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构词法中的文言用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文言中的动词作状语

古汉语中,动词可以作状语修饰其他动词。王力(1962)指出,“古汉语中动词作状语现象比较少见,且作状语的动词一般限于不及物动词”,文言中的动词作状语现象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状语动词后加“而”或“以”修饰中心语动词,组成“动+而/以+动”形式,此类动词作状语现象在古汉语中较为普遍。“而”或“以”是隔开状语动词和中心语动词的连词,“而”作为连词的情况多于“以”。如:

(1)子路拱而立。(《论语·微子》)

(2)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

(3)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4)夜缒而出,见秦伯。(《左传·僖公三十年》)

(5)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例(1)中“拱”是动词作状语,“拱而立”是拱着手站着,句中指恭敬地站着,这里的“而”隔开表示状态的状语动词“拱”和中心语动词“立”;例(2)中的“跂而望”是指踮起脚向远处看,这里用“而”隔开状语动词“跂”和中心语动词“望”;例(3)中的“坐”是动词作状语,用“而”隔开中心语动词“假寐”,“坐而假寐”是指坐着打盹儿,“坐”表示“假寐”的状态;例(4)中的“缒”指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缒而出”中的“而”是连词,“缒”表示“出”的方式;例(5)中用“以”隔开状语动词“挟”和中心语动词“超”,本句是以夹着泰山的方式跨越北海。

另一种是动词直接作状语,状语动词与中心语动词之间没有连词“而”或“以”,这类动词作状语现象在古汉语中较为少见。如:

(6)使者载行,出于泉阳之门。(《史记·龟策列传》)

(7)儿惧,啼告母。(《聊斋志异·促织》)

(8)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9)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列子·汤问》)

(10)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梅山岭记》)

例(6)中的“载”为动词作状语修饰“行”,“载行”是指乘车行驶;例(7)中的“啼”作状语表示“告”的状态,“啼告”是指哭着告诉。例(8)里的“争”是动词作状语修饰“割”,“争割”指的是争着割地,同时“争割地”又是“赂秦”的状语,中间用连词“而”隔开;例(9)中的“跳往助之”是指跳着去帮助他,“跳往”是“助”的方式状语,同时“跳”又是“往”的方式状语;例(10)“争前抱持”中,“争前”是“抱持”的方式状语,同时“抱”又是“持”的方式状语。

文言中以上两种动词作状语现象,虽然第一种较为普遍,但与本书研究相关的是动词直接作状语现象。Givón指出,“今天的词法曾是昨天的句法”(沈家煊,1994)。文言中动词直接作状语的句法现象在现代汉语的构词法中依然保留,最好的证据就是在文言中本是句法结构的词组到了现代汉语中降格为词的现象,如:“至约之所,果见青衣立候。”(《太平广记·霍小玉传》)“立候”是短语,表示站着等候,“立”与“候”之间还可以插入连词“而”,如“竖貂捧汤,立而候饮”。(《东周列国志(上)》)“立而候饮”指站着等候,这足可以证明“立候”在文言中为词组,但现代汉语中已经语法化为词,并被词典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