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中的城乡收入差距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研究目的与方法

1.2.1 研究目的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中国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加快完善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构建新型共享发展的城乡关系。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新时代中国经济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引导经济朝着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释放国内需求潜力。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将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政策安排旨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协调共享发展,而这也深刻地影响着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动力的稳态转换。因此,本书试图从学理上探究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的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其主要研究目标是:

一是精确刻画中国经济增长的政府主导程度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一方面分析其纵向的历史变迁过程和波动特征,并找出变迁背后的制度性原因;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区域经济禀赋的差异,分析政府主导和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二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出发,分析政府主导型经济中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形成机理。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事实,提炼出市场化进程、地方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的竞争、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以及产业结构变迁等因素,剖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迁的原因。

三是分析中国制度质量和分权激励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关系,为未来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设计提供理论逻辑和经验证据,积极探索“政府+市场”的制度创新来抑制城乡收入差距失衡,提出实现城乡共享发展的制度供给与激励机制设计的建议。

1.2.2 研究方法

本书研究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城乡收入差距的变迁问题,对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公共资源配置的城镇偏向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制和政府主导通过市场化改革、地方政府竞争、人口流动及产业结构变迁等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间接机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城乡收入差距变迁中的制度和激励因子进行系统考量。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提出城乡收入差距收敛的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设计。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分析法。通过回顾相关经典经济学理论和主流文献,梳理国内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明晰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脉络,分析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

(2)统计分析法。在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分析部分,主要通过描述性统计的方法分析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演化轨迹和变化的阶段性特征。

(3)比较研究法。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间、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为解析两者之间的影响机制提供现实基础。

(4)数理分析法。在解析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中资源配置的城镇化倾向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分析与理论建模部分,主要通过数理模型的构建探究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5)计量分析法。通过统计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计量分析模型,通过面板数据静态回归、面板数据动态回归、面板分位数回归分析等计量研究方法,实证考察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数理关系、影响程度及其区域异质性,并进一步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