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二
杨瑞龙[1]
王晋斌教授邀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有点忐忑不安,因为我对他研究的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领域不算太熟悉,学术上没有作序的底气。但又有点盛情难却,因为我们在同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十多年,好像应该为他的新作写点“溢美”之词。
王晋斌教授博士毕业留校在其他学院任教。我于2002年年初任经济学院院长,上任后为组建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煞费苦心。时任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的教授向我推荐,说有一个叫王晋斌的年轻老师在《经济研究》及其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我拿来一看,觉得质量不错,于是请来一见。办公室一叙,双方都感觉挺投缘,于是经过必要的组织程序开启了引人计划。经过一番周折,王晋斌终于落户经济学院国际经济系,其研究方向也稍作调整,转向世界经济与国际金融的教学与科研。多年来科研成果发表颇丰,特别是在教学上颇为努力,课堂教学深得学生欢迎,每次毕业典礼上赢得的掌声也比较大,在经济学院顺利评上教授,并出任经济学院副院长。
2006年在时任副院长刘元春的引荐下,我与中诚信集团董事长毛振华教授相见恨晚,一拍即合与中诚信集团联合创办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定期发布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报告,一办就是十四年。在这十四年中,王晋斌教授始终是积极的参与者,成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核心成员,每年都要写几篇有关世界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形势、人民币汇率走势等研究报告,研究水平大有长进,研究成果颇受好评,因在汇率研究方面发表了若干篇颇有影响的论文,被我们团队成员戏称为“汇率王”。
去年初新冠病毒肆虐中国,在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防控下,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由于疫情在世界蔓延,在美国等国家愈演愈烈,我国为了防止疫情再度暴发,教学改为网上进行,我们的宏观经济论坛也改变了发布方式,主要通过线上召开宏观报告发布会与热点问题讨论会,同时通过我们自己的公众号首发我们对宏观热点问题的研究文章。目前网上的公众号多如牛毛,能否吸引更多的粉丝,除了必要的推广工作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公众号能否推出让网民有兴趣阅读的文章,特别是首发文章。为此,我们号召宏观经济论坛的研究团队成员踊跃向公众号投送文章。王晋斌教授自告奋勇,说他每周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公众号提供一篇原创文章。原来我以为是说着玩的,每周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后来连续几个月每周在公众号上都能看到王晋斌对世界金融热点问题的时评文章,甚至有时每周写两篇以上的文章。过了几个月,我以为王晋斌教授难以坚持下去,没有想到他越写兴致越高,迄今已经写了超过一百篇时评文章。他对国际金融问题的评论文章在网络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很多文章被其他网站转载,今日头条还邀请他去开专栏,现在他把第二批的文章结集出版。
这次新冠病毒疫情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金融也出现了显著的震荡,这种震荡也波及了我国的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企业行为,因此,及时研究全球金融的震荡及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重要学术及应用价值的。王晋斌教授的这本文集的及时出版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我作为中国宏观经济论坛的联席主席,平时对王晋斌教授首发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公众号上的时评文章也颇为关注。我过去也为媒体写过经济随笔,也曾结集出版,深知写随笔或时评并不容易。写好一篇能吸引读者的随笔或时评,一要选题好,这需要有敏锐的眼光与独特的研究视角,紧紧抓住读者关心的热点问题。收录在本书的文章大多非常好地抓住了当时国际金融形势变化的重要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时代脉搏的跳动在这本书中能明显感受到。二是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其实,在学术研究上要写出一篇让同行都看得懂的文章并不是非常难的,但要让不是从事学术研究的人都能看得懂的专业文章是相当难的,这要求写作者能对相关理论相当精通,并能用浅显的语言表达出来。读了王晋斌这本书,发现他对国际金融理论、汇率理论相当熟悉,对国际金融发生的事情也相当熟悉,从而能写出通俗易懂但背后具有明确的理论逻辑的时评。三是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随笔或时评是专业人士写给主要是非专业人士看的文章,因此,对写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王晋斌教授这本书是一本能让非国际金融专业人士读得懂的关于全球金融动荡的书。
王晋斌教授在我们自己的公众号上推出了一大批热评国际金融变化大事件的文章,这是要出版第二本文集,无论是对于他本人,还是对于我们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都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即使我不是国际金融方面的研究专家,我也很高兴为我的同事王晋斌教授写了这篇序,以示庆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论坛联席主席
2021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