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孔子圣贤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8章 子路结缨从容去

孔子的高徒仲由,字子路,是“孔门十哲”之一、“二十四孝”之一。

子路少年时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度日。有一次,身体虚弱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断米已经好多天了,子路想到要是到亲戚家借点米,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几十里路,从亲戚家借了了一小袋米背回来,让父母吃上了难得的米饭。邻居夸子路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子路性情刚直,好勇尚武,初次和孔子见面时,曾无礼于孔子,瞧不起孔子的学说。孔子对他启发诱导,子路深受触动,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孔子有一次问子路:“你喜欢什么?”

子路说:“喜欢长剑。”

剑不离手,是子路的一大特点。由于他忠勇好武,很多时候实际上承担了保护孔子的角色。孔子评价子路时说:“自从仲由跟了我后,我就没有再听到过恶意中伤的言辞了。”

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更是一位出色的侍卫,匡地、蔡地遇围期间都有子路仗剑紧随左右,让图谋不利于孔夫子的列国大夫深为忌惮。

子路为人伉直鲁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他也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

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意即子路经过孔门的洗礼,学识水平有所提高,但身上的野气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子路很尊敬孔子,孔子得了疾病,子路真情地为他祷告。但对于孔子的言行,如果他有不同的观点,会毫无保留地提出来,从不隐瞒。孔子见南子时,子路不高兴,因为南子“美而好淫”,急得孔子指天发誓:我决没有做什么过分之事。当孔子谈卫国的政治需要“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

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做蒲邑宰时,断案时听到一方说完就知道谁对谁错,在他的刚正谋断下,涉案众人都非常信服。

孔子常让弟子谈志向,每次仲由都抢先发言,而且多数是谈他如何勇敢,教别人如何勇敢,以及如何打仗等等。

子路在邵邑这个地方任职的时候,鲁国的掌权者季氏限百姓在五个月内开通一条运河。当时的生产力低下,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而子路在他的行政区内正好负责这个事,为了加快工程进度,在公家的经费不够,工地伙食很差的情况下,子路自己掏腰包给大家改善生活。

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派子贡去,把子路做好给工人吃的饭倒掉,还把锅也给砸了。

子路是个急脾气,跑去跟老师理论,对孔子说:“你天天教我们行仁义,要做好人做好事,现在我这样做了,你又反对我,还教子贡来捣乱!”

孔子教育子路:“由啊,你真是糊涂!当了君王,应该爱天下;当了诸侯,应该爱郡内人民;当了大夫,管好职务内的事;作为普通人,爱自己的家人就可以了。超过了范围的仁义,虽是仁义之举,但是侵犯了别人,所以你错了。”

孔子曾多次谈到子路擅长“政事”,并向主政的季氏等人介绍说:对于子路,可以任命他来治理千乘之国的后勤事务,至于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

孔子在鲁国做“中都宰“、“大司寇“的时候,子路开始步入仕途。最初,他在季孙氏那里干点小事,后来得到信任,升为“季氏宰“,即季氏家族的总管。其后,还做过费邑宰。

小邾国一名叫射的人,带领句绎的人来投奔鲁国,专门指名叫仲由代表鲁国出来定盟约,而其他人一概不信。用冉求的话说就是,“千乘之国不相信盟誓,而相信仲由说的话。”

在孔子客居卫国时,子路做了卫国蒲邑宰,以政事见称,任内开挖沟渠,救穷济贫,前后三年,政绩突出,辖域大治。孔子过蒲邑,三称其善。

公元年前480年,卫出公立了十二年以后,他的父亲,叛逃在外的老太子蒯聩回国,企图夺取君主之位。

这时子路在卫国卿大夫孔悝那里做官。孔悝是蒯聩的外甥,但他并不赞成蒯聩夺权。

孔悝的母亲伯姬,即蒯聩的姐姐,却欢迎蒯聩,原因是她在孔悝的父亲死后,爱上一个叫浑良夫的仆人,蒯聩支持她这一段爱情,并允许她改嫁。结果,伯姬和浑良夫当了蒯聩的内应。

蒯聩潜回卫国,住在孔悝的菜园里。孔悝的母亲强迫孔悝参加政变。他们匆忙行动,歃血为盟,连牛也来不及找,就抬了一头猪来。伯姬拿着戈,蒯聩带着五个武士,把孔悝从厕所里寻了出来,把他架上立盟约的高台。

孔悝的母亲胁迫孔悝弑卫出公。孔悝的家臣栾宁这时正在烤肉吃酒,就赶快派人去告诉子路。子路临危不惧,让栾宁赶紧找了一辆车,护送着卫出公逃往鲁国去了。

子路自己则冒死冲进城中救援孔悝,恰巧孔子另一个也在卫国做官的弟子子羔从城里出来。

子羔说:“城门已经关了,城内大乱形势危急,我们人少于事无补,还是赶紧离开这里吧!”

“我是赶来救人的。”子路大义凛然:“吃人家的饭,在人家出事的时候不该怕出头。”

子路瞅了一个使者出城的空,冲进城内。

子路一心想救出孔悝。他大声对蒯聩说:“何必一定扣住孔悝?就是杀了他,也还会有别人来继续反对你的,我警告你立即放了孔大夫!”

但蒯聩没有听。子路想到蒯聩胆小怕火,便在土台子下放起火来,心想蒯聩害怕就会释放孔悝,或者等他逃离,就可以乘机救人。

蒯聩果然怕火,但没有放出孔俚。他看到子路人少,就派了石乞等两员勇将和子路厮杀起来。

尽管子路英勇,但此时年已63岁,难敌正当之年的两员猛将。混战中,子路受了重伤,石乞挥戈击断了子路的冠缨。

子路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系好冠缨,这时石乞等人冲上来把子路砍成肉酱。子路临死恪守“君子死,冠不免”,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

蒯聩终于取得了卫国的王位,这就是卫庄公。子路被葬于卫国澶渊之地。

孔子一听说卫国发生政变,就感到不安,预感到悲剧的发生。他十分不安地说:“高柴还可以安全回来,仲由是危险了。”不久果然凶信到了,孔子就在院子里哭起来。

子路的伉直好勇,在师从孔子之前就已经形成。他说话办事从不掺假欺瞒,孔子评价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意谓子路承诺今天做到的事情,决不会等到明天。

孔子对子路忠心不二,讲信义的品性深有了解,他曾断言:“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孔子老年时牙口不好,喜欢吃肉酱。子路死后,孔子覆醢,不再食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