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全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No.1 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相对于德国和日本来说,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建立极权统治的时间最早,他将魔爪明目张胆地向邻国伸出的时间也更早一些。

墨索里尼一方面将全部精力致力于维护和平,另一方面又秘密地积蓄着自己的力量,他的一切活动只围绕着一个中心——统率意大利进行一场胜利的战争。他强烈地感觉到,必须抓住时机先征服一个国家,从而证明意大利在他的领导下已成为一个强国。

环顾四周,哪一个国家是他最好的磨刀石呢?只有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时称阿比西尼亚。它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个内陆国家。全国面积约有110万平方公里,其中高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平均海拔高度为2500米至3000米,有“非洲屋脊”之称。

墨索里尼所设想的战争也是帮助意大利解决经济问题的一个途径。一旦征服了埃塞俄比亚,现有的两块殖民地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就将连成一片。他幻想着将成百万——一度曾讲过1000万——意大利人移民到统一的东非。他不能听取那些现实主义者的意见,因为他们认为,经营殖民地得不偿失。过去他自己也曾有此看法,但现在他却喜欢听另一些人的意见,他们主观臆测冒充内行,说意大利能在几年内将阿比西尼亚变成一个富饶的经济区。此外,还可从当地征召100万或200万阿比西尼亚人入伍,这对墨索里尼同样也具有吸引力,因为一旦这块新殖民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工业化后,这支军队就是控制整个非洲大陆的一股力量。

关键问题是确定时机。这场酝酿中的非洲战争必须在德国还没有足够力量改变欧洲力量均势之前结束,而且还要打赢。专家们设想,如果能投入一支十分庞大的部队,阿比西尼亚是不难被打败的。

到1932年底,墨索里尼已批准了一项粗略计划,并同意战争应大致在1935年秋雨季以后开始。

此时,“瓦尔瓦尔事件”终于为墨索里尼酝酿已久的侵略提供了口实。

一个划定阿比西尼亚和英属索马里边界的英埃边界委员会于1934年11月23日到达瓦尔瓦尔泉水处。该地位于埃塞俄比亚境内160公里处,这一地段与意属索马里的边界未经划定。边界委员会到达时发现这里已被一支意大利武装力量占领。委员会的英方代表克利福德上校遂向意大利提出抗议,认为他们的存在有碍英国代表在埃塞俄比亚领土上的行动自由,但英国代表为避免发生“国际事件”而后撤了。埃塞俄比亚的代表们却留在了那里,他们认为,这个地区以至整个索马里海岸都曾经向高原的皇帝进贡过,因此在殖民时代以前就是埃塞俄比亚的一部分。这正是墨索里尼所需要的争执。

1934年12月5日,战斗爆发了。意大利人出动了一辆装甲车和几架飞机。

全世界都同情埃塞俄比亚,而整个非洲大陆黑人的同情,更是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当时欧洲各国首都的政治鼓动,诗歌和政治家的演说,都反映出这种同情。这种同情后来有助于埃塞俄比亚政府同非洲新兴国家的团结。

战争开始后,意大利人的反应是令人吃惊的冷淡,这一点连墨索里尼本人也不得不承认。他声称,这是一场抗击野蛮侵略者的自卫战争,但他的话缺乏根据,令人难以相信。没有多少意大利人响应他的号召去参加志愿军。最后,果不出所料,使意大利人普遍动员起来的却是国际联盟的50个成员国的一致谴责。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因为国际谴责能使意大利人相信,他们的国家正处在危急之中。

战争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英、法两国却不愿意冒同意大利进行战争的风险,它们在纵容侵略的道路上越滑越远。1935年12月9日,英国外交大臣霍尔和法国外交部长赖伐尔秘密缔结了《意大利-阿比西尼亚冲突的共同解决提纲》,即《霍尔-赖伐尔协定》。协定建议:阿比西尼亚将整个欧加登省和部分提格雷省割让给意大利,将埃塞俄比亚南部1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划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和居留的地区”;作为交换,埃塞俄比亚可得到意属厄立特里亚一条狭长的沿海地带(仅7680平方公里)。这个建议实质上是将阿比西尼亚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变为意大利保护国。该协定拟定当日即泄露于世,在国际上引起轩然大波。墨索里尼同意接受这一协定作为讨论的基础,并想以此在国际联盟成员国中制造分裂,散布影响。可是这一出卖埃塞俄比亚的行为却遭到了国际舆论的强烈谴责。这件事在英、法议会和内阁中也引起了强烈争吵。霍尔被迫于12月18日引咎辞职。赖伐尔也在法国议会的激烈批评下,于1936年1月下台。墨索里尼因此不得以拒绝整个妥协的设想,但同时他又声称,他这样做是被迫的。

《霍尔—赖伐尔协定》虽未能实现,但它却使墨索里尼更加确信,今后不论怎样行动,都不会受到英、法的严厉制裁。在法西斯德国崛起所引起的欧洲复杂、紧张的局势下,他可以为所欲为地去实现意大利已做了40多年的美梦。

▲意大利士兵带着各种武器正在爬越一座埃塞俄比亚大山。

1936年5月4日黄昏,意大利先头部队抵达亚的斯亚贝巴郊区。次日,巴多格里奥元帅和他的部队占领了这座城市。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战争似乎已经取得了胜利。但事实上,埃塞俄比亚的部分地区仍保持着独立,在以后的三年中,战斗继续激烈进行,意大利公众全被蒙在了鼓里。

▲傲慢的意大利士兵在看守一个被绑的埃塞俄比亚俘虏。

1936年5月9日,墨索里尼宣布,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和人民已经并入“意大利王国和完整的主权之中”,维克托•埃曼努埃尔已经为他“自己和他的继承人”取得埃塞俄比亚皇帝的称号。次日,巴多格里奥被任命为埃塞俄比亚总督和意大利国王的代表。只过了几个星期,他因为另有任用被调走,格拉齐亚尼元帅接替了他的职位。

墨索里尼多年前就谋求建立意大利帝国,如今终于大功告成。

墨索里尼虽然口头上说他已经心满意足,再也没有别的奢望,但他深信,如果他能打赢人类历史上一场最大的殖民战争,那么,他就有能力做出一番更大的事业。他与一位老相识说:“谁停止不前,谁就会湮没无闻。”

墨索里尼宣称意大利不仅赢得了战争,而且战胜了国际联盟。但要想尽快恢复在战争中遭到较大损坏的经济、军事实力,就必须解除国际联盟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英国财政大臣尼维尔•张伯伦认为,对意大利搞制裁是“冒战争危险的”,是“疯狂透顶”的事;内政大臣西蒙甚至提出,英国不打算为埃塞俄比亚的独立而在一场海战中让任何一条英国船只沉没。这些人强烈要求立即取消对意大利的经济制裁。在英国的催促下,1936年7月15日,国际联盟对意的经济制裁终于被取消。

这些都成了墨索里尼造神运动的资本。施加给梵蒂冈的压力迫使红衣大主教珀西利发表了一项不得已的声明,当时他还只是教皇助理,后来才成为教皇庇护十二世。珀西利赞美墨索里尼是“罗马帝国最有教养的缔造者”,连学校孩子演的木偶戏中也描绘墨索里尼和意大利军队的英雄气概,用涂成黑色的“非洲匪徒野蛮人”的尸体来点缀舞台。

埃曼努埃尔国王现在成了埃塞俄比亚的皇帝,他册封墨索里尼,其实是不得已而为之。他把墨索里尼召到宫中,说要授予他王子称号,但墨索里尼并不上圈套,他拒绝了国王的好意,他知道,接受这个称号,就要亲近王室,成为他的保护伞。

“陛下,”他谦恭地回答说,“我希望我还是个平民,像以前一样。”

埃曼努埃尔看起来有些为难,“那么,至少也得封你一个爵位。”

“我家历代都是平民,我为此而感到自豪,”他两手往腰上一叉,显出一副典型的傲慢神气,笑着说道,“如果陛下一定要给我加官进爵的话,那就赐给我一个军衔吧。”

“封你一个将军怎么样?”国王满怀希望地问。

“意大利王国第一元帅。”墨索里尼不动声色地说。埃曼努埃尔的脸被气得煞白。按照传统,这个军衔是唯一的,只能属于国王本人。可是易动肝火的“领袖”那副盛气凌人的目光一下子就把埃曼努埃尔的火气给压了下去,他虽气得说不出话来,但却不得不点头表示同意。

现在意大利有了两个第一元帅,这一点没人怀疑,至于哪一个更有实权,人们心里清清楚楚。维克托•埃曼努埃尔永远不能原谅墨索里尼对宫廷的这一侮辱。

这时,墨索里尼确实已经实现了他的神话。他被吹捧得神乎其神,即使性格坚定的人也经不起这样的吹捧。农民在田野里向他下跪,妇女举起孩子请他祝福,内阁大臣在他面前要立正,一站好几个小时。就在这时,他的心腹斯特雷斯对谒见墨索里尼的礼仪作了规定:“谒见时必须一路跑步到领袖的办公桌前,谒见结束时再跑步到门口停下,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