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歌(2009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那天的雨下得很大,从长寿到合川,有将近两百公里的路程,加之渝长高速公路在修补,车速极慢。到了东阳,下高速,又是一段几十公里崎岖不平的山路,因此,中午出发,到达三汇,已是傍晚时分。

雨依旧下个不停,唐总的秘书在公司总部办公大楼门前迎接了我们。几句寒暄后,她将我们带到了唐总的办公室。她告诉我们说:“重庆电视台正在做唐总的专题片,拍外景去了,可能要等一等。”

我说:“不要紧的,正好歇歇。开了那么远的车,也累了。”唐总的秘书给我们沏来了上好的茶,摆在茶几上。见我站在书柜前浏览书柜里面的书籍,便解释说:“唐总文化不高,是真正的‘草根’,不过,他正在努力自学……企业要发展,作为老总,不给自己‘充电’是适应不了形势的。”

“草根”两个字,使我蓦然回过头来,我问:“他是高中毕业吧,简历里有?”

唐总的秘书点点头:“不过,当年他是考上了大学的,因为残疾,没被录取。后来,到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学习过一年,拿了大学文凭,但和正规的科班出身的大学生们比,还是有差距的。”对于一个出身寒微的乡下年轻人来说,八十年代,读书考大学,或许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可这条出路却被堵死了,走不通,不是自己不努力,而是自己努力了,关键时候社会没有宽容地将那扇通往幸福之路的门给他打开。我读过记者对他采访的相关报道,也向合川区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核实过,1985年,他的确曾以优异的高考成绩问鼎过高等学府。那年他19岁,为了这次问鼎,他付出了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挑灯苦读。他是5岁的时候残疾的,5岁至19岁,相距着14年的光景,14年,连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普通农家孩子,苦熬着,硬是考出了远远超过重点大学录取线的分数,谈何容易……

他失败了,希望的灯在他的眼前似乎瞬间熄灭了本来就十分微弱的光芒,但是,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用在唐毅的身上,毫不为过。他失望、伤心、难过、落泪,甚至嚎啕痛哭,可作为一个残疾人,他也深深地明白,社会是不相信眼泪的,财富是不同情弱者的,要创造自己的幸福,除了自己还是自己,因此,经过权衡和思考,他毅然跨出了创业的第一步。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市场前景的准确判断,他用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东拼西凑起来的一点钱,在乡场上开办了一家小得不能再小的“家电维修店”。

那时候,“家电”的概念渐渐飞入了寻常百姓家,电视机、收录机、录放机等家用电器逐步成为了刚刚摆脱贫困而富裕起来的“有钱人家”的新宠。这些玩艺儿,好使,坏了却不好修。恰当的时候进行恰当的投资,使唐毅获得了不菲的收入。后来,唐毅回忆起那段时光,脸上总是充满了喜悦的微笑。他说:“找我修电视机的人太多了,忙都忙不过来……哈哈,为了能及时将坏了的电视机修好,好看电视连续剧,好多的人硬是软磨硬缠地来走我的后门呀!”

或许,他和别的“草根”不同的是,挣了钱,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享受和消费,而是要圆自己的“大学梦”。

唐毅是改革开放初期富裕起来的,他看准了知识的重要性,将这点闲钱投到了知识结构的更新中。1987年夏天,在缴纳了高昂的学费后,他成为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特殊新生。

与其说唐毅在既无坚硬的“后台”做支撑,也无雄厚的资金做后盾的情况下,纯粹靠着个人的顽强打拼能把事业一步步做大是一个奇迹的话,不如说注重知识结构的及时调整和更新,才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当机会到来的时候,自己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很重要。从唐毅的简历不难看出,要是没有那一次入学深造,恐怕就不会有他后来若干次逢上的“好运”。

1989年春天,刚“充电”回来不久,他就出任了合川三汇镇民政企业经理和重庆市北碚区人保三汇片区总代理,接着,又担任了重庆市燃料公司汽修厂厂长职务。要知道,这些头衔和职位,在当时是好多人梦寐以求的,既然别人没有得到,而唐毅得到了,那么就肯定有他得到这些头衔和职位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