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人孔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潜龙勿用之12——16

12 不毁乡校

郑国有许多人经常聚集在乡间,批评朝政的得失,议论大夫是非,很多当朝大夫对此难以容忍。有人去找执政大夫子产说:“不如解散乡校,免得这些人没事聚在一起乱发意见,造谣生事。”子产说:“周厉王禁绝百姓议论朝政,引起国人暴动,自己被赶出了国都,我们郑国的那些百姓早晚干完活聚在乡校,他们议论国家政治的得失有什么不可以的。他们认为好的政策措施,我们就发扬光大,努力推行;他们认为不好的,我们就重新检讨改正,这对我们当政者来说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解散乡校?我听说:‘诚恳与亲切可以化解怨谤,作威作福难以长久。就象是治水,当大水泛滥时,无法救助,损失一定惨重,不如趁早疏导水流,因此有些小的损失也远胜于洪水造成的大难。”

孔子听到子产的这番话后说:“从子产的言论来看,如果有人说子产是个缺少仁义的人,那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13 宽猛相济

郑国执政大夫子产病危时,对游吉说:“我死了以后,你必然当政。你要记住,只有具备高尚品德的人,才能用宽道来治理民人,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就是推行严格法治。就象火很猛烈,人们看到以后畏惧万分,所以很少有人被烧死;反之,水很柔弱,人们都喜欢去戏水,结果反而有很多人被淹死,可见用宽道治民实在很难。”

游吉执政后不忍推行严格法治,而是采用宽道治民,不久郑国盗贼蜂起,在萑苻泽中集结抢夺财物,游吉懊悔地说:“假如一开始就听从子产的遗言,也不会弄到今天这种田地。”于是游吉就兴兵剿灭了萑苻泽中的贼匪,结果死了很多人。

孔子评述这件事时说:“政治宽大,人民就会轻慢,人民轻慢,就要用严厉法治来纠正;推行严厉法治人民就会受到伤害,人民受到伤害,就应用宽大政治来补救。如此一宽一猛,政治才能调和。”当子产死后,孔子哭着说:“只有子产才是古往今来的仁人君子。”

孔子从这件事情中总结出了“宽猛相济“的治国理论,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被统治阶级所广泛使用。

14 琴张之吊

早年,齐豹推荐宗鲁给卫国公子孟絷,等到齐豹要造反时,他就对宗鲁说:“公孟絷为人险恶,这你是清楚的,我们要干掉他,你不要给他当车右了,当心祸及于你。”宗鲁说:“我是经你介绍才得以侍奉公子孟絷的,由于你的大力推荐,他才信任了我,并用我为侍卫。虽说他为人不好,但由于厉害关系,我没有离开他,这是我的过错。但现在知道了他将有灾难,我却闻风而逃,这不是有辱你这个举荐人的声名吗?你们尽管干你们的,我会替你们保密,但我会把生命献给我的主人,这样不是两全其美吗?”

过了几天,公孟絷去城外祭祀,齐豹就把甲兵埋伏在城外,自己架车跟着公孟絷的车子。等到出了城门,齐豹挥戈砍公孟絷,宗鲁就用背挡公孟絷,结果他的胳膊被砍断了,戈击中了公孟絷的肩,两个人都死了。

孔子的弟子琴张与宗鲁是朋友,听说宗鲁死了,就向孔子请假要去卫国吊唁。孔子阻止他说:“宗鲁是齐豹派的奸细,又是背叛他主人的奸贼,他值得你去吊唁吗?一个洁身自好的君子,不吃奸人的食物,不参加叛乱,不利令智昏,不包庇坏人,不袒护不义之人,不做违背礼法的事。”琴张听了就放弃了去吊唁的打算。

15 守官守道

一天,齐景公到沛地去打猎,在猎场上用弓作手势叫守猎场的牧工来,可是牧工却抗命不来。齐景公很生气,下令身边的武士把牧工抓过来,要治牧工的罪。这时牧工说:“以前先君每次打猎时,按例都是用旗子召见大夫,用弓召见士,用帽子召见牧工。方才因为没看到帽子,所以不敢贸然应命前来。”于是齐景公就又把牧工释放了。

孔子听说这件事后就说:“守臣子之道,不如守为官之道。”“臣子之道”唯君命是从,“为官之道”以制度为准则。孔子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自然赞同牧工宁可犯怒于君王,也要遵守制度。

16 季氏遗言

鲁昭公从楚国回来时,孟厘子因不懂礼节而未能担任礼宾官,为此他一直抱憾,到临死的时候,他特别把夫人叫到跟前说:“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之本,假如不懂得礼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我听说,有一位贤达之士名叫孔丘,他是圣人成汤的后代,他的高祖弗父何是宋闵公的长子,他本应被立为宋君。可是,他却让位给弟弟宋厉公。到了正考父那一代,又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次接受君命出任正卿,他的官位虽高,可是却越发恭谨。所以正考父庙中的鼎上刻着:‘当了大夫以后向前弯腰,当了正卿以后往下缩肩,当了上卿以后就不敢抬头了。每当入朝时都沿着墙走,并没有人敢斯负我,在这鼎里做稀饭,做干饭吃,聊以糊口活命。’正考父的为人正是如此恭谨,所以藏孙纥说:‘圣人只要有高深的道德,即使在当世不能显达,他的子孙也一定会出贤人。’照此看来,这句话可能应在孔丘身上吧。假如我能这样善终,一定要把南宫敬叔、孟懿子送到孔丘门下,让他们跟他学礼,如此他们在社会上才能立足。”

后来孟厘子的两个儿子都先后拜在了孔子门下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