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序
本书的作者周南(Robert Dick Drennan)教授是国际著名考古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匹兹堡大学杰出教授,曾担任匹兹堡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等职,现为该校比较考古研究中心主任,拉美考古出版中心负责人。周南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早期文明及社会复杂化比较、酋邦社会、考古定量分析等。他曾在中东、北美、中美、拉美和中国等地从事考古发掘和区域调查工作。近二十年来,周南教授及其团队在中国内蒙古和辽宁等地持续开展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对中外文明比较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给考古学家的统计学——一种常识性方法》(Statistics for Archaeologists:A Common Sense Approach)的第一版出版于1996年,第二版出版于2010年,这本书是周南先生对考古研究方法的重要贡献。本书自出版以来,逐渐成为北美、拉美和中国很多大学考古统计学课程的教材,深受学界好评,并先后被译成西班牙文、韩文和中文等外文。
2010年我有幸投入周南先生门下,开始了为期六年的博士生涯。在这期间,周南教授的学术思想深深地影响了我。对于考古量化分析和GIS技术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先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树一帜的见解。至今,每每读起先生的文字和课堂上的笔记,我就仿佛回到了先生的课堂上。回想在匹兹堡的时光,无论是每周一次的学术见面,还是日常的邮件往来;无论是定期举行的游泳俱乐部活动,还是每年都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感恩节大餐……先生总能让我们这些身在异国他乡的学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六年间,由于我个人的健康原因,先生于我的照顾也更多了几分。在我困于人生疑惑时,先生亲自登门与我长谈;在我生病时,先生带我求医问药;在我顺利毕业时,先生眼中隐隐闪过泪光……凡此种种,历历在目,今生难忘。时至今日,先生在我毕业之际所赠“Do good research and never publish anything you are not proud of”之言仍然萦绕耳畔。回国任教已四年有余,而今忆起先生,总感忝列门墙,思之汗颜。为了让先生在量化技术方面的独到研究能够帮助更多的考古学者,也为了让先生的学术思想能够得到发扬,我和我的研究生喻明玥一起翻译了先生的这本著作。
我在2010第一次读到这本书时,就有了将其译介给中文读者的想法。后来听先生说本书的翻译版权已被国内学者购买,所以中途只好作罢。2017年,经过和Springer出版社核实,确认本书第二版的翻译版权尚未被购买。同年,为了授课需要,我开始翻译本书,并在2017年底基本完成了第一稿的翻译。后来,我得知同门蔡彦博士和王文婧博士也在翻译此书,但由于两人忙于毕业和求职,便将其翻译稿(大部分章节)慷慨相赠,于是我得以将两个翻译版本对照校正,并在周南先生的帮助下完成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在2019年末至2020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间,我受困于广州,校稿工作被迫延缓。2020年5月回京后,我和喻明玥重新开始校对,并在年底完成了全书的校稿工作。本书的中文版对英文原著中出现的少许错误进行了修正。
考古学家需要通过研究古代人类留下的遗存来重建历史,阐释古代社会和揭示古代社会的发展规律。在这点上,无论是中国考古学家“透物见人”的理念,还是西方考古学家“考古研究应该回答与人有关的问题”的研究目的,二者在本质上可谓殊途同归。从有限的材料中发掘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实现透物见人的目标,便成为考古学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但是,考古学家几乎总是受限于不完整的考古材料。如果想研究的“总体”是一个区域内的所有遗址,可以肯定的是,总有部分遗址已经被后来的人类活动或者自然活动完全破坏。对小到一处遗址或大到一个区域的研究,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以上情境中,无论是通过调查还是发掘,我们几乎都无法获得想要考察的总体全部。即使可以获得总体全部,我们可能也无法对其进行完整研究。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在对总体全部进行研究时,我们无法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上全方位无止境的投入;第二,我们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破坏性。鉴于考古资料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我们需要通过对样本的研究来推断总体;第三,相较于对总体全部进行研究,我们对少量样本的研究可以更加仔细,并能从中获取更多更精确的知识,而且能够对总体进行合理的推断。只要承认以上几点,我们就应该积极接受并采用有效的统计方法,更加合理地取样和分析,从而达到推断总体和揭示规律的目的。这也是统计技术在考古学应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理念。
其实,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主动或被动地应用统计学知识。在考古研究中,无论是发掘还是调查,无论是分类还是分期,无论是碳十四测年还是陶器成分分析……这些分析和由此做出的推断都有统计学基本原理作为支撑。因此,考古学家必须要熟悉考古学数据的获取和分析背后的统计学原理。可以说,考古学研究从一开始的田野规划、调查、发掘和材料收集,到后期的室内整理、数据获取和分析都需要运用统计学知识。但是一提到统计学,人们就会想到艰涩难懂的数学公式及其背后纷繁复杂的数学原理。对大多数考古从业者来说更是如此。
本书通过对基本统计逻辑进行抽丝剥茧式的讲解,剖析统计学最核心的原理,既为天生擅长定量推理的人,也为惧于数学的人提供有效的考古学定量分析工具。本书的另一个特点是语言上的去术语化,这为没有统计学基础的考古学家理解统计学提供了非常难得的机会。这种从常识入手,手把手式的指导摆脱了单纯用令人生畏的数学公式进行推导的讲解方式,能够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统计学原理。在具体内容上,本书涵盖基本的统计学分析技巧,分为数值探索、取样、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多变量分析等几个部分,共计二十五章。各章节之间逻辑关系清晰,层层递进。读者可以反复研读,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理解统计学在考古学中的应用逻辑。此外,部分章节后也设置了习题,这为实践统计学分析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机会。
在过去的十年里,逐渐有更多高校的考古专业开设统计学课程,也有考古统计学类的书籍出版和不少涉及考古统计方法的文章发表。在此基础上,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的翻译,能够为国内高校考古学专业的教学和考古从业者的统计学训练提供备选书目。
李冬冬
2021年1月5日傍晚于北京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