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栖古桥(修订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名贤曳杖逐余曛——三分庙桥

清光绪王同编撰的《唐栖志》卷三·桥梁有三分庙桥在日晖桥北的记载。

塘栖镇东北角的三分村前有一条小河,往东流至“三分村庙”侧,又南北分流,一支向南约500米,流经原崇裕丝厂食堂西侧的“日晖桥”,汇入京杭大运河杭申甲线;另一支则向北200多米汇入京杭运河杭申乙线。

三分村紧邻塘栖镇,距离栖水名刹流清禅寺、期堂庵、千佛阁仅有一华里。历史上位于镇郊的三分村,小河蜿蜒,桑果遍地,村民家家养蚕。

此地与佛法很有缘,小小的村庄竟有数处伽蓝。村北有“三味庵”,是顺治初年高僧豁堂禅师所建,到了道光初年,亮庵上人来主方丈,大振宗风,创建罗汉堂、金刚殿,改额为“三味禅寺”。咸丰辛酉年毁于太平军。

三分村东侧又建有“永清廨院”。其建造年代历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南宋绍兴年间,延法师创建,元末毁。明洪武初复建,洪武二十四年并入泉漳“显忠寺”。二是“永清廨院”建于五代吴越国忠懿王钱弘俶时,明正统年间僧人觉庵、永方师徒发愿重修。后来僧官居此(按:僧官,即“廨院主”,是禅林中,主管寺院之会计、接待等事务之职位),所以,成化《杭州府志》的记载是“廨院”。万历丁酉年三分村的“永清廨院”被火烧毁,卓石峰、罗葵庵出资复建。至明崇祯朝后期已不存,在其遗址上建了“三分村庙”。庙内有一座“陈禹二王祠”,此庙亦毁于太平军。

三分村庙

那位曾任过云南布政使的里人丁养浩先生年轻时和退休后的嘉靖甲申(1524)年,曾两次游过永清廨院,写有《复游永清庵诗》:

逃名滇海外,栖迹越江滨。白发催年暮,青山入梦频。

停杯留急景,曳杖逐余曛。云去林居子,无劳问俗尘。

至清末里人又复建了“三分村庙”,直至“文革”前尚有部分庙的建筑存世。

三分村是我外祖父民国早年从嵊县徙居塘栖后最早留居之地,他当年在“大伦丝厂”任职员,外祖母种桑养蚕,抚育儿女,在此村居住了十数年,迁居水北街新桥湾三分桥堍后,在三分村仍有一些土地,后来二老逝世后均长眠于三分村后桑林之中,直至80年代中新华丝厂在三分村建造职工宿舍后表兄将祖坟迁至超山公墓。

如今的三分村庙是80年代初复建的,庙东侧那座古三分庙桥尚存于世间。

三分庙桥上的桥额是西仁桥,桥系一座三孔石梁平板桥。桥位于三分村东首,呈东西走向,长13米左右,宽1.6米左右,矢高约5米以上。从桥面两侧凿有的方型石孔判断,此桥原有石板桥栏,不知什么时候被人拆毁。

此桥中间梁板石质已风化,石皮剥落,桥南侧仅能看到一个“西”字。而北侧石梁中间已看不清桥名,梁板两侧亦未找到纪年文字。从此桥雕刻的石莲花及所用石材、石工,以及桥石的风化情况分析,此桥应始建于明代以前,清代中偏晚期有重修,重修至今应有150年左右。

三分庙桥

三分庙桥上的雕饰

此桥地处塘栖镇东北,曾是如今塘北村地界龙光桥、郑家埭、姚家坝及德清勾垒(又称勾里)等地村民往返塘栖镇上的主要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