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魄孔子圣贤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7章 匡城遇险琴退敌

公元前496年,年届56岁的孔子带弟子们离开卫国,准备到西南边的陈国去。

孔子的弟子颜高自告奋勇为孔子驾车。颜高字子骄,是鲁国陶人,即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是著名的勇士。有一次鲁定公与齐国对阵,颜高跟随为将,因作战英勇,定公对众将士说:颜高的弓六钧,真乃神力也。众将士都拿过来观看。

此去陈国,宋国的匡地是一个必须要途经的地方。匡地原本是宋国的土地,后来被郑国侵占。宋国要求晋、鲁、宋等联盟国家的盟主晋国出来主持公道,晋国转而要求鲁国出兵攻打郑国,夺回匡地。当时阳虎主政鲁国,正欲借军事行动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率军前往攻打匡地。

匡地的人勇猛好战,阳虎在这里遇到了顽强抵抗。幸而阳虎率领的鲁军战斗力较强,猛士颜高当时正在军中。阳虎命令鲁军以屠城的方式向匡城进攻,颜高首先登上城墙并杀进城中,鲁军血洗了匡城,匡人因此对阳虎和颜高狠之入骨。

鲁国夺取匡地后,因为和郑国之间隔着宋国,不便管理,于是把匡地送回了宋国。桀骜不驯的匡人不服从宋国的管理,成为一个几乎独立的小国,时人称其为匡国。

这天黄昏时分,孔子一行接近匡城,驾车的颜高故地重游,兴致颇高,离城还有三四里,颜高用马鞭子指着城左边的缺口道:“八年前我与阳虎就是从这个缺口进入匡城的。”几个匡人正好听到了颜高的话。

因为时已黄昏,除了进城,难以找到住宿的地方。孔子和弟子们来到城门下准备进城。忽听城墙上有人指着孔子高声喊叫,似是不怀好意。

不一会儿,一队军人夹杂着百姓,持刀带棍呐喊着向孔子与弟子们冲来。孔子大惊,忙令子路带年轻弟子们断后,自己带其余弟子逃跑。离城不远处有一个山坡,坡顶有一座茅屋,好似无人居住。孔子带着弟子向坡顶及茅屋退去。

回头看到越来越多的匡人跟了上来,看起来得有千人上下。断后的弟子们边抵挡边撤退,子路威猛异常,匡人不敢接近,只是跟着向坡下冲来。子路带人上得坡来,但十几辆马车都被匡人占去了。

这时天色已晚,匡人不敢上坡,却把山坡团团围住。孔子与弟子们坚持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向坡下聚集的匡人还在增多,他们人人手持武器,群情激昂,鼓噪呐喊,说着听不懂的话,大有要攻上来的意思。这时熟悉当地风土人情的颜回依然没有赶上来,大家不敢冒然与匡人接触,只好在茅屋中据守。

子路这时已变得急躁不耐,紧握长剑,前来对孔子说:“匡人无缘欲加害夫子,待我与他们决一雌雄!”

孔子制止子路道:“周文王死后,周朝的文化、礼乐制度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上天如果要毁灭这些文化,就不会让我们掌握。上天既然不想毁灭这种文化,匡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呢?且我们与匡人无冤无仇,为何加害于我?”

说罢,孔子坐下来抚琴吟唱。婉转清扬的琴声刺破山谷,飘向围困茅屋的匡人,也充盈弟子们的双耳。

子路上前拜一下孔子,粗声粗心地问道:“我们几乎要性命不保,先生为什么还有心抚琴,这样快乐呢?”

孔子暂停下来,悦色回子路,又好像同时对众弟子们说。“来吧,我告诉你原因。我力求避免穷厄已经很久了,可还是不能摆脱,这就是命该如此;我追求通达已经很久了,可还是没有实现,这就是时运不济。”

子路和众弟子侧耳倾听。孔子接着说道:“处在尧舜盛世的时代,天下没有不得志的人,并非他们的智慧高明;处在桀纣战乱的时代,天下没有得志的人,也并非他们的智慧低下,这一切都是时运造成的。”

众弟子中有人点头。孔子望向窗外,眼光一片慈祥。他继续说:“在水中行走而不躲避蛟龙,这是渔夫的勇敢。在陆上行走而不躲避老虎犀牛,这是猎人的勇敢。在刀光剑影中视死如归,这是烈士的勇敢。知道困穷是由于命运,通达需等待时机,面临大灾大难而不畏惧,这是圣人的勇敢。”

孔子收回目光,直对仲由,说道:“你安心待着吧!我们的命运自有定数。”

弟子们再向外看时,匡人的鼓噪声音小了许多。

“夫子,我们派人下坡去问个究竟。匡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对待我们。”有弟子建议道。

曾参自告奋勇,愿意下坡去。孔子嘱咐道:一定要心平气和跟他们说,不可言辞激烈。

曾参点头答应,举着件白衣服就下坡去了。匡人见有人主动下坡,一拥而上,挟持着曾参来到一位头领跟前。从他们的对话中,曾参依稀听明白这位头领叫简子。曾参瞪大了眼睛,原来这人就是匡国的闻人简子啊,他不会与其它人一样无知无礼吧?

曾参问:“我们只是路过此地,你们为什么要攻打我们?”

简子厉声质问:“你们鲁人阳虎和颜高,八年前来攻打我们匡国,犯下大罪,今天又想来祸害我们,这次决不让他们离开匡地”。

啊?曾参明白了,原来匡人把老师孔子当作阳虎了,难怪会如此激动。孔子确实有些象阳虎,这在鲁国时就有人认错过。

曾参连忙解释:那位高个的君子是鲁国闻人孔子,不是阳虎。

简子及这些匡人哪里肯信。曾参带匡人来到山坡上辨明是非,来人远远地辨识半天,回去说就是上次祸害匡地的阳虎没错。匡人坚持一定要抓获“阳虎”和颜高。

曾参垂头丧气回来。与匡人的对峙继续。而且经过这次确认,他们围困的决心似乎更强了。

茅屋中琴声再次响起,时而舒缓如流泉,时而急越如飞瀑,时而低回如呢喃细语。琴声一曲终了,一曲又来。渐渐地有弟子加入进来随声吟唱,子路则弹剑相和,更为琴曲增加了韵律。琴声渐渐如潮水般四溢开去,有时如松风低吼,有时如黄莺出谷、乳燕归巢。

匡人听到一曲曲悠扬的琴声,这哪里象贪恋杀伐的阳虎所为呢?渐渐地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莫非真的不是阳虎?

匡简子品味着这琴声,他虽然学识不高,但知道诸侯间的大部分事情,阳虎没听说会弹琴,孔子擅长礼乐倒是早有耳闻。

围困的匡人渐渐平静下来,不再鼓噪呐喊,不再蠢蠢欲动地要进攻,但事情没有彻底搞明白前,他们也不甘心退去。

到了第四天,这场匡城外的围困,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场音乐会,山下匡人持戈待命,山上茅屋中琴声悠扬,匡人紧握武器的手松了,有的听得如醉如痴。

转天,围困至第五天,失散的颜回终于赶上来了!孔子好像如释重负,对颜回说:“我以为你乱中遇难了呢!”

“老师您还健在,我怎敢轻易就死呢!”颜回历来尊重孔子,视孔子如父,这是他的心里话。

颜回熟识宋国的情况,和匡简子还有一面之缘。孔子马上命他去和匡简子谈判。

颜回费了好多口舌,象讲故事一样向匡简子说明事情的来龙去脉。此时阳虎还在晋国,怎么可能来宋国呢。

颜回回到茅屋不久,一个身着铠甲的匡人将官进来,郑重地跟孔子道歉说:“我们以为您是阳虎呢,阳虎把我们匡人害得太苦了,所以把你们包围了。现在知道搞错了,请允许我表示歉意而即刻退兵。”

匡人终于解围而去,把夺走的车辆及物资原封未动地还给了孔子师徒,而且匡简子还带人送来了食物相慰劳。

危难时刻,别无期望,孔子依靠琴声,阻止了匡人的进攻,得以化险为夷。

正如孔子所言,要坦然面对人生境遇,面临大难而毫不畏惧,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掌控自己能够掌控的,接受自己不能掌控的,然后顺其自然。使命所在,信心恒坚。孔子言:“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