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长?补短?你会如何选择
彼得·德鲁克说:“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只能靠发挥自己的优势。”但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总是用一生的时间来改善劣势,却很少关注优势。
在过去的十年里,美国盖洛普调查公司就员工敬业度中的“员工在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个话题在全球范围内做了1000多万人参与的调研,结果显示只有1/3的人在工作中每天都有机会做自己最擅长的事。而那些无法专注做擅长之事及发挥优势的人所付出的代价是令人震惊的。一项针对1000余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那些在工作中每天都没有机会做最擅长之事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到全心全意投入工作中。与我们的研究结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有机会每天都能做擅长之事的人,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可能性要高出五倍,认为自己整体生活质量较高的可能性高出两倍甚至更多。
然而在大多数的组织体系中,要想提高待遇、地位或增加权责,就不得不换到完全不同的岗位,而不是在一个与我们的天赋相匹配的特定岗位上一直发展。对数字没有感觉的人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会计或统计员,天生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人永远做不到很好地体谅别人,做不到用最真实的方式安抚情绪激动的客户;即便在篮球上叱咤风云的传奇人物迈克尔·乔丹,也不可能成为高尔夫球界或棒球界的迈克尔·乔丹,因为每个人的优势各有不同。
我们应该如何发现自己的优势呢?什么样的工作才真正适合自己呢?我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保罗·帕兹的故事。
“白天我的工作是卖手机,可我一辈子都想当一名职业歌手。我的梦想是走上自己此生注定踏上的舞台。”保罗·帕兹(Paul Potts)是英国的一个手机销售员。就像千千万万的同行那样,他工作勤奋,长相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毫不起眼,性格还有点内向。稍微不同的是,他的业余爱好是唱歌剧。
保罗从小就喜欢唱歌,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接受正统的声乐训练。害羞的他只能在卡拉OK模仿帕瓦罗蒂唱歌剧,但是他从来没有放弃过成为职业歌唱家的梦想。为了到歌剧的发源地意大利拜师学习,他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即使在一次严重车祸中摔断了锁骨,在床上躺了将近一年,他也没有就此打退堂鼓。
2007年6月14日,36岁的保罗终于得到一个机会——参加英国达人秀(Britain’s Got Talent)。在比赛中他演唱了普契尼的经典曲目《今夜无人入睡》。他以近乎完美的歌喉震撼了全场,原先傲慢的裁判不得不惊讶地说:“今天我们见证了一颗原石转化为钻石的过程。”比赛的结果毫无悬念,他赢得了比赛的冠军,并获得了给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献唱的机会。之后,他正式签约成为职业歌手,第一张专辑就卖出了300万张。
海明威说过:“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一个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保罗的经历多少印证了这句话。他没有被平凡打败,因为他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才能和激情是什么。很多人只是抱怨命运不公,哀叹自己怀才不遇,却从来没有认真为自己的梦想和天赋付出过努力。
我们可以说,在保罗的故事里,梦想和事业的实现是基于对自己清晰的认识,这可以从三个要素来考虑:才能(talent)不仅指天赋,还包含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通过工作慢慢积累下来的能力;激情(passion)是从心底真正热爱一件事的冲动;组织需求(organization needs)是外在世界需要你投入才能和激情的地方。要说职业规划和认识自己,就是尽量使这三者叠加重合的过程(见图2-1)。重合的部分越多,实现自我价值和梦想的可能性就越大。
图2-1 优势的三个要素
什么是优势?优势首先来自潜能。它也叫才干,是在你身上会自然而然反复出现、可被高效利用的知觉行为跟情感模式。每个人都有这种模式,它就像一个习惯一样隐藏在每个人的所有行为当中。当人们能够把这种习惯有意识地运用到某个场合并产出好的结果时,那就是人们所拥有的优势。所以,优势等于才干乘以刻意练习。举个例子,小时候很多人会夸你口才好,你长大之后在某个工作领域里刻意练习自己当众演讲的能力,并逐步把它变成自己的优势。真正的优势一定会在某个场景里展现出来。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优势的三个要素。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只是在职场中,大部分人不是被摆错了位置,就是没有正确地认识和努力发掘自己的能力。真正成功的人,无论他们的智商高低与否,无论他们从事何种行业、担任何种职务,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
迈克尔·乔丹12岁时就是少年棒球联盟的顶尖好手,那时他也想过未来进入棒球界,但是他与生俱来的匀称身材并不适合需要强大下盘的棒球运动。他拥有无与伦比的身体控制能力,若在篮球界发展会更有优势,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
比尔·盖茨大学读的是法律系,当他意识到自己更适合做电脑程序设计时,就辍学改行创立了微软公司并致力于软件产业化,最终造福了全世界。
想象一下,如果乔丹进了棒球队、比尔·盖茨继续读法律,事情会怎么样?并不是说他们就会失败,可能棒球界会多一个表现还算优秀的选手,而盖茨也会是个不错的律师。但是,这绝对是一种无法想象的可怕浪费。
如果你觉得这里的例子太遥远,那么回想一下你公司里那些表现突出、令你敬佩的人,他们是否都很好地运用了自己的优势?或者,公司里大多数的同事都在做他们力所能及、擅长的工作吗?
美国盖洛普调查公司曾在21世纪初对全球63个国家、101家企业、170多万名员工进行过调查,结果只有两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所长。也就是说,有八成的人每天都在做自己不擅长的事,连成就感都谈不上,更别谈对公司做更多的贡献了。根据这项调查完成的《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中,作者马库思·白金汉(Marcus Buckingham)和唐纳德·克利夫顿(Donale Clifton)认为,大多数的公司与其花大钱训练员工,弥补其能力的缺陷,不如提高他们了解自己、发现并应用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提升企业实力的最好方法。
在职场中,你的独特才能就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你的武器。与其成天羡慕别人的成就,为自己的不足而自卑,不如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一个人只有专注自己擅长的工作,无怨无悔地付出努力,才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果实。
知道自己愿意为什么事情付出努力和了解自己的能力大小一样重要。
拥有激情能令你在工作上事半功倍,甚至超越肉体的限制,激发出体内未知的潜能。不少朋友总是困惑,他们拥有一份让别人羡慕不已的工作——能发挥自己的专长,朝九晚五待遇高,老板和同事也好相处,可是他们仍然觉得生活空虚,做事没有意义。为什么?一个原因可能就是,那不是他们真正的事业和价值所在。
一个北大女生四年的大学生活在别人看来,简直不可想象:主修法律辅修经济,一周七天的课表排得满满的,熬夜赶报告、赶论文是家常便饭。毕业前她顺利拿到芝加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其他同学都在抓紧时间享受这最后的大学时光,她却跑到香港一家律所实习,周一到周五上班,周末再赶回北京旁听一个她非常喜欢的法学教授的课。
尽管如此,当身边的朋友带着敬佩和同情问她辛不辛苦的时候,她却一副诧异的神情——为了自己喜欢的事而忙活,是人生最快乐、最幸运的事,多少人求之不得,哪里算得上辛苦呢?她说,那些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正勉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的人,才真正辛苦。
同样是人,同样是一天24小时,有人徘徊多年仍一无所获,有人却能同时做好几件事并乐在其中。其中的差异就在于自己的激情。
为了避免30年后,你重新审视自己这些年的成就时痛哭流涕或者悔不当初,请你不妨现在就问问自己,什么才是值得你牺牲眼前利益、用最大激情去换取的工作和职业。
才能和激情可以说是自身的内部因素,而组织需求则是你向外实现它们价值的重要平台。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获得一份工作,关键并不在于你的才能和激情是什么,而在于你的才能和激情能为别人做什么。你的公司期待你做出贡献来“兼济天下”,而不是在工作岗位上“独善其身”。
我(本章的“我”指作者刘荣)有一位朋友在出版界任职,之前他的部门新来了两个编辑,两人都宣称自己对图书抱有高度的热情。朋友正好负责社里馆配书这一块的业务,便把具体的组稿工作分派给两人去做。时间久了,两人都来找他谈话——前者抱怨连连,觉得馆配书要求低、发展前景不乐观,还要成天和销售人员打交道,浪费自己的时间;后者一开始也有点排斥,但是他从其他同事那里了解到,馆配书项目一直是社里最弱的环节,现在领导有心要把这块漏洞填补起来,便来向朋友请教工作中应该注意的细节。结果,后者策划的好几套书都成为社里大力支持的重点图书,他本人也获得了领导和同事的称赞。至于前者,早在这之前就已经黯然离职了。
【成长建议】
• 我们可以找专业的职业导师做一些优势测评,以便了解自己的优势关键词。
• 回顾工作中给自己带来成就感和高光时刻的事情,总结适合自己的岗位。
• 如果发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和岗位,就要懂得积极表现和争取。
• 如果没有发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请珍惜当下的职业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去发现心流体验,慢慢培养你对它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