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歌(2009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广献爱心

高晓笛绘画事业的成功,引起了省残联的关注。

2003年6月,四川省第四届残联换届时,高晓笛当选为副主席,又被众聋哑人推荐为省聋哑人协会主席。这事对一般人来说,当然是一件大好事,可热爱艺术的她却不太愿意去,就怕社会事务多了影响自己的创作。她父母知道后,就说,晓笛啊,这可不好。你的画艺既是你个人奋斗的结果,也是老师和组织培养的结果,一个艺德高尚的画家,不能整天关在家埋头作画,应该多为社会特别是为残疾人事业做点事才对。父母的话说得她有些不好意思,立即就把担子接了下来。

高晓笛担任省残联副主席、省聋哑人协会主席后,积极参与鼓励残疾人“自强不息、助残扶残”等社会活动及兼职管理工作。在四川省残联的领导下,她尽量挤出时间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聋哑人活动,想方设法提升这些公益活动的品位。为此,她经常精心组织文艺演出、有奖竞猜、游园等公益活动。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为解决排练场地、服装、音响等租借问题,她借助自己的社会关系,亲自出面交涉,事事具体操办,甚至自己掏钱为参加演出者解决误餐费。

2003年,根据聋哑人的文化生活需求,高晓笛特别申请创办了《天府聋人》小报,她亲自担任主编兼美编。为了搞好这份小报,她积极联系邀请省内外聋哑人朋友投稿,开辟论文、小品、旅游纪实、诗歌、摄影等专栏。这张小报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深受广大聋哑人的喜爱。几年来,她已坚持办了27期,在中国残疾人自办的报刊中,她主办的这份小报,被读者公认是全国质量较好的报刊之一。

2004年,高晓笛组织力量举办了首届四川成都手语角。手语角是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助残志愿者及听力障碍者亲友开展日常手语的场所。办培训班期间,他们同时对公安、银行、电信等公共服务部门相关人员进行公益性手语培训,吸引更多爱心人士加入手语志愿者行列,为健听人群体和聋人群体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不仅如此,高晓笛还积极组织省市聋哑人协会将手语培训扩大到社会各界,几年来,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大、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等众多高校以及通信系统、卫生系统、旅游公司等单位,都充分利用自己的服务窗口,对手语进行了积极宣传,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四川各地手语宣传工作的开展,使手语在四川省内四处开花。

为满足各地宣传和培训手语的需求,高晓笛还亲自担任主编兼美编,与成都市聋哑人协会共同编写《简易中国手语》。为了编好这部特殊读物,她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苦战了两个多月才完成任务。这本普及性手语读物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聋哑人的喜爱和欢迎。

2005年,四川省残联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同时,积极推动信息交流无障碍。在此期间,高晓笛积极组织听障朋友,并与四川移动通信集团几次进行协商,发行全省聋哑人手机“爱心卡”,对聋哑人实行套餐优惠政策,改善听力和语言残疾造成的交流障碍,使聋哑人和正常人之间的通信沟通达到同等的效果,无障碍地与健全人沟通。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聋哑人的高度好评和欢迎。为此,高晓笛获得了四川移动通信集团授予的“贡献奖”。

由于她在残疾人群体中积极工作和出色的组织能力,高晓笛深得聋哑人群体的拥戴。2005年,她被四川省残联选送到北京参加中国残联举办的“全国优秀盲人、聋人干部培训班”,受到邓朴方的亲切接见。2008年,她出席第五届全国残疾人代表会议,被选为中国残联主席团成员。

高晓笛不仅积极参加城市扶残助残活动,而且特别重视献爱心的扶贫行动和公益活动。

四川乐至县劳动镇陈家祠小学,是陈毅元帅的母校,2000年,学校因年久失修,需重新修建,一大笔重建资金一时难以到位。此时,高晓笛等四川13名著名女画家闻讯,在成都举行了一次特殊画展。画展声势很大,日中佛教文化交流中心会长国冈茂夫先生,专程从日本赶来参加开幕式。画展后,本来她们可以有很大一笔收入,但是,她们将四十余幅心血之作全部现场拍卖,把所得款项全部捐赠给了陈家祠小学,以表达她们对山区孩子的爱心和对希望工程的支持。

2004年~2006年的每年岁末,高晓笛除积极参加市文化局组织的赴贫困地区送对联、义卖画、扶贫送文化下乡活动外,还带头以残联的名义积极动员群众,为乡村聋哑人捐赠数千件御寒衣物、捐款数千元,并率领五位骨干赴农村为残疾人送温暖、送文化,访贫问苦。为此,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她“三下乡先进个人奖”的荣誉。

2006年7月,高晓笛和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残疾人美术家联谊会秘书长宋体金等人倡导发起成立“十艺善缘”文化艺术中心,传播人文关怀,义卖画作募捐,宣传人道主义,助残扶贫。这个倡导很快得到四川富临集团和杭州金凤凰文化艺术公司等单位的鼎力支持,2006年8月,这个中心在杭州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并宣布成立。中心成立后,很快在社会引起反响,“十艺善缘”成为中国残疾人书画艺术群体中诞生的第一块艺术品牌。“十艺善缘”艺术机构中有国家级的美术或书法家协会会员6位,省级会员4位,其中女书画家有4位。最大的艺术家63岁,最小的28岁。他们中有肢残,有听障,有失语。多年来,这些艺术家克服肢体、听力等残障困难,用艺术努力感谢生命,用手中的笔传承中华文化,讴歌生命,讴歌艺术,抒发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通过“十艺善缘”活动,促进全社会对残疾人的了解、理解和尊重。残疾人文化艺术所产生的和谐文化将会转化为和谐动力,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

“十艺善缘”文化艺术中心成立后,高晓笛与十几位残疾人书画家组织“富临与特奥同行——十艺善缘书画爱心之旅”公益活动,由北京出发,沿途义卖画作,为特奥会募捐。他们从北京起程,途经石家庄、济南、杭州、富阳等地,行程5000公里,最后到达上海,义卖画作220幅,筹款20万元,全部捐赠给了中国特奥会。高晓笛主持创作的工笔画《翔》,在上海迎宾馆展出后,捐赠给“特奥会”。《翔》是由她用一个多月时间,主持画友集体为2007年世界特奥会完成的巨幅工笔画作。画面以上海市的市花——玉兰花为创作元素,盛开的玉兰和十只展翅欲飞的和平鸽和谐于画中。玉兰是对上海的祝福,和平鸽象征对2007年特奥会的祝福和期盼。

世界特奥会对该画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作品表达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家对特奥事业的关注和支持,用艺术大爱把特奥火种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2007年,高晓笛受中国孔子基金会委托,创作了中国第一张工笔彩绘全身《孔子像》。高晓笛擅长工笔花鸟画,画人物并不是她的强项,但她考虑到这是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义举,明知有难度,也高兴地接受了任务。下笔前,她参阅了大量前人之作,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反复琢磨,经过二十多次修改,历时半年,终于完成了任务。高晓笛绘制的孔子挂像以最新发布的孔子标准像为基础,并参照唐代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加以艺术再创造,重点在人物特征刻画上突出体现孔子这位思想家、教育家的伟大风范与气度,力求通过笔法传神展现孔子博大、智慧、自信、儒雅、谦恭、和蔼的圣人形象,力图在约定成俗的形象上寻求创新和突破。画中孔子衣袂飘飘,腰佩长剑,举止儒雅,尽显儒家风仪。人物色彩稳重,线条流畅。作品以写意的黄河、泰山为人物背景则更凸显儒学思想的博大和源远流长,恰与孔子的肖像形成鲜明对比和映衬。

高晓笛所创作的工笔彩绘《孔子像》,经人民美术出版社采用最新仿真技术,在传统丝绢上印制成了文化精品,曾先后被中国政府机构作为代表中国文化的国礼,赠送给冰岛总统格里姆松、西班牙巴塞罗纳足球俱乐部,并被指定为北京2008残奥会中国残奥代表团的贵宾礼品,赠送给前来参加2008北京残奥会的世界各国贵宾。北京残奥委会为表彰高晓笛的爱心,向高晓笛颁发了“中国残奥会爱心大使”荣誉证书,使她成为了2008北京残奥会中国唯一的聋哑人爱心大使。

2008年5月,中国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高晓笛立即到灾区慰问灾民和部队官兵,并率先向中国残联抗震救灾办公室捐款。随后,她又相约北京荣宝斋聋哑人女画家穆小玫、史晓慧和中央美院聋哑人女大学生兰珍妮等画家,牵头组织了一批残疾人书画家,向地震灾区捐款和义卖画作支援。

高晓笛,一个失去听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画家,用一颗沸腾的心,不断地温暖着人世间急需关心和帮助的人。

高晓笛用无声的语言向人们诉说着她对艺术、对人生的热爱,爱能感动一切,爱也能拥有一切。

大爱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