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变与筮法
《易经》爻象概念的建立,催生了爻变的概念。《系辞》:“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又曰:“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爻变简言之是一个卦中阴爻阳爻属性的改变,其最初与《易经》的占筮活动密不可分,是指所筮得的别卦中的一个或几个爻处于“阳极”或“阴极”的状态,“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爻的阴阳属性须向对立面转化,从而形成新的别卦(先秦时期又称“之卦”)。所以在占断吉凶结果的时候,不但要参考所筮得的本卦,还要参考“阳极”或“阴极”之爻的属性改变之后所形成的新卦。
“大衍筮法”堪称《周易》爻变思想的完美展现。大衍筮法本质上是一个运用数字“4”的同余知识求得36、32、28、24之数,也就是求得九、八、七、六所代表的老阳、少阴、少阳、少阴四爻象的数学方法,兹作一说明:
从50策中,先取出1策,以象征“太极”,摆在一边不用。
以49策作为揲扐成卦之用。(“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再按以下四个步骤操作:(1)将49策任意分为上下两部分,以象征天地。(“分而为二以象两”。)(2)从上部分中取出1策,摆在上下两部分的中间,以象征天地人。(此为第二营,即“挂一以象三”。)(3)将上部分之策,每4策为一组数之。数至最后,或余1策,或余2策,或余3策,或余4策,将所余之策取而夹之指间;将下部分之策,每4策为一组数之。数至最后,或余1策,或余2策,或余3策,或余4策,将所余之策取而夹之指间。(4)然后将上下两次所夹在指间之策挂起来(“后挂”)。则所挂之策或为4策、或为8策,其剩余上下两部分之策合在一起,或44策或40策。以上所述,为“十有八变而成卦”之“一变”。
“二变”则将剩余之策再照“一变”推演一遍,同样,所挂的策数或是4策,或是8策,则剩余之策或40策或36策或32策。
“三变”则将“二变”后剩余之策又照“一变”推演一遍,同样,所挂的策数或是4策、或是8策,则剩余之策或36策或32策或28策或24策。余36策,9揲之数,是为九,为老阳,可变之阳爻;余32策,8揲之数,是为八,为少阴,不变之阴爻;余28策,7揲之数,是为七,为少阳,不变之阳爻;余24策,6揲之数,是为六,为老阴,可变之阴爻。
以49策按上述过程重复操作六遍,即筮得一卦六爻。关于占断之法,朱熹曾根据春秋时的筮例做过归纳:
凡卦六爻皆不变,则占本卦彖辞,而以内卦为贞,外卦为悔。
一爻变,则以本卦变爻辞占。
二爻变,则以本卦二变爻辞占,仍以上爻为主。
三爻变,则占本卦及之卦之彖辞,即以本卦为贞,之卦为悔;前十卦主贞,后十卦主悔。
四爻变,则以之卦二不变爻占,仍以下爻为主。
五爻变,则以之卦不变爻占。
六爻变,则乾坤占二用,余卦占之卦彖辞。[14]
以蓍草占筮,未免繁杂,后人又创立出金钱卦:取用六枚铜钱,置于龟壳或竹筒中,单手托握,单手封口,上下摇晃6次以上,将封口手放下,轻轻将器物内的铜钱依次倒出,前三铜钱为外卦,后三铜钱为内卦,铜钱正面为阳,背面为阴。此种筮法,其弊在于无法产生变爻。另一种金钱卦筮法则是以三枚铜钱起卦,将三枚铜钱放入手中,双手合拢随意晃动若干次,然后抛到平整的桌面上,连续六次,三个正面为老阳,三个反面为老阴,一正二反为少阳,二正一反为少阴。因古代铜钱形制、新旧不一,所以不建议选用旧时的钱币。读者若要尝试一下占筮活动的话,可选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五角铜币,其大小、质地及颜色都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