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统筹全局设计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机制
从战略高度统筹设计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机制。青年社会发展的参与机制研究,重点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其更需要与新时代同频共振。按照新时代“两步走”发展战略规划,今天的青年人将全程参与国家走向基本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主要涉及“80后”“90后”和“00后”三代人,他们是当代青年的主力。涉及人群既有在农村工作的,也有在企业、科研单位和机关事业单位的,更有在新业态新经济领域就业的。面对不同的青年就业群体,不同的代际,其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发展诉求在迈向现代化进程的统一目标和大时代背景下,成为新时代青年发展的新课题。要聚焦新时代青年与时代发展的同频共振,要关注不同青年的利益诉求,要从宏观着眼,从面向2035年和2050年两个阶段的战略高度,提出前瞻性的成果,聚焦青年理想信念的宏观导向。从宏观高度实现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实践和国家战略规划对接,明确基本实现现代化阶段是当代青年理想信念,特别是实现个人第一阶段发展与国家发展同步的重要衔接,明确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阶段是当代青年实现人生成长,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与实现青年个人青春跳动的青春梦的重要连接。青年个人成功之梦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紧密相连的,更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宏观视角设计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机制,聚焦培养青年现代化事业的接班人。当代青年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量,更是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走好新一代人的长征路,要聚焦人才培养和新时代的接班人,这不是一两个行业的问题,而是全局性、全盘性的问题。到2050年时,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群都已60多岁,因此,在从建党一百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的过程中,青年人是顶梁柱,这贯穿青年生命历程和职业生涯的全部。因此,要增强研究的战略性、紧迫感,不能脱离青年、脱离实际、脱离时代。
立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针对性地研究青年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问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青年群体中反应总是最强烈的,青年处于人生的奋斗和成长的阶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青年成长、进步、奋斗的动力,更是青年发展、成长的人生目标。青年求学、工作、远离故乡,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国内走向国外,从沿海走向内地,从青涩走向成熟,希望人生出彩,希望美好生活是不同时代青年人的共同底色。满足青年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帮助青年在新时代成长和发展,引导青年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的重大历史阶段,找准人生定位的历史方位,实现自身发展方位与国家发展方位的对接,与全体人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14],这是这个时代推动青年社会发展参与的重点。
实现青年成长和发展美好生活需求的主要方向是人生出彩。人生出彩是青年向往美好生活奋斗的主要动力,更是其人生观价值观与国家发展相衔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关键是要在影响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为青年搭建人生出彩的“舞台”。这个舞台既是机会,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以极大的政治勇气破除利益固化的藩篱,让青年能够出得来,动起来,促进机会公平,这对青年是最重要的。“防止社会阶层固化,关键是深化改革、促进机会公平。”[15]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破除妨碍劳动力、人才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16]这句话深刻阐释了促进社会流动,破除妨碍流动的体制和机制弊端对我国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特别是对青年融入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让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就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制度优势,也是为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实践所证明的发展成就。“如果说30多年前我国用‘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社会流动,那么,今天我们正在用全面深化改革来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流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每一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17]
实现青年成长和发展美好生活需求的关键是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的安身立命之本。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青年发展中最大的生存需求、对美好生活需求的重点是就业。在党的十九大第五场记者招待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就业面临着两个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总量压力依然很大,在未来的三年,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当中,城镇每年需要安排的就业人员仍然超过1500万人,总量压力很大。这1500万人大多是青年学生。高校毕业生从明年开始要突破800万人,而且在800万人以上的高位上还要持续一段时间。另外还有500万左右的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和技校的学生,还有一部分初中高中毕业以后不再继续升学的学生,每年需要就业的总量压力很大。”[18]要立足中国经济从数量导向型向质量导向型的转变,深入研究影响青年发展的就业问题,从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入手,当前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 ‘招工难’与‘就业难’两难现象并存,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错配,‘硕士博士满街跑,高级技工难寻找’,结构性失业突出等”[19]。高校毕业生、青年学生对高质量就业岗位的需求,正是这个时代青年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体现,也是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在青年群体身上的体现,一方面我国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比较大,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就业岗位,满足知识青年需求的岗位发展还不平衡不充分,因此要立足这个新时代的现实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青年社会发展参与中的就业问题。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使得针对我国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方向要更加聚焦主要矛盾,抓住“牛鼻子”。
实现青年成长和发展美好生活需求的基础是教育。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20]让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其影响极其深远。如果绝大多数新增劳动力可以接受高中教育,并且可以接受高等教育,这不但会改变我国人口素质结构,而且将极大提高我国人口的质量结构,为中国经济换挡升级,为中国社会发展换挡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红利,为青年改变命运,摆脱贫困,阻断代际贫困传递,实现起点公平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针对目前在校或即将踏入学校的新时期青年的重大举措,可以垫高他们面向实现现代化时代的发展平台,符合新时代发展的素质要求。教育始终是青年社会发展参与的重要方面,青年的教育要与时代同步,面向新发展阶段、面向现代化的青年社会发展参与。
立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机制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1]党的十八大以来青年发展取得了新的突破,构建了新时代青年参与社会发展的体系和机制。在国家走向强起来的时代背景下,伴随着国家走向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也将更加现代化。青年治理是解决青年发展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治理现代化,完善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治理体系和能力,是促进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机制的根本出发点。青年社会发展参与的根本就是实现青年参与治理机制的现代化,并为青年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服务。宏观的理想信念、中观的价值观、微观的青春奉献与成长,这些涉及青年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环节,归根结底是青年的治理问题。满足青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机会公平,促进起点公平,为青年青春出彩搭建舞台,靠的是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方面治理能力的提高和治理体系的完善。
让青年有理想信念,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青年与时代发展同步,说到底就是要让青年看到发展的希望,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让青年能够有成长成才的渠道、路径,而这根本上要依靠的是国家的发展,关键是发展中的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方面治理能力的提高。
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民族的未来和国家的希望。国家发展到今天就是一代代的青年人从风华正茂到耄耋之年奋斗的结果,更是一代代的青年人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奋斗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成长、进步、发展,国家成长、进步、发展。青年从国家的发展中获得成功,反过来更加促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两者始终是互动的关系。
党领导一切,党管青年工作是我们的最大特色,也是青年社会发展参与得以实现的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22]促进青年参与社会发展要立足青年成长,面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满足青年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为青年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青年社会发展参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