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6.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观念之一。“和而不同”作为一种思想,是由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提出来的。经过历代先贤的不断阐释,这一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也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对外交往政策中。

——概念阐述

“同”字最初具有“汇聚、聚集”之义,后渐被引申为“认同”“赞同”等义。“和”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意为乐器发出的和谐乐声。《周易·系辞上》中载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此处“同”意为“相同、相近、一致”。[23]

“和”与“同”作为一组概念,其思辨过程经历了阶段性的发展。西周末年,史伯提出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论断(《国语·郑语》),认为事物的多元化方能带来良好的发展。春秋末年,齐国晏婴以烹饪为喻论述国政:“和如羹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左传·昭公二十年》)劝诫国君应当听取不同的政见,不可追求一片统一的朝堂氛围。此时,“和”与“同”的对立被上升到政治层面。“和同之辩”成为“和而不同”思想的前身。

在古代,“和而不同”被认为是君子的核心人格,指的是君子为人处世时固守道义,绝不随波逐流。“和”的价值就是要探索诸多不同因素在不同的体系中如何共处。“君子和而不同”作为一种固定范式,成为历代儒生追求的行为准则,构成了古代“和而不同”思想最基本的含义。“君子和而不同”的内涵可理解为“君子在处事时,能够对不同的意见进行权衡,做到恰到好处,而不是一味地与别人趋同,或是让别人与自己一致”。

——思想的发展过程

自孔子提出“和而不同”思想以来,该概念经历了一个在演变中逐渐丰富的过程,被认为与君子之道、事君之道、交友之道相联系起来。“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对中华民族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有着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源于人们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法则的认识,继而演化成一种行为的准则和价值观追求。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以阐释君子为人处世的德行。“同”被赋予“毫无原则的附和或调和”之义。“和而不同”一词的出现也就标志着“和而不同”思想的正式形成。

“和而不同”包括三层内涵。(1)事物是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存在。(2)事物是在差异性和多样性基础上互补互济。(3)有差异的事物在互补互济中达到和谐统一。有差异的,甚至冲突的因素,本质上是可以通过调和而达到和谐状态的,把这种调和运用到对人事关系的处理中就形成一定的标准,即“君子和而不同”(《论语·子路》)。可解释为:“君子用正确的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小人只是盲从附和,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即在“和”中保持“不同”,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古代“和而不同”思想的主要内容历经不同时期的演化丰富,基本有三层含义,由君子之道(典型人格)、事君之道(君臣互动)、相处之道(君子互友)三位一体,共同构成。[24]

“和而不同”思想,是构成君子人格的关键。《后汉书》中“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主张“和而不同”是君子的独有品格。在政治领域,“和而不同”表现为“事君之道”。(《隋书》)此外,“和而不同”也指士人间的相处之道。《宋史》载“九龄……与弟九渊相为师友,和而不同”。指学者间相互切磋、和谐相处的状态。

综上,中国古代中的“和而不同”具有多重含义,涉及人格体系、政治领域和社会生活。其中君子之道作为古代士人的典型人格,是“和而不同”最主要的内容。

——外交实践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和而不同”既是一种世界观,也是一种治国理政、为人处世的价值观,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更是一种文化观,反映了文化发展的动力、途径和规律,成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基因。这一点多次体现在历任中国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中。

毛泽东曾在讲话中提到“和而不同”,以诠释“统一战线”思想。[25]江泽民在访美时指出,“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26]胡锦涛在罗马尼亚演讲时也用了“和而不同”,重申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7]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提出“和而不同是一切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强调“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指出“要秉持和而不同理念”,赋予和而不同崭新的时代意蕴。这一概念多次体现在他的讲话中,也为其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这一概念和理论也被写入了党的十九大报告中。[28]2014年,习近平在访问欧洲时,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和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分别发表演讲,都提到了“和而不同”这一概念。2015年9月28日,习近平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提到,“我们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文明相处需要和而不同的精神”。[29]

2018年4月10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到,“我们要兼容并蓄、和而不同……使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的纽带”。[30]2018年,习近平在分别会见爱沙尼亚总统卡留莱德等人时,将“和而不同”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联系起来,[31]主张世界各国应相互尊重、合作共赢[32]。2019年11月22日,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方代表时指出,“我们不会在世界上颐指气使,而是继续秉持‘和而不同’的传统理念,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33]

“和而不同”理念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中国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中得到充分体现。了解“和而不同”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华民族的宇宙观与价值观,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促进世界各文明和平共处作出贡献。(本条执笔:陈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