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连战长城关
“在我回来之后,还有人回来么?”
这是他苏醒的第三天。河间之地周围的百姓大多已拖家带口地奔赴东边,于太极下令撤回了守在两军前线的军队,一路退回到长城边。伊昀一觉醒来,周围的一切就都更换了模样。
“没有。就连尸首都无处寻觅。”于太极回复道。
伊昀看着于太极放在桌上的、刻着自己姓名的牌位,又沉默了。
于太极看着他落寞的样子,冷笑了一声:“你该知道,一个正值壮年的男人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那二十万人的家属亲眷们,我都不知道要如何与他们交代。与其一个人回来,倒不如和你的兄弟们一起去了,你也不用受这心里的折磨,我也能把这牌位给你立上。”
伊昀眼眶红了红。
于太极没理他,转而道:“朝廷十五万援军,由陛下亲自带着,还有一日便能过来。”
“陛下若要过来,知道我们如此狼狈地丢了那么一块沃土......”伊昀一琢磨,头又开始疼起来。
“还有一个坏消息,我现在就得说给你听。”于太极道,这几个昼夜忙下来,他的头上竟生出了白发。
伊昀听着他略微发白的双唇吐出音符,整个人都失了神。
“匈奴人准备明日清晨进攻长城。今夜必须紧急布防,我们要背靠长城血战。”
于太极说完顿了顿,一向冷淡的眼眸里蔓上了一丝悲伤的色彩。
“你注意......”他这话方才说出口,忽然又停住了,“......塞北乃是我大昌国土,我等奉命保家卫国,切不可临阵退缩。”
“塞北的百姓们,都迁走了么?”伊昀沉吟良久,问。
“你也知道,不可能的。”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于太极明显感受到伊昀的身上都带着一股沉重的冷气,冷气之下藏着多少愤慨与不甘、恐惧与消沉,不知。这股气息,是他先前从未感受过的,厚厚地压在身体大病未愈,而心头新伤累累的燕王身上。
伊昀背后伫立着绵延万里的长城,抬起头来看了于太极一眼,又问:“城中百姓,还有多少人没有撤退出来?”
“东璧半个时辰前报来的数是两千。”于太极道。
“还需要多久?”
于太极在心里反复计算着,沉声良久,道:“你尽力与匈奴人周旋,再给我一个时辰。做得到么?”
“如果楚逸在的话,你也明白,不可能。”伊昀道。
此时战争的号角吹响。
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各自登台。于太极望着地平线处黑暗中攒动的人影,忽然转过头问身侧擂鼓的小兵:“你们从燕王府中撤出来的时候,可见着了嫣儿她们?”
这小兵原是燕王府的伙计,为于太极做了几年的副手,也算是老熟人。于太极动员燕王府上上下下百余号人撤出府邸的时候,小兵也管了不少事。
“走的时候是一起走的,来这边落脚之后就没有见到过她们了。”他如实说道。
于太极蹙紧了眉头,转了转手中的羽扇,将目光转向了战场。
“击鼓,架弓,搭箭。”
前方有消息传过来,燕王府安插到匈奴阵中的线人全部被除掉了。
匈奴人在长城防线的不远处站定,没有了动静——即便有,现在也无从得知。
于太极下令:“增加巡查的人数,周边有任何的动静,都要小心仔细。”
那人得令去了。
双方僵持了约莫一个时辰,都没有展露出任何要进攻的意思。
于太极心头又是一沉。
随即就有人抬脚,准备给他踹到谷底:“于军师,方才有人探查到,秦地有一只急行火器军,已经逼近西部防线!”
于太极震悚了片刻,心里咂摸着,忽然觉出不对劲来。
北正明早在一个月前便派陆辅相到秦地与西凤讲和,双方半个月前便在距离秦地北部边境五十里的地方划线——监察院在此布兵严密防守,秦军不得突袭。西凤如果想要通敌乱国,监察院不会没有动静。
那双充满怀疑的浅色眼睛转向那急急忙忙前来报信的小兵,沉声问:“你这消息,莫非是谎报的?”
小兵被吓了一跳,急忙说:“这是我和兄弟们亲眼所见,绝没有半分含糊!”
于太极盯着他看了一阵子,那眼神好像要把他看穿。
“传令,放烟花。”
他所谓的烟花,是老燕王制作的一种“照明灯”,最初是在正面打不过的时候拿来抄匈奴老窝的。拳头大小的烟花弹射上天空,爆炸出来的火光可以将天空照得明亮如白昼。
烟花绽放的那一刻,城墙上箭矢齐发,射向城墙下分散着的人群。
第一波箭射完,长城的西边传来巨响,随之大地开始震动。伊昀伏在城墙的垛口上,听见砖石碎裂崩塌的声音从地下蔓延过来。
于太极蹙眉:莫非方才传来的消息是真的,秦军与匈奴准备前后夹击,突破这一道防线?
他算不明白——引匈奴进入中原,这对西凤有什么好处?
“于军师,现在怎么做?”手下人一片慌乱。
冷风吹拂之中,于太极额头上竟冒出汗珠来。
他心里也乱了方寸:“死守脚下,等待来信。”
正所谓:阴阳之间排山势,连卷无数白衫客。河间之后又山关,山北尽入青袖中。
到下回:青袖窃取秦王位,天下对弈局既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