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公务员录用考试随身练系列: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难度真题示例

1.[国考2013行测第90题]

“翻异别勘”是宋代为防止冤假错案而规定的复审制度,是指犯人如果在录问或行刑时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代的“翻异别勘”分为原审机关的“移司别勘”和“差官别勘”两种形式。“移司别勘”是指由原审机关将案子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差官别勘”是指原审机关将案子申报到上级机关,由上级机关负责差派与原审机关不相干的另外一个机关的官员重新审理。这种情况下,往往或者是差派上级机关的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或者将案子移往上级机关复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翻异别勘”的是:()

A.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可以将案件移交至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进行重审

B.宋代中央司法机关刑部分左、右两厅,对其中一厅审理的案件,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另一厅重审

C.犯人对州县审理的案件提出申诉,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可以亲至州县对案件进行重审

D.宋代地方司法机关从上至下分为路、州、县三级,对由县上诉至州的案件作出判决后,若犯人提出申诉,则由州发回县重审

【答案与解析】C。定义的关键信息有(1)“原审机关将案子交给另一个同级的司法机关复审”、(2)“或者是差派上级机关的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审,或者将案子移往上级机关复审”。A项“将案件移交至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重审”,符合(2);B项“由另一厅重审”,符合(1);C项“州县的上级——路的长官可以亲至州县对案件进行重审”,符合(2);D项“由州发回县重审”,不符合(1),也不符合(2)。故不属于“翻异别勘”的是D项。

2.[国考2012行测第51题]

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工业社会,从此,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向各领域逐渐渗透,开始主导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这种模式如同做蛋糕一样,被做得越来越大,已经不只局限在“突飞猛进”的工业生产领域,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等领域更为突出。这种模式的确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人们也从中或多或少得到了实惠,但其弊端正在逐渐显现。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图是:()

A.倡导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B.批判工业社会的经济增长方式

C.揭示工业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质

D.呼吁人们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水平

【答案与解析】A。本题属于目的意图题型。文段首先介绍了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为社会创造出了巨大财富,接着“但”字转折,重点强调的是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正在逐渐显现”。可见,以消耗自然资源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存在弊端是作者表达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想倡导转变这种发展模式。故正确答案为A项。

3.[国考2011行测第48题]

美国著名学者伊顿曾预言:“我们深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国家的最高经济利益,将主要取决于我们同胞的创造才智,而不取决于自然资源。”伊顿的预言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金融危机、能源和矿产资源价格急剧上涨,世界经济滞涨风险苗头显现,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力资源将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B.自然资源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将逐步降低

C.国家要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国民的创造能力

D.国民素质的高低将决定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答案与解析】C。本题属于推断类题型。文段通过对伊顿预言得以验证的事实来说明国民创新能力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在今天已经变为现实,国民的创新能力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根据“国民创新能力”既有重要的作用,又得到许多国家前所未有的重视,可以推断出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发挥国民的创新能力。

4.[国考2010行测第23题]

有人说,凡是知识都是科学的,凡是科学都是无颜色的,并且在追求知识时,应当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假使这种说法不随意扩大,我也认同。但我们要知道,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在后面或底层加以推动。这一推动力量不仅决定一个人追求知识的方向与成果,也决定一个人对知识是否真诚。

这段文字中“有颜色的力量”指的是:()

A.研究态度 B.价值取向

C.道德水准 D.兴趣爱好

【答案与解析】B。本题表面考“有颜色的力量”,实际是考“颜色”的所指。而对“颜色”的解读关键在于抓住本段材料的核心观点——“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由此得出“对无颜色的知识的追求,必定潜伏着一种有颜色的力量”。根据人文常识,只要是人,就必然具有,而且还能推动人们追求知识的东西只能是“价值取向”,而“研究态度”、“兴趣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必然会有的,“道德水准”虽然是每个人都有的,但它并不是人们追求知识的推动力。A项可能易被误选,因第一句提到了“保持没有颜色的态度”,许多考生容易想当然地认为“力量”和“态度”是对应的,所以选择A项,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真正考的是“颜色”的含义。本题难度较大,对理科生尤其如此,要求考生具有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将文段与人文常识结合进行思考、推断。

5.[国考2009行测第42题]

也许是看到了“群体智慧”所爆发的惊人力量,很多风险投资开始重新__________“人”的作用。与__________的新搜索技术相比,他们更愿意将赌注押在混合型搜索引擎的研发上,即利用人的智慧弥补机器算法的不足。这种搜索引擎有一个__________的名字:社会型搜索。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注 天花乱坠 动听

B.估量 眼花缭乱 时髦

C.重视 层出不穷 奇特

D.考虑 变幻莫测 贴切

【答案与解析】B。此题较难,第一空是四个同义词,第二空“天花乱坠”形容说法夸张不合实际,推理过度,“眼花缭乱”强调出现的量多,较为贴切,“层出不穷”强调出现的连续性,也还符合常识,“变幻莫测”强调无法分辨,不合常理。通过第二空可排除A、D,再看第三空的B、C,显然“时髦”比“奇特”适合。

6.[北京2008行测第86-90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5)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社会功能越来越显著。我们从当今社会生活中看到文化对经济建设的推动力,对思想建设的感召力,对环境建设的渗透力,对人才成长的促进力,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

文化与文明[]。文化先生于文明。文化是文明的基础,没有文化就没有文明;文明孕育着文化。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人类社会从野蛮到文明,靠的是文化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都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文化确实像泰勒所说的那样:“(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但它并不是不可捉摸的神物,如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解剖一下,便可看到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的,三者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发挥着影响和作用。

物质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技术的发明、创造一旦转化为人们所需的物质文化,就对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感情、行为准则、理论观念等诸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会造成新的思维方式、新的意识、新的观念去培养“四有新人”。

智能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大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发展科学、教育等智能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智慧,从经济落后走向经济繁荣的十分重要的条件。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文化共同体,世上没有孤立的物质文化、单纯的精神文化和独立的智能文化。因而不能把各个文化要素割裂开来,也不能孤立地发展某一个文化要素,否则就会造成文化失调,贻误事业发展、文明建设。

(1)根据对第二段的内容分析,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是:()

①文明植根于文化,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的

②没有文明就没有文化

③文化创造了人

④文明创造了人

⑤有了文化的积累和进步,人类才能一步步脱离野蛮状态而成为文明的人

A.①② B.③④

C.①⑤ D.②④

【答案与解析】C。根据第二段中“文明是文化的显现,是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特征”,可推出①正确,“文化先生于文明”可推出②错误,排除A、D项;⑤正确,③④错误,文化、文明无法创造人类,而是劳动创造了人类;①⑤正确,故选C项。

(2)在第二段恩格斯的话中,“自由”和“文明”的关系是:()

A.两者的含义完全相同

B.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

C.文明是自由的基础

D.二者互相融合,结为一体

【答案与解析】C。首先排除A、D项,恩格斯认为“最初的、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人,在一切本质方面是和动物一样都不自由的;但是,文化上的每一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可推出随着文化的发展,文化的进步会孕育文明,才会有自由,由此可知文明是自由的基础。从恩格斯的话中无法推出“自由是文明的一个特征”,故选C项。

(3)第三段中引用泰勒的话的意思是:()

A.文化就是人类的历史经验;文化是各种要素的大杂烩

B.文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是多种要素的有机整体

C.文化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文化的影响和作用非常大

D.文化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

【答案与解析】B。“(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济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这个复合体大致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智能文化三个方面的文化因素所构成”,由此可以看出,B项的表述最恰当。

(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文化的社会功能十分显著

B.文化与文明关系密切

C.文化是文明的基石

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智能文化相互关联,密不可分

【答案与解析】C。在文中首段的最后一句“文化在社会主义文明大厦的建设工程中,发挥着基石作用”是本文的主旨句。

(5)文中[]应填入的词语是:()

A.相辅相成B.意义相同

C.息息相关D.彼此不分

【答案与解析】C。文化与文明的关系,由后面对两者关系的解释可得知,“息息相关”即C项为最佳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