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蠶行
去年收絲利倍三,村中家家貪養蠶。蠶多桑少葉騰貴,千錢一筐賣未甘〔一〕 。温風吹蠶蠶易老〔二〕 ,滿箔三眠上山早〔三〕 。蠶娘一月不梳頭〔四〕 ,懶惰却輸辛苦好〔五〕 。東家採得繭如脂〔六〕 ,繰向檐前索索吹〔七〕 。西家繭頭薄於紙,一樣蠶桑兩樣絲。將絲换錢索官串〔八〕 ,無者價昂有者賤。貧家衣食天所慳〔九〕 ,别許居奇營巧宦〔一〇〕 。即今閩海尚興師〔一一〕 ,争利人人學賈兒。聞道樓船皆市舶〔一二〕 ,貿絲豈必盡蚩蚩〔一三〕 。
〔一〕甘:情願;樂意。
〔二〕“温風”句:元孟祺《農桑輯要·論蠶性》云:“蠶之性,子在連(蠶種紙),則宜極寒;成蟻,則宜極暖;停眠起,宜温;大眠後,宜涼;臨老,宜漸暖;入簇,則宜極暖。”又,明徐光啓《農政全書》卷三一《蠶桑》:“一眠之後,但天氣晴朗,巳午之間,時暫揭起窗間簾薦,以通風日。……蠶自大眠後,十五六頓即老,得絲多少,全在此數。”
〔三〕箔:蠶箔,養蠶的一種器具,多以竹篾或蘆葦編織而成。亦稱蠶簾。唐陸龜蒙《崦里》詩:“處處倚蠶箔,家家下漁筌。” 三眠:蠶蜕皮時,不食不動,其狀如眠。宋秦觀《時食》:“(蠶生)九日,不食一日一夜,謂之初眠。又七日再眠如初,……又七日三眠如再,又七日若五日,不食二日,謂之大眠。” 上山:蠶成長後,移到簇上結繭,叫上簇,俗稱上山。簇多以稻稈、麥稈製成。
〔四〕蠶娘:養蠶女子。
〔五〕“懶惰”句:元孟祺《農桑輯要·論蠶性》引《務本新書》云:“蠶必晝夜飼。若頓數多者,蠶必疾老,少者遲老。飼蠶者,慎勿貪眠,以懶爲累。”
〔六〕繭如脂:明黄省曾《蠶經》:“繭長而瑩白者,細絲之繭;大而晦色青葱者,粗絲之繭。”
〔七〕繰(sāo):繰絲,製絲時將幾根繭絲抽出、合并而成生絲的過程。元孟祺《農桑輯要》引《士農必用》云:“竈下燃粗乾柴,候水大熱,下繭於熱水内,用筯輕剔,撥令繭滾轉盪匀。挑惹起囊頭,手捻住,於水面上輕提掇數度,復提起。其囊頭下,即是清絲。” 索索:象聲詞。以嘴吹氣於熱繭上所發出的聲響。
〔八〕官串:明清官倉收到實物後所開的收據。《正字通》:“串又與‘券’通,别作‘賗’。《文字指歸》曰:‘支取貨契曰賗。’今官司倉庫收帖曰‘串子’。”
〔九〕慳(qiān):欠缺。
〔一〇〕居奇:囤積財貨,待時而售以牟取暴利。典出《史記·吕不韋傳》:子楚質於諸侯,“吕不韋見而憐之,曰:‘此奇貨可居。’” 巧宦:長於鑽營的官吏。南朝宋鮑照《觀圃人藝植》詩:“善賈笑蠶漁,巧宦賤農牧。”
〔一一〕“即今”句:謂三藩之亂平定後,清廷調集兵力從福建渡海遠征臺灣事。《清史稿》卷七:“康熙二十二年五月丙午,設漢軍火器營。甲子,命施琅征臺灣……八月戊辰,施琅疏報師入臺灣,鄭克塽(鄭成功之孫、鄭經之子)率其屬劉國軒等迎降,臺灣平。”
〔一二〕市舶:往來貿易的中外海船,唐宋後多指外國商船,因以指代對外貿易。
〔一三〕貿絲:以絲交易别物。《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蚩蚩,敦厚貌。此句謂經商“争利”非唯平民“賈兒”,意指軍隊亦加入這一行列。
詩作於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春夏間,時正家居海寧,年三十四歲。詩寫江南貧苦蠶娘因無錢買得高價桑葉,結果繭如紙薄,無法交差官府,而不得不忍受盤剥欺侮。而“聞道樓船皆市舶”,“争利人人學賈兒”,軍船的經商争利,於蠶娘生計言,更是雪上加霜。