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荣谦小儿推拿护理大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带你走进小儿推拿的神奇世界

第1节 小儿推拿,让孩子少生病少吃药

小儿不喜药,穴位推拿最相宜

扫二维码看视频

小儿保健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穴位或部位施行特定的手法,以增强身体功能与抗病能力、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的一种保健手法。推拿作为一种良性、有序、具有双向调节保健作用的物理刺激,可对小儿机体进行全面调理,无痛苦,无创伤,不良反应少,且简单易行,容易被家长和孩子接受。

自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风寒”的保健推拿方法以来,推拿对小儿保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很多不了解中医奥妙的人都会对小儿保健推拿产生怀疑,有人觉得只依靠反复推拿几个穴位就能治病,是不是太神奇了?俗话说,“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孩子五指上的经络能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再配以合适的按摩手法和力度,就能对疾病发挥很不错的治疗效果,在孩子健康时做适当的推拿,能起到保健的作用;当孩子生病时推拿相应的穴位,病症会有所改善。

由于小儿发病以外感病和饮食内伤居多,因此在推拿治疗上常用的也是以解表(推攒竹、推坎宫、推太阳、拿风池等穴)、清热(清天河水、推六腑、捏脊等)、消导(推脾经、揉板门、揉中脘、揉天枢等穴)为多;另一方面,小儿病情变化迅速,一日之内即可由实热证迅速转变为虚寒证(正气暴脱),因此,家长应及时给予按摩,必要时可结合中西医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小儿推拿的保健调理作用

小儿为纯阳之体,生机旺盛。小儿正处于各种生理反射、功能活动及行为习惯等(如排便、睡眠、进食、运动、作息、学习和思维)的建立时期,作为一种良性刺激,小儿推拿对于正常反射、功能建立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有着积极意义。通过推拿还能达到纠正偏颇体质,调质抗邪、调质防病、调质防变的作用。

给孩子做推拿,可代替吃中药

众所周知,中药有四性:寒、热、温、平。但大家也许不知道,按摩中的推、拿、揉、捏与中药的四性是相对应的,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按摩是可以代替中药的。我们的祖先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推拿代药赋》,详细介绍了推拿小儿穴位所对应的中药以及功效,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1 推脾经(拇指)

①旋推

代替中药:人参、白术。

功效:安神补脾,止泻。

怎么推:拇指外侧(桡侧)或拇指指腹为脾经,顺时针方向旋推是补法。

②直推

代替中药:灶土、石膏。

功效:治疗便秘。

怎么推:小儿拇指为脾土,向指尖方向直推是泻法。一般2岁以上小儿可推300下,年长或年幼者可酌情推500次或100次。

2 推肺经(无名指)

①旋推

代替中药:桑皮、桔梗。

功效:补虚益气。

怎么推:家长用拇指指腹在小儿无名指指腹顺时针旋推。

②直推

代替中药:五味子、冬花。

功效:润肺止咳。

怎么推:家长用拇指指腹推小儿无名指指面,从指根向指尖推。

3 推大肠经(食指)

①补大肠经: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从指尖直线推向虎口。

代替中药:诃子、炮姜。

功效:温肠止泻,治疗腹泻。

怎么推:食指桡侧,从指尖直线推向虎口。

②清大肠经:大肠经在食指桡侧缘,从虎口直推至指尖。

代替中药:大黄、枳实。

功效:治疗便秘。

怎么推:食指桡侧,自虎口直推至指尖。

4 揉手背(外劳宫)

代替中药:白芍、川芎。

功效:止腹痛,利小便。

怎么推: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揉手背外劳宫处。

5 掐揉五指节

代替中药:苍术。

功效:止汗除热。

怎么揉:五指节指的是掌背第一指间关节。用拇指指甲依次从小儿拇指掐至小指。

孩子体质不同,按摩方法大不同

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尽相同,所以中医里把孩子的体质分为健康、寒、热、虚、湿五种类型。这样就可以根据孩子体质的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孩子进行保健,下面就来对照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体质,并为孩子选择科学合理的保健方法吧!

哪些情况下可以做小儿推拿

扫二维码看视频

小儿推拿适应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推拿效果会更好,当然,在临床上再大一点的孩子也可以做小儿推拿,操作的时候配合一些成人按摩手法以加强效果。

病理上来说临床适用疾病比较广泛,常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发热、支气管炎、咽炎、哮喘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腹痛、腹泻、疳积、积滞、厌食、呕吐、便秘等;其他如遗尿、尿频、夜惊、惊风、肌性斜颈、脑瘫、佝偻病等病症都可以通过小儿推拿来调理。生理上来说日常保健可以促进儿童生长发育、健脑益智、调理体质、预防疾病发生等。

哪些情况下不宜做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广泛,效果良好,但也有一些情况不适合使用,家长须了解:

1 孩子吃得过饱或太饿时,不适合做推拿。最好在饭后1小时或是睡前做。

2 小儿有严重症状而诊断不明确的,不建议自行推拿,应及时就诊。

3 皮肤有破损(烧伤、烫伤、擦伤、裂伤等)、疥疮、皮炎、疔疮、疖肿、脓肿、不明肿块,以及局部有伤口瘢痕等。

4 有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等。

5 有出血倾向的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正在出血部位应该禁用推拿手法,防止手法刺激导致再次出血或出血加重。

6 骨与关节结核、化脓性关节炎,以及可能存在肿瘤、外伤、骨折、骨头脱位等局部应避免推拿;危重病及心、肺、肝、肾等脏器疾病。

小儿推拿的取穴方法

小儿推拿取穴的方法很多,以被按摩者的手指为标准来定取穴位的方法称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因个人手指的长度和宽度与其他部位有着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被按摩者本人的手指来测量定穴。一般情况下,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是最常用和最简便的取穴方法。

取穴方法

1寸:小儿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为1寸。

1.5寸:小儿食指和中指并拢的宽度为1.5寸。

2寸:小儿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的宽度为2寸。

3寸:小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的宽度为3寸。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扫二维码看视频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平稳,从而达到渗透肌层作用。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律性,快慢始终如一,切忌忽快忽慢,用力要轻重得当,每个穴位的力量要均匀一致;柔和,是指手法用力要和缓、灵巧;平稳,是要求手法着实,吸附在肌肤的表面,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之所以特别强调手法要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是因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肌肤柔弱。对不同年龄的小儿,手法用力应有所区别。尤其对新生儿,手法更要轻柔,甚至要使用抚触的手法。

另外,对于各种不同手法又有其自身要求。小儿推拿手法中主要有推、揉、捏、拿、摩、运、擦、掐、按等。如推法要轻快,频率为每分钟约300下,但要轻而不浮,快而着实;摩法则要均匀柔和,做到轻柔而不浮,重而不滞;掐法要既快又重;拿法要刚中有柔,刚柔并济。拿法和掐法刺激较强,次数不可太多,通常放在治疗最后操作。

小儿推拿手法的方向

扫二维码看视频

小儿推拿特定穴是小儿推拿学的特点之一,这些穴位以特定的操作方向决定补泻性质。根据穴位点、线、面状分布的规律,推拿手法分为直线和旋转方向两种。直线方向的操作主要用直推法,如分布在手掌的脾经、肝经、心经、肺经,其补泻方向均相同,即向指尖推为泻、向指根推为补,离心为泻、向心为补。要注意有些穴位不做泻法或很少用泻法,比如肾经,而心经以泻小肠代替。旋转方向的操作,多用于揉、运、摩等手法,多用在腹部,如摩腹、揉中脘、揉神阙等。

补脾经

清大肠经

摩腹

小儿推拿手法的频率和次数

扫二维码看视频

小儿推拿手法在特定穴位上操作次数的多少或频率的快慢,是衡量运用手法补或泻的有效治疗量的标准之一。适当的推拿次数和频率,能使疾病很快痊愈;相反,次数少、时间短,达不到治疗量就达不到治疗作用;而疾病治疗中急于求成,次数过多、频率过快,不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有害身体健康。

频率和次数要掌握大原则,对年龄大、体质强、病属实证的小儿,推拿可次数多、频率较快;年龄小、体质弱、病属虚证的小儿则相对次数少、频率较慢。目前临床上,年龄小的孩子,建议使用推、揉、摩、运等较柔和的推拿手法,主穴的次数在300次左右,配穴在100次左右;而掐、按、拿、搓、摇等手法,只需3~5次即可。总之,临床要通过辨证,灵活掌握推拿次数和频率才能提高疗效。因此建议家长在进行推拿前,先请专业医生评估孩子疾病情况,或根据体质强弱来决定推拿手法、频率、次数。

小儿推拿的频率和次数根据小儿的年龄、体质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的操作顺序

扫二维码看视频

一般来说,先推刺激较轻、不易引起孩子哭闹的穴位,先推主穴后推配穴,最后推刺激性较强、易引起孩子哭闹的穴位。总体来说,轻快柔和的手法放在前面,如摩法、推法,而刺激较重的放在后面,如拿法、掐法等。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上肢部穴位不分男女,习惯推拿左手,可促进血液循环,也可推拿右手,而其他部位的双侧穴位两侧均可进行推拿按摩。

专家提示

小儿的病理特点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治疗不当或不及时会影响疾病的愈后转归,故在一些疾病过程中推拿需配合内治法协同治疗。此外,在小儿推拿治疗的过程中家长要注意手法的力度、方向等,如果应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意外和危险,因此家长应熟练掌握小儿推拿手法及相关中医理论基础后再进行推拿,才能保证小儿推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