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拿脑袋当筹码
果然,当朱瞻基说出建文皇帝四个字时,朱棣的神色格外严肃,急切的问道:
“你找到建文皇帝的下落啦?”
“没找到,但是他们知道,所以我才冒险和他们做交易。”
朱瞻基弱弱的说。
“交易进行到哪一步了?”
朱棣慢慢恢复平静。
“建文皇帝答应和您见面了,只是建文皇帝说,他是为了三万多靖难遗孤,才愿意很您见面的,所以……”
“所以想让我下诏书,赦免奴儿干都司的三万靖难遗孤,是吧?
这个绝不可能,我宁愿不见建文皇帝,也不下这样的诏书!”
朱棣怒不可遏,心说想让我承认自己做错了,门都没有,况且我不认为自己错了。
“爷爷息怒,孙儿有折子上奏。”
朱瞻基说完,递给朱棣一个折子。
朱棣接过折子,期初只是很随意看了几眼。
随后换了个坐姿,一脸严肃,认真看起了折子。
良久后,双手猛地把折子合起来,双目如电,直直的看向朱瞻基,心说果然是个好圣孙,老天对我大明不薄啊。
“小崽子,这是你对奴儿干都司三万多靖难遗孤的安置方式?”
“是的,爷爷,他们也是大明的百姓,也是您的子民,理应为咱们大明,为您做出应有的贡献不是,嘿嘿。”
“好,你的安置方式,甚合朕意,就按你说的办。”
“不过朕想先见见孙愚、孙滨他们,亲自听听他们是如何安排我和建文皇帝见面的。”
朱棣意味深长的说道。
或许在朱棣眼中,朱瞻基就算心智成熟,智计无双,
但毕竟太年轻做大事时也难免会心浮气躁,胆大心粗,或有遗漏;
比如此次促成和建文帝见面,就太大胆,而且漏洞百出,及时到了现在这一步,朱棣依然觉得或许是个陷阱。
“好,孙儿这就安排他们前来见您。”
朱瞻基一听朱棣松口了,并且不再追究自己犯下的欺君之罪,心说自己这步棋走对了。
“小子,爷爷很奇怪,他们就这么放心,让建文帝来见我?
就不怕我突然发难,把建文这个小王八蛋杀掉么?”
朱棣微笑着问道。
沃日,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变幻无常;
在我看来,帝王心,更甚海底针,不可捉摸,喜怒无常;
朱瞻基暗自腹诽,却又不得不老实回答:
“爷爷,他们确实很有这方面的顾虑,但是被我给打消了。”
“被你打消了,如何打消的?”
朱棣疑问道。
朱瞻基把自己的脖子伸到朱棣面前,用手在后脖颈处比划了几下,可怜兮兮的说道:
“我拿我的脑袋当筹码。唯有如此,他们才宽心!”
“爷爷,您在和建文帝见面期间,您孙子的脑袋,可是在人家手中啊,一旦建文皇帝有什么不测,您就见不到您大孙子啦!”
“好小子,你不怕死?”
朱棣爱怜的看了朱瞻基一眼,道。
“怕,很怕!
可是为了让爷爷能见到建文皇帝,了却您的一桩心事,就算死,也无憾!”
朱瞻基心说该表忠心的时候,还是要表忠心,谁叫您是皇上呢。
再说了,我有无敌禁域护身,还有匿影藏形和凌波微步两大神技。
只要我不想死,这天底下能伤到我的人,恐怕不多吧,嘿嘿。
没有完全之策,我也不敢拿小命开玩笑不是。
“我知道啦,去吧,带他们来见我,就在鸡鸣寺!”
朱棣心情一下子变得很好,对孙子的表现,愈发满意。
“得咧,爷爷,我先把孙滨带过来吧,他是建文旧臣,是此次事件的主要负责人。”
朱瞻基心说,没有征得孙愚的同意,我可不敢轻易带他见您。
毕竟他曾经是您的部下,当年为了报景清的恩,才临阵脱逃,隐姓埋名,把孙若薇养大。
临阵脱逃,是兵家大忌,要被砍头的。
您老人家治军一向严厉,万一龙颜大怒,一大把人家咔嚓了,叫我如何给孙若薇交代。
“也好,速去速回!”
朱棣说完,闭目养神。
朱瞻基心说肯定能速去速回,孙滨这时候应该快赶到鸡鸣寺了吧。
朱瞻基昨晚就已经吩咐太子府车夫马三连夜去通知孙滨赶往鸡鸣寺,等自己通知,择机面见朱棣。
算算时间,也该差不多到了。
果然,朱瞻基刚走出鸡鸣寺不久,就看到车夫马三驾驶着马车,朝着鸡鸣寺方向驶来。
马三看到朱瞻基,停住马车,孙滨从马车里走出来。
“孙滨,跟我走,皇上要见你。”
“好!”
二人并肩朝鸡鸣寺走去,车夫马三就地返回太子府。
……
汉王府。
汉王朱高煦最近累并快乐着。
监国累,没日没夜的批阅奏折,听取臣子们的汇报,安排国事;
心快乐,在朱高煦看来,老爹让他监国,主要是考教他处理国事的能力,一旦考教满意,下一步恐怕就是太子位了吧。
所以朱高煦干得特别起劲,特别卖力,就连汉王妃近些日子都意气风发。
永乐时期,自从徐皇后死去后,就没有再立后,后宫事务,基本都用太子妃打理。
如今太子失势,太子妃在后宫也不受待见,索性整日带在太子府,什么事都不干了。
后宫之事,自然由汉王妃接替。
夫妻二人,整日像打了鸡血一样,斗志昂扬,干劲十足。
……
赵王府。
赵王朱高燧收到河北探子的禀报,说于谦把河北官场搞得鸡犬不宁,怨声载道。
更是仗着尚方宝剑,钦差大人,先斩后奏等权柄,眼睛都不眨的杀掉三个巨贪官吏。
而这些官员,大多都是赵王和汉王麾下。
赵王自然恼怒,心说太孙啊,于谦是你拿着脑袋向皇上力荐担保的,如今他办事不利,你也要担负识人不明之责吧。
嘿嘿,夜逛百花楼,书写靡靡之歌,识人不明,似乎还和靖难遗孤有所牵连,如此昏聩,怎能当太孙。
桩桩件件,我都先给你记着,等时机到了,我可要好好在皇上面前给你说道说道。
同时赵王爷把监察触角伸到汉王朱高煦身上。
自从汉王监国后,对赵王的态度急转直下,冷淡异常。
所以,赵王爷异常关注汉王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汉王监国时,有什么异常表现,就直接向朱棣皇上汇报。
也就是说,朱棣皇上虽然人不在宫中,但宫中发生的事,他一清二楚。
朱棣皇帝对三个儿子的手段,高明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