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之歌(2009年卷)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有一种精神叫感动。阎建国的精神感动了无数个人。

这是2009年春天某日,发生在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幕:报告人拄着拐杖走上了讲台。讲台一角,还有一位手语翻译,同步进行着无声的报告。

报告人就是49岁的阎建国。接到南京特教学院的邀请时,阎建国正在生病住院,学院领导担心他的身体,阎建国却说:不要紧,我保证按时到校。

果然,那天阎建国抱病出席报告会,向全校一千多名教职工和学生代表,讲述自己的创业成长之路。

台上,阎建国用心在演讲,向同学们传递着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上小学时,因为腿畸形,我跑步像小马驹,常被同学笑话。”阎建国回忆道,“我就暗下决心:我不能跑,但可以投掷,可以打乒乓球,可以学好功课。”

“我决定到北京创业。可是我刚下火车,就在站台上摔了一跤,把整个脸都摔肿了!这似乎告诉我,一个残疾人想在北京站住脚,可不是容易的事。”阎建国说,“但我没有怕。”

台下,二百多名聋哑学生“听”得聚精会神。通过手语翻译的转述,他们被阎建国的事迹深深打动。

“我作为一名残疾人,能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奥运火炬手、‘十佳魅力苏商’,靠的就是自强不息。”阎建国动情地说,“我们身残志不残。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我们残疾人同样能做到,甚至能做得更完美!”

掌声响起来,这掌声是对阎建国自强不息精神的肯定,更是对残疾人事业的肯定。

听完报告,南京特教学院艺术系大一的学生严珩激动不已,他急不可耐地走到前台,向阎建国比划着这样的手势:拍拍胸口,双手攥拳在胸前转动。这意思是,“感动!”严珩有画画的特长,现在学习服装设计。他“告诉”阎建国,听了他的报告,更加坚信:只要努力,自己不仅可以自立,还能够奉献社会。

阎建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并对一旁的手语老师说:从严珩这些残疾学生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青年时期的影子。他要把自强不息的信念一直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