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手册(2020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4.和为贵

——“和”与“和为贵”的概念阐述

“和”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和”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的本义,是指乐器发出的和谐乐声。“和”已经成为中国人的宇宙观和最高价值追求。它是一个包括基本理念、价值、运用原则和方法的思想体系。

“和”的概念在诸子典籍中有着不同的表述。《道德经》中有“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载“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管子》指出:“蓄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孟子更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这些表述都体现了“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含有天人和谐、政治和谐、物我和谐等多重意义。

这其中,儒家将“和”作为最高的政治伦理原则,其主要经典对“和”的阐释更为丰富。《春秋左传》提到“正曲为直,参和为仁”。《史记》中载有“百姓昭明,合和万国”。《尚书》中有“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周礼》载“三曰礼职,以和邦国”。《易传》载“保合太和,乃利贞”。“和”就是自然万物各得其所的理想境地。

儒家对“和”思想的推崇,反映在“和为贵”的提出,后逐步成为汉语的固定表达,乃至中华民族的思维范式。“和为贵”源出《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礼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为“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但不论大小事只为求和谐而去做,有时候也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是不可行的”。

——主体内容

“和为贵”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伦理观、价值观、世界观。“和为贵”的主要内涵有:(1)反战,追求和平;(2)中和,不走极端;(3)重礼,以礼节之。儒家认为“和”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战争是破坏社会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反对“不义之战”,尽可能采取和平的方式处理国家间关系。同时,致“和”的原则是“勿必,勿固,勿我”。《中庸》论述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为贵”要求做事不走极端,主张求同存异。最后,为了达到“和”的境界,须以“礼”节制社会中各等级人士的身份及行为,使不同等级的人按照不同的方式行事,要在一定的秩序中讲究调整和均衡,从而达到和谐相善。

“和为贵”可理解为以和平的手段、中和的原则,以“礼”为节制,以“和”为目标,令事物各得其所。

——意义及外交实践

“和为贵”表达的三个核心内容:一为礼、二为和、三为道。[9]儒家希望在国家治理中达到和谐。但是这种和谐需要原则,即接受礼的制约。“和为贵”倡导和睦的社会伦理观,有利于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主张和平的政治价值观,有助于实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和平;更推崇和谐的自然发展观,有益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和为贵”思想是儒家先哲智慧的凝结,为后世处理人际关系、国家关系和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提供了哲学意义上的参考。

在处理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的关系时,传统儒家“和”思想十分重视仁义道德的内化作用,主张由“仁”而“爱”,进而致“和”,达到“协和万邦”的目的。古代中原王朝在处理对外关系时就曾多次将“和为贵”的思想付诸实践。例如“昭君和亲”“唐蕃和盟”“郑和下西洋”等。“和为贵”的思想也在中国国家领导人的对外政策演讲中被多次论述,成为中国外交理念的重要传统文化来源之一。

“和为贵”思想在新中国外交理念中得到传承与发展,首先体现为周恩来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0]该原则表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邓小平主张“我们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应该团结起来……‘和为贵’”[11],国家之间某些问题上的分歧不应妨碍两国关系的发展,提出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江泽民在谈话中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形成了‘和为贵’‘亲仁善邻’的文化传统”,表明中国将坚定致力于维护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的决心。[12]胡锦涛认可“和为贵”的理念,充分体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思想中。[13]

在国际场合中,习近平多次提到“和为贵”。2014年5月15日,习近平在出席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时讲话强调:“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并提到“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14]2015年3月29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到:“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自古就崇尚‘以和为贵’‘协和万邦’‘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等思想。”[15]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历来崇尚‘和为贵’。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16]2017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越南岘港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演讲提出,“中国人民讲求以和为贵、协和万邦。我们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17]2019年6月10日,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指出:“中国的文化讲究‘和为贵’‘和气生财’,要和所有国家都秉持相互尊重的态度来处理我们面临的问题。”[18]

“和为贵”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在中华民族的对外交往史中得到体现,时至今日仍是中国政府外交指导思想的宝贵来源。“和为贵”思想有利于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并为世界和平作出有力贡献。(本条执笔:陈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