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正确义利观
——概念的提出
2013年3月24—30日,习近平访问非洲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三国期间,首次提出中国外交的“正确义利观”。
2013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举行。在会上,习近平强调,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中国发展,使中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习近平还指出,要找到(中国和周边国家)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16]
此后,无论是在外交场合还是面对中国的外交工作人员,习近平都会经常提及“坚持正确义利观”。他强调“坚持正确义利观,永远做发展中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坚持正确义利观,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和署名文章中,“正确义利观”出现了40余次。例如,2014年4月8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时说:“中国在对非合作中秉持正确义利观,注重授人以渔,帮助非方筑巢引凤,提升非洲国家自我发展能力,惠及非洲各国人民,真正实现互利共赢,共圆发展振兴之梦。”[17]再如,2016年7月17日,习近平致电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举行的非洲联盟第二十七届首脑会议,向非洲国家和人民热烈祝贺会议成功召开。在电文中,习近平强调,中方高度重视中非关系发展,将继续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全面推进落实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推动中非发展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更好造福中非人民。
近年来,“正确义利观”在习近平于国内外多个重大场合的演讲致辞中多次出现,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一理念的高度重视。
——内涵
义利观中的“义”,主要指道义与责任。重视道义与责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古代,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上”;墨子提出,“义,利也”。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
关于什么是“义利观”,习近平作出了重要阐述:
习近平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18]
习近平强调,正确“义利观”中的“义”体现在政治上要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遵守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为一己之私损害他人利益、破坏地区和平稳定。“利”体现在经济上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对那些长期对华友好而自身发展任务艰巨的周边和发展中国家,要更多考虑对方利益,不要损人利己,以邻为壑。
古语云,“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内涵上讲,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义利观,还是当今的“正确义利观”,都突出“以义为先”。同时,无论是古代的义利观,还是当今的“正确义利观”,又均注重义利平衡。在坚持“以义为先”“义字当头”的同时,不排斥对正当、核心利益的兼顾。
——坚持“正确义利观”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坚持“正确义利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一,习近平关于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未来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战略谋划。“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体现了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破解大国之间战争悲剧这一历史宿命的意愿。”同时,坚持“以义为先”,即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也充分体现了大国风范。
坚持“正确义利观”,表明中国绝不会做国际体系中坐享其成的“搭便车者”。中国将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义出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坚持不懈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发挥更大作用。[19]现实中,中国几十年来始终坚持践行“正确义利观”。20世纪60—70年代,中国派出数万名施工和技术人员,远赴非洲大陆援建坦赞铁路,其中数十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半个世纪前,中国开始派遣援外医疗队,迄今已向亚非拉66个国家和地区派出医疗队员2.3万人次,累计诊治患者2.7亿人次,得到受援国人民的普遍赞誉。
第二,习近平关于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外交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对我们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外交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也为人类共同价值宝库增添了新内涵。[20]“正确义利观”的提出和践行,无疑向世界明确宣示:中国自身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会逃避或推卸自己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不会以牺牲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的发展。中国所追求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不是以涸泽而渔、牺牲环境和人民健康福祉的方式实现发展目标。中国自身的稳定和日益富强、民主、文明和进步,本身就是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并且中国还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方向前进。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言,“正确义利观”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面旗帜。习近平关于在外交工作中坚持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思想,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坚持正确义利观就是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坚持中国人民利益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结合,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21]
第三,“正确义利观”的提出和践行,无疑也是新时代中国“软实力”的充分体现,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也必将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当前,国际社会正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但“一带一路”建设并不会因此而永久停滞。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仍将进一步落实和推进。中国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不可避免会面临更多有关“义”与“利”孰者为先的抉择。“正确义利观”的提出,不仅有助于减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焦虑,有力回击部分西方国家和敌对势力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诋毁,更为重要的是进一步夯实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互信的基础,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提供行动指南。(本条执笔:杨丹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