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月诗字趣文》
月,悄然从我的窗户射进,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将我从梦中轻轻唤醒,捞起了我心中一团纷乱的心事。当我醒来,发现月依然未变,可我已非昨日之我,不禁心生慨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月,见证了人类文明的兴起。“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曹操在沧海前有意施展雄心,借月发出呐喊:“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乱世三国中,曹子建诗中的女子在月的陪伴下独守空房,熬过不眠长夜:“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李太白身处他乡,望着月,抒发浓烈的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东坡则借着月思念远方的兄弟,写下千古佳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易安于孤冷的月光下,在冷清的房间中,是否因“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而深深思念着她的丈夫?李商隐那隐晦难明的诗意,“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是否源于他对那位没有身份的婢女的真情?
当一代帝王成为亡国奴、阶下囚,曾经的荣华富贵如云烟消散,故国家园不堪回首,历经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承受国破家亡的折磨,满心愁苦悲恨难以排遣,只能独上西楼,对着如钩的月低吟:“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忧国忧民的杜夫子感慨“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既是他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是身处异乡时的孤独。诗人们总有离别愁绪,情感丰富,故而从月中获取了一首首绝妙诗句。李白为老朋友被贬而担忧,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牧也因思念友人而叹“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宰相张九龄心胸豁达,望着高悬空中的月,发出邀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我满怀抱负,十年寒窗苦读,好不容易得皇帝赏识,却因改革遭保守派反对,政策不佳,民生疾苦,最终被放逐回家,追问:“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辛弃疾文武双全,一心想着收复故土,却怀才不遇。相比之下,他比岳飞幸运得多。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一心收复失地,精忠报国,最终却被奸相以莫须有的罪名斩首。辛弃疾也在人生旅途中为月吟诵:“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或许诗人们并不在意月中是否住着传说中的嫦娥仙子,只是高悬的月与形单影只的他们相互映衬,于是有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也化作长安居士笔下浅白的村居诗意:“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月呀,总会让那些多情的诗人生出愁绪。张若虚一生仅一首《春江花月夜》,句句不离月,对月可谓是情有独钟。诗仙李白对月的情意有增无减,恨不得借每一次的酒兴将月写入大唐诗库,以此展露他空虚、抑郁不得志的人生。他或许见唐明皇李隆基安逸享乐、荒废政事,继而引发安史之乱,满心想着干一番大事业,要像谢安那样力挽狂澜,于是和永王李璘起兵造反,若不是郭子仪求情,怕真要被斩首,哪还有李太白饮酒跳月的美丽传说。有人说他是太白金星转世,一生不得志,莫非真要上月宫找嫦娥仙子作伴?唐伯虎借此传说吟道:“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唐代的张继在安史之乱爆发后,乘舟至寒山寺,面对前途的迷茫,满腔忧愁化作:“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柳永作为宋词开山立派的词祖,亦是放荡浪子,“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其放荡之心注定与仕途无缘,放荡过后,也面临着:“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唐诗宋词中,月的身影不可或缺。一来,那些放荡不羁的浪子总要借酒消愁,可愁更愁,只好将心事说与这不会说话的月,或许正因月不会开口,他们才敢大胆地畅所欲言,一吐心中的愤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范仲淹也能从这句诗中听出下属的不满,为其升职加官。二来,月如一位长者,与人相比,人渺小至极,小孩子总要发发情绪,月默默聆听,无声回应,这便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让他们在人生路上继续前行:“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此刻,夜色已深,“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单于趁着夜色逃走,曾义薄云天、过五关斩六将的关二爷,也在月光的照耀下败走麦城,敌将吕蒙割下他的首级,令千古义士扼腕痛惜。而人类凭借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呕心沥血,终于发明出宇航飞船,飞上太空,进入月的怀抱,圆了嫦娥奔月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