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收话语的语用修辞学实证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急收的交际功能研究

从现有文献看,急收的主要功能可概括为如下几类: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态度、顾虑等;避免不良后果(如尴尬,诽谤等);获得语用效果(如强调,委婉,吸引受话人注意,令人相信等);为了表达的美感、经济性等,分述如下。

一 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或态度

在Quintilian(1920:407)看来,急收可用以“表明说话人的激情或愤怒”,如下例:

(7)“Whom I —But better first these billows to assuage.”(同上:407)

这句话出自罗马史诗《埃涅阿斯纪》(The Aeneid),是海神涅普图努斯对在海面上掀起风暴的西风和东风说的话,“我非把你们——不过且慢,先得把汹涌的波浪平息”,明显带有威胁意味,表明了说话人的愤怒情绪。Alexander(2006:40)也认为急收的发生通常是由于“害怕、羞愧、愤怒或悲伤”,Dimit(2006:164)称急收还可用于威胁。Sullivan(2008:4)指出,“急收常常作为强调手段被称赞,但同时可表示不尊重和简慢”的态度。

二 避免尴尬或不良后果

急收可用于“叙述连续、快速发生的一系列引人关注的事件或处理故事中令人尴尬的情节”(Berry,1954:187),还可表示说话人的“焦虑或踌躇”(Quintilian,1920:407)。《修辞学百科全书》(2006:36)称,“急收能够摹写说话人因情感过于强烈而无法继续说话的形象。也可以传达因淫秽表达或者是日常闲谈引起的羞涩”。如下例:

(8)My sister,I dare say,added he,does not care to let a man come so near her — I will not say whether my uncle Toby had completed the sentence or not.(Sterne,Tristram Shandy

本例出自《项狄传》(Tristram Shandy),意思是“我敢说,他补充道,我嫂子并不喜欢一个男人这样靠近她的……我不想说托比叔叔是否说完了整个句子”。话语中提到的“嫂子”正要生产,而请来的助产士是个男的,因此产妇冒着难产的风险也不让医生靠近。很明显,急收话语省略的是指产妇的隐私部位的话语。Fahnestock(2011:266)认为使用急收还有可能是为了避免涉及诽谤、自证其罪、浮夸或危险话题等。Fomenko(2013)称,急收的使用可以避免说出“不吉利的词”(ill-omened words),从而起到委婉的作用。

三 增强表达效果

急收还可以“加强因为不能而没有明说的话的效果”(Feagin,1984:51)。“如果开始说话随即停止,会引起听话人的好奇,从而起到强调作用”(Thomas,2000:403)。Alexander(2006:40)认同古希腊历史学家Plutarch的看法,认为有时候“急收省略比明说更有力量,更具效果”,“有人不仅认为给推理留下空间比明白陈述更有力量,他们还认为沉默具有表达力”。Newbould(2008:2)说,Tristram告诉我们,急收是“最讨巧(neatest)的修辞手段之一,什么也没明说,却激起一系列未明说的可能性”。“诗人拜伦也擅长使用急收,给读者造成作者就在眼前的印象,省略部分让读者参与意义的创造”(Shears,2008:184)。Keller(2010:402)援引昆体良的描述:急收可以达到“如果是说话人说出来的,听话人可能不相信,如果是听话人自己推理出来的,他却很相信”的效果,Kim(2013:37)持相同观点,认为听众会“放大”(magnify)说话人没有说的部分就是因为“通过自己推理出来的要比说话人直接说出来的更好”。

增强表达效果一方面如上所示,从说话人动机以及听话人理解方面来衡量急收的表达效果;另一方面,对于文本创作的作者来说,急收还是一种创作手法。相关研究者从急收的基本定义出发,引向急收对于文学文本的组织与理解等方面的理论意义。如Dimit(2006)分析了17—18世纪小说对急收的使用情况作为对当时的流行看法——修辞格是反映情感的自然语言——的佐证。Mussio(2006)详细分析了急收在但丁诗歌Commedia中的作用。Shears(2008)的目标之一是展示急收不仅仅是一个“诗学技巧”(poetic trick),也是拜伦持续表现自己的存在的方式,让读者感觉作者就在眼前:

故意从句中断开是拜伦持续展示自己的存在的方式之一,造成他就在读者眼前的印象,“感受他写作时的感受”。

Self-consciously breaking off in mid-sentence is part of Byron's way of continually presenting himself as though he were present to the reader,‘feeling as he writes’(Shears,2008:184).

在Newbould(2008)那里,急收不单纯是修辞格,更是一种叙事的方法。Lobb(2012:179)研究了急收在艾略特诗歌The Love Song of J.Alfred Prufrock中的意义。他声明并不打算研究急收的机制,而是结合诗歌主人公的怯懦与艾略特早期的诗歌及思想来表明,用急收所表示的避免结论的做法不仅对主人公是合意的,对诗人本人也是如此。[4]

四 创造表达的美感

骆小所(1994)称,跳脱虽然“句结构形式不完整,但它创造了美”,一种“不虞”之美,出人意料的美。梁宗奎、刘吉鹏(1998)简析了《红楼梦》中急收所创造的“言未尽处意无穷”的美感。王胤枝(2000)分析了跳脱的“含蓄美”“情感美”“空灵美”“意境美”以及“创造美”。李娓(2004)论述了跳脱在古诗中的体现,认为“辞面的断脱并非诗人有意别出心裁,异想天开,而是取决于诗歌深层的‘形而上品质’”。

五 追求表达的经济性

Mussio(2006:158)基于但丁的诗歌发现,“急收的使用常常是为了表述的经济性(narrative economy)”。Weideman(2007:631)也认为使用急收是为了“语言的经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