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上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编者的话

《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它以瑰丽奇绝的想象,庞大有序的结构,幽默诙谐的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几百年来,《西游记》以非凡的亲和力和多层次适读性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津津乐道。《西游记》可以说是最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国古典小说,因为它诡异的想象、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克服千辛万苦取得真经的主题等特点,与青少年的接受心理高度契合。如今中国的青少年对于《西游记》的影视剧大概非常熟悉,但是对于纸本的《西游记》,恐怕就没这么乐观了。观看影视剧的时候,大家更多注重它的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而阅读纸本《西游记》,才能领略它的语言文字之美,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一、吴承恩和《西游记》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约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吴承恩出身于书香门第,后来家道中落,沦落为小商家庭。其父酷爱读书,好谈时政,为人正派,为儿子取名“承恩”,字“汝忠”,就是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百姓,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淮安府志》记载吴承恩“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尤其酷爱读野闻稗史。这样的爱好和积累对他日后创作《西游记》奠定了基础。虽然才华横溢,但是吴承恩科举考试并不顺利,直到四十多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这可能与他不愿作古板违心的八股文、不愿讨好谄媚官员有关。六十多岁时,不得已,才勉强去做长兴县丞,但不久就像陶渊明一样“耻折腰,遂拂袖而归”。虽然怀才不遇、生活困顿,但吴承恩坚守着自己的本心,清醒地观察、思考着社会人生问题,《西游记》就是借神仙鬼怪故事,寄寓他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的思考和批判。

《西游记》取材于真实的事件:唐太宗贞观三年(629),年轻僧人玄奘离开繁华的京城,只身前往天竺(印度)取经。他从长安出发,途经现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历时十七载,取回佛经六百余部。归来后,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其门徒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而玄奘西游染上神话色彩,得益于他的弟子编成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这样的传奇故事。有了故事,便开始了民间传播。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经出现了猴行者、深沙神形象和许多的妖魔鬼怪。金、元、明初的许多杂剧都以唐僧取经为题材。元代磁州窑出产的“唐僧取经枕”,已经出现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的形象,可见《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在元代已基本定型。

吴承恩在吸收之前有关唐僧取经的民间传说、话本和戏曲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加工、再创造。吴承恩削弱了原取经故事浓厚的宗教色彩,加入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创造了生动丰富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的各类人物,使《西游记》成为一部结构完整、叙事连贯、想象奇特、情节动人、语言诙谐的长篇神魔小说。法国当代比较文学家艾登堡说:“没读过《西游记》,就像没读过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一样,这种人侈谈小说理论,可谓大胆。”充分肯定了《西游记》的崇高地位和艺术成就。

《西游记》共一百回,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到第七回是全书的序幕,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是专属于美猴王、悟空、齐天大圣的小传;第八回到第十二回是过渡,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修成正果的故事。

二、《西游记》的艺术魅力

《西游记》的深入人心,为人民大众喜闻乐见,是与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语言诙谐幽默等艺术成就分不开的。

《西游记》虽然以唐僧西天取经为线索,但它不是对历史上玄奘西天取经历程的忠实记录,而是采用幻化的形式,设置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将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心路历程”演绎得曲折动人。八十一难的设置增加了小说的故事性和趣味性。其中许多故事如大闹天宫、四圣试禅心、三打白骨精、大战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真假美猴王、三调芭蕉扇等,精彩跌宕,引人入胜。

《西游记》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等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比如,孙悟空的桀骜不驯、嫉恶如仇、敢打敢拼、天真乐观、机智灵活,猪八戒的好吃懒做、贪财好色、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爱贪小便宜、憨厚老实、知错能改,唐僧的纯真善良、执着坚定、固执迂腐、胆小懦弱,沙僧的任劳任怨、尽职尽责、忠厚稳重、纯朴随和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使放在世界小说史的画廊上也熠熠生辉。这些形象既有动物的特征,又有神的超自然能力,更具有人的社会性。鲁迅认为人人都喜欢看《西游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吴承恩“讲妖怪的喜怒哀乐都近于人情”。

《西游记》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幽默诙谐。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西游记》的语言是最轻松自然、涉笔成趣的。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故事情节喜剧化。比如,第三十二回写悟空派八戒去巡山,八戒睡觉偷懒却编谎话来搪塞,没想到都被变作小虫的悟空听到,提前告知了唐僧。八戒回来按原定谎言回答,被悟空当场拆穿,非常富有戏剧性。其次是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尤其是孙悟空和猪八戒的语言,与其性格高度吻合,可谓“闻其言”就能“知其人”。比如孙悟空自我介绍时常以“俺老孙”开头,碰到妖精便以“外公”自称。猪八戒的语言则具有“常人之言”的特点,所以被评为最受大众喜欢的角色。第三是《西游记》除了部分诗词韵语外,大量采用通俗易懂的口语、谚语、歇后语,增加了小说的趣味性。此外,小说中许多人物的取名也颇具谐趣,如奔波儿灞、灞波儿奔、古怪刁钻、刁钻古怪、精细鬼、伶俐虫等。“有趣”可以说是阅读《西游记》最直接的体验。

三、《西游记》的阅读方法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强调了讲究读书方法的重要性。《西游记》九十多万字,要同学们在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精读有一定的难度。考虑到同学们对西游故事比较熟悉,我们建议采取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之前,先看目录,充分调动观看电视剧的经验,使电视剧《西游记》的画面视图与《西游记》的文本内容相关联,在整体把握西游故事的基础上,挑选出比较重要和精彩的章回,作为精读的对象。而对于不太重要、不太经典的章回可以略读。在精读的章回中,对于那些不太重要或不甚精彩的内容,如书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环境气氛的诗词,也可以略读。

精读的方法很多,这里介绍一种批注式阅读方法。批注式阅读是指在阅读时,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批注,记录自己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精彩段落、重点语句等的感受和思考。批注式阅读能够加深对阅读对象的理解。为了帮助同学们养成批注式阅读的习惯,本书选择了《西游记》中比较重要的十二回予以批注。请同学们参考它,做好自己的批注,记录下自己的阅读体验。

本书批注章回目录: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二十三回 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

第二十七回 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第三十四回 魔头巧算困心猿 大圣腾那骗宝贝

第四十五回 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

第六十一回 猪八戒助力破魔王 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

四、阅读任务

阅读之前需要明确阅读任务,这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自觉性。针对《西游记》的特点,我们设置了以下几个阅读任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任务开始本书的阅读。

(一)绘制西行取经路线图

《西游记》是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西游史,经过很多地方,遇到了许多妖魔鬼怪,最终到达灵山,取回真经,返回长安。同学们可以根据故事展开的顺序,依照自己的阅读进度绘制唐僧师徒取经路线图,写明经过的地点,遇到的磨难,克服的办法等。

(二)制作唐僧师徒通关简历

唐僧每到一个国家,都要倒换通关文牒,盖上国玺官印。什么是通关文牒呢?那是古人通过关戍时所需的官方文书,相当于现在的护照。为帮助唐僧师徒顺利通过关卡,请设计唐僧师徒四人的个人通关简历来辅助通关文牒。内容如下图,包括姓名、别名、性别、国籍、爱好特长、专业技能、主要经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等信息。请注意,唐僧师徒的简历需要根据取经行程的进展而予以补充和完善。

(三)《西游记》阅读笔记任务单

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请同学们自制《西游记》阅读笔记任务单,认真填写表中的各项内容,这将是评估同学们阅读效果的重要依据。

(四)请同学们阅读的时候思考下列问题:

1.《西游记》的主旨是什么?

2.唐僧有软弱迂腐的一面,为什么却能够成为取经队伍的领袖?

3.孙悟空大闹天宫无神能敌,为何取经路上却经常求援?

4.沙僧在取经途中扮演什么角色?

5.纸本《西游记》和电视剧《西游记》哪个更有魅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