剂等,后期则通过少盐浸酸、分步浸酸、加铬粉等手段来保证蓝湿革的均匀度。采用环保工艺生产的蓝湿革,因为皮坯膨胀稍欠,蓝湿革会偏紧、偏扁,后期复鞣处理需要加强中和,加强材料的分散渗透,以保证革的丰满度和Q感。

观点5:一般加了膨胀剂除了使革的身骨偏紧外,腹部会比使用石灰的空松,前期可以用酶辅助来改善,蓝湿革则须要用大分子的材料来加强腹部填充。膨胀剂完全代替石灰是不可取的,两者要配伍合理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观点6:现在基本上都是膨胀剂与石灰搭配使用,怎样达到最佳效果各厂工艺不同,主要看各厂需求。膨胀剂膨胀效果是不错的,分散纤维的特性肯定没有石灰强。石灰除了分散纤维外还有增强摩擦力的效果,这是膨胀剂做不到的,完全用膨胀剂做的灰皮太滑,剖皮时工人根本抓不住灰皮。

观点7:浸灰时灰碱如果加入量较大,蓝湿革边腹部容易空松或裆大(后肷窝空松),背面绒长。如果配合膨胀剂可减轻这种状况,配合酶制剂效果更好,只是前期的酶制剂(浸水酶、浸灰酶)基本上都是低温酶,夏季应用应该谨慎,冬季可以适当用点。

编者:浸灰是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主要有四个作用,即膨胀裸皮、皂化油脂、分散纤维、除去纤维间质。强碱膨胀作用强,但除去纤维间质和分散纤维效果不好,而石灰膨胀作用相对较弱,可以深度渗透,分散纤维和除去纤维间质效果好,两者配合好浸灰效果才能好。浸灰酶也可以帮助分散纤维和除去纤维间质,可以配合使用。选择其他好的浸灰助剂也很重要,如适度抑制膨胀的助剂可以使灰碱更好地进入皮内。

问题1.4:美国花奶牛皮做沙发革,在皮溜毛严重的情况下,浸水、浸灰以及后续工序如何处理?

观点1:溜毛严重说明原皮内已含有较多细菌及细菌分泌的酶,所以浸水前要加强水洗,尽量洗干净以减少细菌对皮的继续损害。多加一点杀菌剂,可能会较快地达到浸水要求,所以可适当减轻浸水,但仍然要达到需要的浸水程度。浸灰正常进行,软化要视情况减少酶的用量。

观点2:主浸水可以加少量石灰或者硫化钠提高pH,加速浸水过程,杀灭细菌,同时会产生一些护毛作用,帮助毛整根去除,毛掉得干净,粒面清爽,对防止烂面有一些效果。加石灰就是为了提高pH,pH到8.5以上细菌就会被抑制,达到9.5以上,很多细菌被杀死。石灰也便宜,但石灰加多了,pH达到10以上会产生护毛作用,加石灰的时候配一点硫化钠就好了。

补问:那如果石灰加得多会不会出现浸灰时毛掉不下来?还有就是纯碱加得多皮身会扁薄是咋回事?会不会跟水的硬度有关呢?皮的丰满度怎么调都调不出来,对于奶牛皮怎么能把均匀度做出来?每次都感觉部位差比较大。

观点3:应该没有必然联系。可以试试达威公司的浸水酶,也可以在处理蓝湿革时多用些酸性酶。浸灰酶在浸灰之前加对增加皮的柔软度较好,如果主要目的是打开皱纹和除去皮垢,建议浸灰之后加。

观点4:溜毛的皮在浸水时加一点石灰可以保护粒面,但不主张浸水时间缩短,浸水要足够;可以适当减少浸灰时间,浸灰时减少硫化碱用量,增加石灰用量,后面酶软化轻一些。

观点5:主浸水加少量石灰可以促进浸水,但是对于油脂含量比较大的原皮主浸水加石灰可能要小心一点,对后期染彩色革有影响。

观点6:无论石灰、纯碱还是硫化碱都影响溶液的浓度(波美度),所以加的量多会影响皮的丰满度。

观点7:皮的丰满度不够可能是灰膨胀不够,因为只有钙离子才能真正打开胶原纤维束,释放更多的活性基才能结合更多的铬,革也就自然丰满、柔软了。而且这样的蓝湿革无论放多长时间都没关系,很容易回水。但是石灰用多了蓝湿革会松面的,所以万事都要恰当,千万不要极端。有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判定浸灰工艺是否恰当,转鼓浸灰加水膨胀前浸灰一定要透心,划槽浸灰6h内浸灰一定要透心。

观点8:原皮溜毛,大部分是因为细菌感染,但是细菌感染的皮的毛根更容易脱掉,我们做白色革的时候一般就选择不太新鲜的原皮来做,就是考虑到毛根去除得比较干净,做出来的革白度好。

观点9:主浸水也加盐可以加速浸水,减少溜毛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以减轻血筋。

观点10:回应观点9,现在废水排放对盐的含量控制很严,原皮浸水还可以加盐吗?废水中氯离子不达标是不能排放的。前段时间我们就是氯离子超标后来浸水减少了盐的用量,浸酸时盐用量也减少了,增加了硫酸钠的用量,但是增加了成本。

观点11:回应观点10,如果废铬液回收利用,浸酸并不会使废水中氯离子浓度增加,还减少了废水排放,还可以节省部分铬粉。

问题1.5:对于前工段牛灰皮肉渣各工厂是如何处理的?因对外加工的原皮产量大,产生的废渣多,处理是个大问题,有什么好的变废为宝的方法?

观点1:我们厂是用大的电炉熬化,液态部分流入污水系统,泥浆部分进入污泥浓缩池随脱泥机一起脱出,这样处理环保部门可以接受。

观点2:达威公司有一种分解酶,很多厂家都是将分解酶化成液体混入废水一起处理的。

观点3:达威公司的肉渣分解酶FJ的活力不是很够,建议用分解酶JS和分解酶SK搭配使用,都是特供的分解酶,可以分解灰渣,还可以减轻臭味。

观点4:处理这个灰渣,酶活力越高越好,最好有50000U的,成本低,处理时间短。

观点5:为了减轻污水处理带来的压力,现在一般工厂都不进行生皮去肉,而是选择灰皮去肉,只是这样浸灰会受影响。

观点6:灰皮不去肉有几大影响,一是皮的脖纹打不开,二是皮的均匀度不好,三是影响剖皮操作。

追问:气味如何解决?

观点1:用酶处理不会产生特别异味。

观点2:灰渣及时处理了就没有什么气味了。

问题1.6:对浸水过度大家有什么看法?

观点1:两次浸水就是要使原皮充分浸水。所谓过度就是原皮在浸水过程中皮质(胶原蛋白)流失过多,导致蓝湿革后肷窝空松和边腹空松,严重的甚至导致蓝湿革整体空松,无弹性,革身扁薄。实际上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减少皮质的过多流失。

观点2:浸水过度有几个意思,第一是皮板过度充水,浸水的目的是让它尽量恢复到鲜皮状态;第二就是所谓的皮质流失了,一方面是细菌的溶蚀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助剂对蛋白质的过度作用,容易加大部位差,这点一般发生在主浸水的时候,脱脂剂、回湿剂甚至于纯碱和其他少量的灰碱,营造了一个偏碱性的环境,这个环境对脖头和边腹部等部位的脂肪和蛋白质溶解作用很强,对这些疏松部位的纤维破坏较大,从而增加了部位差。我们有些时候去肉故意保留边腹部油膜,就是为了不加大部位差。

浸水工序作为制革生产的第一关,还是要根据生皮的状态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严格控制生产过程,充水是不会过度的,但浸水会有过度的情况,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浸水的程度,以防止皮质严重流失。

观点3:从充水来讲我认为浸水不要担心会过度,恰恰相反,经常要担心的是浸水不足。之所以有“浸水过度”的感觉,是因为稍后的浸灰导致裸皮膨胀过度了。浸水充足的皮,浸灰时,灰膨胀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可能此时1%的灰能起到2%的灰之功效,所以对于特别容易浸水的皮,要很小心地控制浸灰。我曾经仅用1.8%的灰,就已经有很满意的浸灰效果了。

观点4:浸水的目的是使不同品种、不同保存方法的生皮充分回鲜,使以水为介质的化工助剂得到很好的渗透。一般整张皮要想都达到100%的均匀浸水程度还是不易的。当然浸水过度,成革确实存在回弹性低、部位差大、革身骨松、粒面无光泽等问题。由于后续工段还有脱毛、浸灰、脱灰、软化脱脂、浸酸等处理来分散皮纤维,所以浸水也不要太要求充足,有个说法叫宁欠勿过吧,关键是看做什么品种风格的革。单就浸水而言,最好是在最短的时间里皮达到最佳的浸水状态,尤其是紧实的背脊部也要浸水良好。选择好的浸水助剂至关重要。只有配合合理的浸水工艺才能做出好的浸水效果。没有好的浸水助剂,延长浸水时间只能使皮空松的部位充水过度,紧实的背脊部皮心浸水不足,造成部位差突出。还要注意杀菌,防止细菌腐蚀粒面,做到整张皮(皮内)的均匀浸水,才是关键。依我的经验,灰皮的柔软度和坯革摔软后的柔软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要靠经验总结。

观点5:浸水、浸灰的程度都要综合考虑最终做什么风格的革,比如做超薄、超柔软的革,浸水过一点没问题的。

观点6:觉得浸水过了,浸灰就收一点;浸水欠了,浸灰及后续工序弥补一点,越早平衡越好。

观点7:宁过勿欠,宁欠勿过,刚刚好,这3种观点,我取第一个。刚刚好,太难控制了。只要工艺平衡好,都能做好皮,每个人的做法不同,习惯而已。前期处理得过一点,只要后期觉得能调整回来就好,不管是生皮还是蓝湿革只要能在自己调整回来的程度内都是合理的。

观点8:浸水到位当然是有标准的,只是部分指标需要靠个人的经验去判断,有些过程是可逆的,有些过程是不可逆的。浸水不够,浸灰前还可以继续处理;浸水过了靠浸灰来弥补恐怕未必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而浸灰如果不够,到下一道工序就不能弥补了。

编者:浸水过度,皮切口白、软塌、凸出。浸水不足,皮切口凹陷、发黄。浸水合适,皮切口平、白而饱满。个人认为以检查皮最为紧实、厚、难以浸透的部位切口为标准,当然要多多抽查,不可以用个别而误判全部,这只是标准之一。

浸水度的问题要搞清楚两个概念,一是生皮的充水度,二是皮质的损失度,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从充水度来讲,不存在浸水过度问题,不管什么品种浸水必须充分,否则会给后面工序带来很多问题;而由于控制不当造成细菌繁殖过多,从而造成皮质损失过多的浸水过度则是存在的,应当尽量避免。浸水后的生皮软一点不要紧,只要保持鲜度就好,后面的浸灰可以减轻一些,万一浸水不足,可在浸灰时添加浸水助剂帮助灰碱渗透。

问题1.7:在浸灰、脱灰或者软化中加过加脂剂的,请谈谈看法。

观点1:乳化性强的加脂剂可以加,脱脂出来的脂肪需要进一步被乳化。这时候加加脂剂应该就是用的脱脂效果。

观点2:脱灰软化时加加脂剂,也是比较奇异的想法。前期是以脱脂为主,即使加一点加脂剂,也会被脱脂剂乳化洗涤掉了。肯定是不含生油的加脂剂,完全改性的就是脱脂剂,估计是乳化油。

观点3:软化脱脂后加适合的加脂剂,然后进行不浸酸无铬鞣制。这样加脂是可以的。非离子加脂剂和阴离子加脂剂都可以用的。

实践1:以前生产山羊手套革,在浸灰脱灰时都加过加脂剂,因为当时灰皮出来时沿着脊背线对折,加了点蓖麻油就解决了,浸灰后期加的。做出来的蓝湿革柔软,均匀,不叠脊。

实践2:对于绵羊皮曾经在脱灰时加过亚硫酸化羊毛脂防止磨面和裸皮绞缠。出来的蓝湿革粒面平细度好,颜色纯正,手感丰满度好些,磨面情况基本没有,是上海老师傅当年的做法。软化加脂做法在南通一个制革厂用过,酸皮洁白、绵滑,当时是出口日本的。

问题1.8:蒙古羔羊皮蓝湿革,里松面不松(见彩图2),什么原因?怎么解决?这种情况占15%。

观点:蒙古羔羊皮一般做鞋面革较多,蓝湿革处理得不是很重,不怎么显松里的。做柔软丰满的革,前期处理得重时,就会出现革里外不一致,从而导致蓝湿革松里不松面。如果是这种情况最好是削酸皮,缓和铬鞣就好。削酸皮时主要是削肉膜。铬鞣前加0.5%阳离子油,铬鞣时铬粉与甲酸钠比例为4∶1,后边分次提碱,pH达到3.8~3.9,然后升温到35℃就好了。具体看做什么产品的蓝湿革,选择合适的工艺就好。

编者:蒙古羔羊皮更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当肉膜的脂肪被去除后,在加工过程中,肉膜一直在收缩,而肉面上层纤维一直在分散。只需加强削匀就好,最好削酸皮,但不要削得太重,否则会影响革的强度和手感,而且削匀太重,靠近肉膜纤维编织织角最高最细致的部分如果受到破坏,会严重影响革的手感。多去几次肉里,但不要削得太深。

问题1.9:遇到过浸灰不膨胀的情况吗?这是什么原因?如何解决?在蓝湿革处理时有什么好方法?

观点1:可能有很多因素:①浸水不够;②盐分过多;③pH不适;④纤维已充分松散;⑤起抑制作用的浸灰助剂使用太多;⑥补水不足;⑦碱渗透不到位;⑧当地水质有问题。据说当年温州人做皮经常会用到别人浸酸、复鞣排放的废水,从而出现皮膨胀不起来的问题。

观点2:关于灰皮不膨胀或者膨胀不够,个人认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其一,浸水结束水洗不够,皮板含盐量高,皮身充水度不够。其二,浸灰开始加的浸灰助剂类材料用量大,抑制了膨胀的发生。其三,硫氢化钠和硫化钠用量太大,造成纤维过分松散,皮身塌陷没有膨胀的空间,这个跟我们复鞣时革坯处理得太空松而显得扁薄是一个道理。至于说浸水不够,我觉得有些牵强,浸水不够只是灰皮后期膨胀缓慢,表面膨胀大,纹路重,膨胀不均匀而已。

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判断膨胀都是以皮坯增厚作为主要指标的,其实横向的皮板面积变大、纹路舒展也是膨胀的表象。

观点3:我认为原皮到蓝湿革应追求蓝湿革中性,以适合开发比较多的品种。现在很多工厂各工段各自为政,都做得比较保守,有些不是灰皮不膨胀,而是不让灰皮膨胀,做出来的蓝湿革看上去可以,但染色很难包容几个品种。

观点4:灰皮不膨胀,纤维分散不好,造成后续铬结合不好,复鞣材料与加脂剂就会结合不好。

观点5:灰皮不膨胀,后期蓝湿革即使长时间的软化都不能达到所需要的丰满度。这应该是皮胶原纤维没有释放出来官能团,限制了新的活性基团形成更立体的结合,因而革的丰满度受影响。

观点6:以前科莱恩公司有个助剂叫Feliderm CS,据说可以增加活性基,增加铬粉以及其他金属鞣剂的吸收与结合。这是一个含羧基的醛类,和铬粉有一定的结合性,增加胶原纤维的交联度,1% Feliderm CS能增加大约1%铬的结合,对改善浸灰不膨胀的裸皮的鞣制有帮助。

观点7:浸灰不膨胀的裸皮鞣制蓝湿革时要想办法把铬的结合量大幅提升上去,这样铬鞣革的丰满度最好,且有了铬以后才会强化复鞣剂的吸收与结合。浸灰膨胀一方面是松散纤维,另一方面是释放出大量的活性基团,经过浸酸后活性基团与铬粉结合,所以需要增加活性基团的助剂。

观点8:只有打开蓝湿革的纤维才有吸收化工材料的空间,酶软化、两次中和,甚至于湿绷蓝湿革等,方法很多,当然,选择与工艺相匹配的材料也是很重要的。

对于太紧实的蓝湿革,为了后续材料能够渗透进去,并且有位置能够结合,分散纤维是必须的。蓝湿革处理均匀,鞣剂分布合理,当然是理想的状态,但是相对于松和紧两个方向,当然还是蓝湿革紧实更好。偏紧实的蓝湿革,想办法可以处理松散纤维;偏松的蓝湿革,再填充到紧实状态是比较困难的。

观点9:工艺处理和选择适合的产品相结合最好了,不建议强制处理,特别是蓝湿革退鞣、复灰。没有膨胀好偏紧实的蓝湿革可以采取酶软化以及复鞣前后的两次中和进行处理。

问题1.10:绵羊皮浸酸前加6%的水性丙烯酸树脂XK-540(蒂斯曼公司),浸酸时加14%的盐,这样会对后期有什么影响?

观点1:加盐主要看浓度,加14%的盐估计是采取了大液比浸酸过夜,盐的浓度相对需要高一点点。

观点2:在采取正常液比1~2浸酸时,加入14%的盐,浓度太高了,而且盐也是不可降解的,现在提倡少水节盐工艺,在做好皮的基础上实现节能减排,是我们所追求的。

观点3:做羊皮,浸酸液比为1时,10%的盐足够了。

观点4:浸酸液中加蒂斯曼水性丙烯酸树脂XK-540,以前我曾经接触过这样的做法,用在新西兰绵羊皮上,可以把传统的新西兰绵羊皮做薄、做平。缺点是对后期染色透心有困扰,不过选择合理的复鞣剂加料次序后,可以解决透心难的问题。

观点5:在浸酸中大量使用丙烯酸树脂很危险。首先考虑丙烯酸树脂乳液的耐酸性和耐金属盐性,不然和铬粉同浴时的反应很激烈,以络合沉淀的方式影响革的收缩温度,同时成革扁薄,这对革的物理强度没有好处,也让后期中和、填充受到影响。如果想促进铬粉吸收和提升革的身骨,首选的是聚羧酸盐而不可选丙烯酸树脂。

观点6:后面进行复鞣染色的师傅一定要知道前面的工艺是这样处理的,要不然会出问题而且也弄不明白原因。浸酸时加丙烯酸树脂或者蛋白类材料,不但后期回湿困难,而且会掩蔽蓝湿革的一些缺陷,误导工程师制定工艺。所以,尽量不要加。

观点7:朗盛公司的丙烯酸树脂复鞣剂540用在鞣制中效果不错,市面上自鞣性丙烯酸树脂比较少,大多丙烯酸树脂是与铬络合物反应结合的。丙烯酸树脂(包括两性的)加在铬粉前没多大意义。

观点8:有些好的丙烯酸树脂(耐酸、和铬粉兼容性好)配合铬鞣是会提升铬鞣效果的,比如铬粉+丙烯酸树脂+铬粉的三明治鞣制方法。

观点9:赞同你们的想法和做法,只有大胆改革和创新,才能从中吸取经验,我在上海红光制革厂做牛蓝湿革时曾经用巴斯夫公司的丙烯酸树脂,成品是油变色革。

观点10:我曾经在一家皮革厂做猪鞋面革水厂试验时,软化160min时碰到停电,第二天检查发现革边腹部空松了,当时铬粉加好后加了2%的丙烯酸树脂REX200,转了2h才提碱鞣制,第二天蓝湿革出来挺好的,不松不空。现在想起来这个应该就像陈耀工程师在浸酸时加丙烯酸树脂一样的原理吧。

编者:浸酸浴中加丙烯酸树脂要特别小心,选择适合的丙烯酸树脂品种对应适合的产品。不建议在铬粉前加丙烯酸类复鞣剂。而这个工艺添加涂饰用水性丙烯酸树脂,理论上讲有悖科学,经过大生产实践证明,这种做法生产出来的皮革僵硬、死板、强度很差,是一个血的教训。所以工艺的设计一定不要偏离最基本的科学原理。在做某些二层革、修面革或者磨砂革时,在染色加脂后期是可以加水性丙烯酸树脂进行填充的。

问题1.11:一张牛皮原皮到成品,用水大约1t还是2t?

观点1:皮源不同,皮张的大小、厚度、质量不同,用水量就不同。比如美国皮与新疆皮用水完全不对等。

观点2:这要看工艺、设备、皮坯要求和个人技术。传统的1t皮用水50~60t,采用新工艺及技术好的,用水量可以控制在30t左右。

观点3:20年前日本就注意保护环境,浸水、浸灰同浴,液比不超过1。国内有人用4~5倍的水进行水洗,浸水、浸灰也要用3倍的水,用水量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观点4:从蓝湿革至涂饰产生的废水,在内地已经有制革厂全部处理,可以再利用,只补充少量新水,因为生产过程中有些水蒸发损耗,废水达到零排放。

观点5:最简单的算法,就是算各工段的液比量,累加后就是做皮的用水量,然后按百千克皮与水的比例就知道了。可以不用实际生产,按工艺单也可以算岀大约用水量了。

问题1.12:鹿皮前期是保毛浸灰还是毁毛浸灰?

观点1:按华北路山羊皮做,鹿皮上的毛是中空的,浮力大,要大液比,多转动。

观点2:要涂灰推毛后再进鼓浸灰,直接在转鼓里毁毛会损害粒面,造成磨面现象。

观点3:硫化碱的用量视鹿毛的长短、多少而定。如果和牛毛差不多,硫化碱用量在2%左右;如果比牛毛多,硫化碱用量增加到2.5%~3%,甚至再稍微多些。

问题1.13:某羊皮厂在大公山羊皮浸灰碱时习惯将所有材料一起加入,第二天灰皮去完肉后皮面上还有没掉的羊毛,往下进行时,皮面上的羊毛该如何除掉?

观点1:灰皮去完肉皮后把碱液直接涂在毛上,在推毛板上把毛推掉,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好推毛的,脱完灰毛就不好掉了。

观点2:当时可能硫化钠量用小了,石灰产生了护毛现象。可以先推毛,推不掉的毛留着,然后用去肉机轻刮一下灰碱再水洗浸水。水洗时从30%到300%缓慢加水,加些氯化铵或硫酸铵把pH降低到8左右,水洗后再按正常浸水进行。氯化铵的分散性好些,硫酸铵温和。使用硫酸铵要注意水洗干净以免形成硫酸钙影响后期浸水。使用氯化铵或甲酸可以快速把灰从皮中脱出来,要注意用量及工艺控制,避免脱灰太猛。重新浸水时,只加浸水助剂和乳化剂就可以了。闷水洗时先加盐,调好浓度,再投皮入鼓。小液比时盐浓度大,材料用量要与大液比换算一下。总之,在浸水之前,保证皮不要表面膨胀,然后按常规进行浸灰(后期灰碱可少加),直到掉毛。

观点3:建议直接在灰皮上做文章,想办法把灰皮膨胀好就行了。灰皮直接去肉里,加水继续浸灰,多泡少转,直到掉毛,然后脱灰检查皮的状态,不行再简单复灰,往下做。

观点4:选择浸灰剂很重要,特别是黑白花的牛皮。之前德瑞公司有个含巯基的浸灰剂HS 2,对去除毛根还是比较管用的。浸水时加入浸水酶或脂肪酶对去除毛根很有帮助。最好是在浸水工序就让毛根松动,脱毛时毛彻底从毛囊退出,如在浸灰工序使毛浆化,毛浆会堵住毛孔,从而适得其反。浸酸前滚一下(粗)盐净面。

问题1.14:有人研究过含铵脱灰剂对雾化性能以及对无铬鞣皮白度的影响吗?

观点1:无铵脱灰剂和含铵脱灰剂只是脱灰效果有些区别罢了。个人感觉铵盐脱灰皮坯不论在均匀度还是干净程度上,都比无铵脱灰剂要理想。

观点2:两类脱灰剂对白度影响差别不多。我曾经实验对比过,同样的工艺,使用铵盐脱灰剂、无铵脱灰剂脱灰或者无铵脱灰剂搭配有机酸脱灰,做出来的效果基本一致。实验结果表明,含铵盐的脱灰剂对白度没有影响。

观点3:无论用什么样的脱灰材料脱灰,醛类的无铬鞣皮都容易黄变。

观点4:含铵脱灰剂对雾化性能有影响,皮中的铵盐没有被完全洗出及铵盐残留多的话,革在陈放或者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铵盐会慢慢释放,铵盐属于可雾化物质。

观点5:无论哪种铵盐受热后都易分解挥发。尤其是铵盐遇到甲酸形成甲酸铵,更容易挥发成雾。市场上其实很多鞣剂中也都掺杂一些铵盐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